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發性痤瘡

暴發性痤瘡

暴發性痤瘡是一種少見的急性發作及全身癥狀非常嚴重的囊腫性痤瘡,又稱為系統性痤瘡、急性發熱性潰瘍性痤瘡、菌血症性集簇性痤瘡等。本病確切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本病痤瘡病損主要累及面部、胸背部,少數累及頭皮和四肢,表現為集簇成片的炎性丘疹、膿瘡、結節囊腫,易形成糜爛、潰瘍,伴發熱、關節痛。該病癒后可在局部留有色素沉著和淺表性瘢痕,影響美觀。本病治療多採用抗菌、抗炎、減少皮脂腺分泌等綜合治療。本病預后良好,留有骨病病變後遺症者罕見。

就診科室


● 皮膚性病科

病因


● 暴發性痤瘡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發病可能是由於患者的過敏體質,也可能是由痤瘡丙酸桿菌引起的Ⅲ型或Ⅳ型變態反應,也可能是由於使用激素、維A酸治療反應引起。

癥狀


● 好發於青年男性,之前常有輕至中度的痤瘡。
● 突然發病,皮損以胸背部為主,亦可出現於面頸部。呈痤瘡樣,多發且集簇成片。可見毛囊性炎性丘疹、膿疤,有劇烈的炎症反應,局部疼痛明顯,易形成糜爛、潰瘍,愈后留有淺表瘢痕。
● 發病中常伴有發熱,體溫可高達39℃以上,抗生素治療無效。
● 可有多發性關節炎。患者往往有倦怠、食欲不振、肌肉疼痛及頭痛等全身癥狀,少數患者有體重減輕,骨髓炎、肝脾腫大、貧血、結節性紅斑、強直性脊柱炎、炎症性疾病,如壞疽性膿皮病及鞏膜炎。

檢查


● 醫生通過病史、臨床表現結合實驗室檢查、X線檢查、組織病理檢查來確診。
● 實驗室檢查:末梢血中白細胞總數增加、中性粒細胞比例增加(95%),血沉加快及C反應蛋白增高。尚可見貧血、顯微鏡下血尿、補體降低、γ-球蛋白增多、肌酶升高、免疫複合物增加及末梢血中有成髓細胞、前髓細胞及髓細胞。
● 疼痛部位X線檢查:可發現骨溶解性損害。
● 組織病理:毛囊壁毛囊內及其周圍可見以中性粒細胞的浸潤,部分囊壁被破壞,多核細胞及組織細胞等細胞浸潤可深達脂肪層,嚴重者可見表皮壞死。血管周圍可見中性粒細胞及淋巴細胞浸潤,部分可見角層下膿疤形成,表皮內及皮脂腺周圍炎性細胞浸潤等,無血管炎改變。

診斷


● 醫生通過病史、臨床表現結合實驗室檢查、X線檢查、組織病理檢查來確診。Karvonen的診斷標準是:
● 嚴重的結節囊腫型痤瘡,急性發病。
● 關節痛或嚴重的肌肉疼痛或兩者兼有,至少1周。
● 發熱38℃或38℃以上,至少1周。
● 白細胞總數>10×10⁹/L或血沉≥50mm/h或C反映蛋白≥50mg/L。
● 疼痛部位的骨X線片發現骨溶性損害或骨掃描發現攝入量增加。
● 具備第1和第2項,加上第3、4、5中的任2項,即可確診。

鑒別診斷


● 暴發性痤瘡與聚合性痤瘡、壞死性痤瘡、嗜酸細胞性 膿皰性毛囊炎等疾病有類似的癥狀,當皮膚出現多發性的毛囊性炎症性丘疹、膿皰等癥狀時,不要自行診斷和用藥,以免延誤病情,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醫生通過病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X線檢查、組織病理檢查等進行區別,明確診斷。

治療


● 本病治療多採用抗菌、抗炎、減少皮脂腺分泌等綜合治療。
● 糖皮質激素可作為首選,對皮損、發熱、關節痛及骨病變均有良好治療效果。
● 對複發者如糖皮質激素療效不佳時,可並用硫唑嘌呤,並將皮質類固醇減量。
● 非甾體抗炎止痛劑對AF的發熱、關節和肌內疼痛及骨病有效可聯合應用。
● 目前傾向用異維A酸與抗生素皮脂類固醇及非甾體抗炎劑聯合使用,這樣有利於AF的長期治療。

危害


● 暴發性痤瘡愈后可在局部留有色素沉著和淺表性瘢痕,影響美觀。
● 本病有發熱和關節痛,嚴重時可出現骨髓炎、肝脾腫大、貧血、結節性紅斑、強直性脊柱炎、炎症性疾病,如壞疽性膿皮病及鞏膜炎,嚴重影響患者生活。

預后


● 該病癒后可在局部留有色素沉著和淺表性瘢痕,但預后良好。

預防


● 注意麵部清潔,常用溫水洗臉。
● 合理的飲食,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糖類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