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偵察衛星

人造地球衛星

電子偵察衛星(electronic reconnaissance satellite)是用於偵察、截收敵方雷達、通信和武器遙測系統所發出的電磁信號,並測定信號源位置的偵察衛星;衛星所載電子偵察設備由接收機、天線和終端設備組成,對偵收的電磁信號進行預處理后,發送到地面接收站,以分析電磁信號的各種參數,對信號源進行定位或破譯,從中提有價值的軍事情報。

目錄

簡介


用於偵收雷達、通信和遙測等系統所輻射的電磁信號,並測定輻射源地理位置的偵察衛星。它是衛星電子偵察系統的空間部分。衛星將偵收到的電磁信號進行預處理后,發送到地面接收台站,以分析電磁信號的各種參數和進行輻射源的定位並從中提取軍事情報。電子偵察衛星不受地域、天氣條件的限制,能在各種天氣條件下對大面積地區長期監視和偵察,獲得時效性強的情報,電子偵察衛星已經成為現代戰略情報偵察不可缺少的手段。
美國從1962年5月開始發射電子偵察衛星,獲得了不少雷達和通信方面的情報。1971年,美國開始發射多星定位制電子偵察衛星,這類衛星可以長期監視各種地面雷達的配置變化、艦載雷達的特性和位置,監測艦船的類別、等級和航跡。60年代末蘇聯也開始發射電子偵察衛星。
分類 電子偵察衛星按照定位方法分為兩類:單星定位制電子偵察衛星和多星定位制電子偵察衛星;按照偵察目的可分為普查(監視)型和詳查型兩類。普查型電子偵察衛星能監視大面積地區,測定輻射源的位置和粗略地測定電磁信號的工作頻段等參數。詳查型電子偵察衛星能全面測量電磁信號的各種參數,測定輻射源的位置。
定位方法 單星定位有兩種方法:
一種稱為測角定位法,通過測定衛星-輻射源聯線與衛星-地心聯線的夾角來定位;
另一種稱為測向交叉定位法,利用衛星在兩個不同位置上測定輻射源的方向,然後交叉定位。
多星定位也稱時差(距離差)定位。一般使用3~4顆衛星定位,先測定電磁信號到達兩顆衛星的時差,也就是測定輻射源至兩顆衛星的距離差,這樣就可以建立一個以兩顆衛星所在位置為焦點的雙曲面。同樣可以建立另一個以兩顆衛星所在位置為焦點的雙曲面。然後根據這兩個雙曲面與地球表面的交線來確定目標位置。多星定位比較適合於大面積地區的監視。單星定位和多星定位已經達到幾公里的定位精度。定位方法不同,對衛星設計提出的技術要求也不相同。
技術特點 電子偵察衛星具有以下特點:
①軌道:電子偵察衛星的軌道為圓形或近圓形。為了兼顧定位精度和衛星長期工作的要求,單星定位制電子偵察衛星的軌道高度一般在400~500公里。多星定位制電子偵察衛星的軌道高度一般在1000公里以上,有利於長期監視大面積地區。
②控制:電子偵察衛星採用單星定位時,為了達到幾公里的定位精度,要求衛星姿態的控制精度達到0.1°~0.2°。採用多星定位時,衛星姿態的控制精度可以降低一些,但是衛星需要增設軌道控制系統,以嚴格保持兩顆衛星之間的距離。
③電子偵察設備:衛星上的電子偵察設備由天線、接收機和終端設備組成,工作頻段在80兆赫至37吉赫範圍內。單星定位時,天線可以選用窄波束掃描天線、多波束天線或比相比幅天線。多星定位時對天線的要求較低。偵察接收機在大量密集的電磁信號環境中工作,必須對複雜信號有很高的分選能力,可選用掃頻接收機或多路接收機,一般多用後者。終端設備需要處理大量的信號。它的設計有兩種方案:一種是把收到的信號實時轉發,這要求在偵察區域附近設置地面接收站;另一種是把偵收到的信號經預處理后存貯起來,待衛星飛經預定的地面接收站時再轉發,這要求在衛星上裝有大容量存貯器。(見航天偵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