頸部血管損傷

頸部血管損傷

頸部血管損傷是指交通事故、刺傷、割傷、爆炸傷等造成頸部靜脈和或合併動脈損傷。頸部血管損傷主要表現為傷口出血、頸部疼痛、心悸、恐懼、氣促、面色蒼白、意識障礙等。頸部血管損傷的治療方法有急救治療、手術治療、藥物治療。不治療本病可能會引起空氣栓塞,嚴重者可導致腦卒中或死亡。頸部血管損傷得到積極有效的治療可以改善癥狀,減少併發症的出現。

就診科室


● 急診科、普通外科、血管外科或外科

病因


● 見於交通事故、意外事故、生產事故、割傷、刺傷、爆炸傷等。戰時多見於刀傷、彈傷。

癥狀


● 頸部血管損傷的表現:
● 傷口出血
● 頸部疼痛
● 心悸
● 恐懼
● 氣促
● 面色蒼白
● 意識障礙

檢查


● 懷疑患有頸部血管損傷時,需要做血常規、尿常規、血氣分析、X線檢查、血管造影、血管多普勒超聲、CT檢查、核磁共振成像等來診斷。

血常規

● 檢、有無感染及是否貧血等情況。

尿常規

● 檢查尿的顏色、透明度、酸鹼度、紅細胞、白細胞、上皮細胞、管型、蛋白質、比重及尿糖,對診斷代謝性疾病可提供重要線索。

血氣分析

● 及時了解患者體內的酸鹼平衡狀態、氣體交換及供氧情況。

X線檢查

● 了解有無骨折、彈片及其他異物的存留。

血管造影、血管多普勒超聲

● 檢查血管有無狹窄、破裂,協助醫生診斷。

CT檢查、磁共振成像

● 檢查有無腦部損傷或皮下出血等情況。

診斷


● 醫生診斷頸部血管損傷,主要依靠病史、臨床表現、血常規、尿常規、血氣分析、X線檢查、血管造影、血管多普勒超聲、CT檢查、核磁共振成像來確診。
● 病史:有頸部外傷史。
● 臨床表現:傷口出血、頸部疼痛、心悸、恐懼、氣促、面色蒼白、意識障礙。
● 血常規:如白細胞計數偏高,有感染存在。
● 尿常規:PaCO2>50mmHg,提示呼吸性酸中毒,PaCO2<35mmHg提示呼吸性鹼中毒。
● 血氣分析:結果異常,提示有代謝性酸鹼中毒或缺氧。
● X線檢查:結果可判斷有無異物存留及骨折情況。
● 血管造影、血管多普勒超聲:提示血管壁破裂、管腔狹窄或血管完全斷裂。
● CT檢查、磁共振成像:可以發現與頸部動脈損傷的同時發生腦挫傷、蛛網膜下隙出血、硬膜下出血等。

鑒別診斷


● 一些疾病也會出現傷口出血、頸部疼痛、心悸、恐懼、氣促、面色蒼白、意識障礙等癥狀,容易與頸部血管損傷混淆,這些疾病有刺傷、挫傷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血常規、尿常規、血氣分析、X線檢查、血管造影、血管多普勒超聲、CT檢查、核磁共振成像來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頸部血管損傷的治療方法有急救治療、手術治療、藥物治療。

急救治療

● 保持呼吸通暢,控制大出血,對症處理。
● 頸部大靜脈損傷應立即用手指壓迫、紗布或繃帶填塞傷口,杜絕空氣進入靜脈。
● 將傷員的頭、頸和軀幹上部降低,以防止腦氣栓發生。
● 在發生嚴重的空氣栓塞時,立即試行右心室穿刺,吸出空氣,挽救生命。

手術治療

● 儘力施行修補、對端吻合或血管移植手術。
● 切除破損管壁,以避免發生繼發感染和術后再出血的危險。

藥物治療

● 抗凝藥物治療,預防血栓形成。

危害


● 頸部血管損傷不僅會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還會導致嚴重的併發症。
● 頸部血管損傷會出現出血、疼痛等癥狀,會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
● 頸部血管損傷可能會引起空氣栓塞,嚴重者可導致腦卒中或死亡。

預后


● 頸部血管損傷的患者如果及時得到手術治療好轉率較高,但不及時治療,患者死亡率較高。

預防


● 遵守交通規則,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
● 提高安全意識,注意安全,避免發生意外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