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柳沱鎮

重慶市渝北區下轄鎮

麻柳沱鎮位於渝北區東部、御臨河畔、張關山麓,周邊分別與張關石船、統景、大盛等鎮接壤,御臨河由北至南貫穿全境,將全鎮分為河東河西兩大部分。距國道319線4.5公里,離渝北區政府所在地42公里。全鎮幅員面積32.5平方公里,轄7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2005年末全鎮總人口16852人(其中農業人口16071人,非農業人口781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28‰;實有耕地23112畝(其中田9223畝,土8325畝,林地5564畝)。

政治


基層黨建

加強辦公陣地建設,根據《全區村辦公活動陣地建設三年規劃》和"四室十有"目標要求建區級示範點兩個,已完成兩個,均達350平方米以上,其餘五個村辦公樓均達150平方米以上,並實現了"四室十有"的標準。
麻柳沱鎮
麻柳沱鎮
抓好黨員的教育管理,流動黨員登記造冊,採取"風箏式"管理,積極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和組織發展,每年發展新黨員10人以上。抓好黨員電教科技致富活動,建設優質柑橘、肉兔養殖電教基地,實施貧困黨員滾動扶貧工程。

發展戰略

結合麻柳沱鎮的區位特點和農業大鎮的實際,對麻柳沱鎮今後一個時期發展定位是:科教人才立鎮、高效農業興鎮、勞務礦產富鎮。
發展思路是實施1、2、3、4發展戰略。即:一是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第一要務;二是堅持做好農村和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兩篇文章";三是發展山邊退耕還林還草、路邊建材和交通運輸、河邊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的"三邊經濟";四是做大做強榨菜、柑桔、小家禽小家畜、礦產資源"四大產業"。
工作重心要注重"四點"。一是突出一個重點,即在農業結構調整上要有新的起色;二是攻破一個難點,即堅持走市場化、投資主題多元化的路子,推進小城鎮建設步伐,提高城鎮化率;三是突破一個弱點,即針對場鎮基礎設施落後、農業基礎設施脆弱的現狀,加大建設和改造力度;四是狠抓一個亮點,即堅持走鎮以榨菜、柑橘為品牌,村以肉兔、蠶桑為品牌,社以小家禽家畜為品牌,走一鎮一品、一村一色、一社一絕的發展路子。

經濟


概述

2005年全鎮地區生產總值實現7175萬元,其中鄉鎮企業總產值5358萬元,糧食總產量達10879噸,財政收入完成區上下達任務,農民人均純收入3494元,作為全鎮的拳頭產業--生豬、榨菜、蠶桑、柑橘、家禽家畜和勞務輸出均取得了好的效果(生豬出欄17455頭,水果產量960噸,蔬菜產量24769噸,家禽27.45萬隻,勞動力轉移實現5300人以上)。

農業

2005年,繼續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的定單農業路子,鞏固發展榨菜基地6120畝,發展榨菜粗加工戶22戶;利用國土整治和水土保持工程,新建優質柑橘園700畝,結合老果樹品種改良,共建成優質柑橘園2000畝;扶持發展的年養殖規模達上萬隻的養兔場,帶動了全鎮的肉兔養殖;結合先進性教育活動,扶持發展了13戶櫻桃谷鴨養殖專業戶和107戶小家禽家畜專業戶;加強了1000畝竹筍基地、2000畝柑橘香椿基地的幼苗撫育管理;全年舉辦農村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達8次,全鎮農村勞動力轉移在5300人以上。

交通


概述

2005年,鎮政府對全鎮7個村的所有村級公路和2條鎮級公路進行了大維修,硬化了農村生活便道40公里,修建了便民水泥橋12座,整治了山坪塘7口,投入160餘萬元整治土地2300畝。

社會


基礎設施

麻柳沱鎮黨委政府積極爭取上級部門的支持,吸引外資,加強了基礎實施建設,推進了城鎮化進程。一是投資35萬元的麻柳沱車站建成投入試運行;二是投資95萬元的大橋引道工程建成通車;三是招商引資修建的民俗風情街初具雛形;四是投入30萬元的場鎮遊樂園建成投入使用;五是投入30萬元完成休閑大道的建設;六是投入27萬元新建場鎮水果市場800平方米;七是投入39萬元完成了中心校的危房改造;八是投資31萬元完成了中學學生公寓的修建;九是投入12萬元對中小學的校園面貌等方面進行了大整治;十是投入20萬元整治了街道路面。

文化事業

麻柳沱鎮投入30萬元,建起了場鎮遊樂園;投入30萬元,在沿御臨河西岸建成了一條長2公里多的休閑大道,既方便了該路段300餘名村民的出行,又為場鎮居民提供了休閑處所;鎮財政撥款,為各村(居)購置了電視機及音響設備,方便了居民參加院壩舞及觀看電教片等活動,加上中小學整治的較為規範的籃球場,為場鎮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閑健身環境和實施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