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產

流產

流產是指凡妊娠不足28周、胎兒體重不足1000g而終止者。流產發生於妊娠12周以前者稱早期流產,發生在妊娠12周至不足28周者稱為晚期流產。流產又分為自然流產和人工流產。自然流產的發生率佔全部妊娠的10%~15%,其中80%以上為早期流產。流產的原因主要與胚胎染色體異常、母體因素、免疫因素、環境因素等相關。大多數流產的患者都有腹痛和陰道流血癥狀。流產的主要治療方法根據流產不同類型,保胎或手術等處理。若無胎兒發育異常,根據對症處理,大多預后良好。流產後細心調理一般不影響日後懷孕。如果是胚胎本身發育不良的流產要注意有無造成感染、宮腔內殘留或子宮穿孔等併發症,另外下次懷孕自然流產的風險會增加。

就診科室


● 婦產科

為什麼會發生流產


● 導致流產的原因很多,除了胚胎本身原因外,還有子宮環境、內分泌狀態及其他因素等。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胚胎因素

● 染色體異常是自然流產最常見的原因。在早期自然流產中約有50%~60%的妊娠產物存在染色體的異常。

母體因素

● 全身性疾病:妊娠期高熱、感染可導致胎兒死亡而發生流產。孕婦貧血或心力衰竭、內分泌功能失調、身體或精神的創傷也可導致流產。
● 免疫因素:母兒雙方免疫不適應、母體內有抗精子抗體也常導致早期流產。
● 生殖器官異常:子宮發育不良、子宮畸形、子宮肌瘤、宮腔粘連等可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而導致流產。子宮頸重度裂傷,宮頸內口鬆弛易因胎膜早破而引起晚期流產。
● 其他:如母兒血型不合(如Rh或ABO血型)、妊娠早期行腹部手術,過度勞累、性交,或有吸煙、酗酒、吸毒等不良習慣等誘因,均可刺激子宮收縮而引起流產。

胎盤因素

● 妊娠8周后,胎盤逐漸成為產生孕激素的主要場所。除孕激素外,胎盤還合成其他激素。如果上述激素值下降,妊娠難以繼續而導致流產。

環境因素

● 接觸過多有害的化學物質(如鉛、有機汞、鎘等)和物理因素(如放射性物質、雜訊及高溫等)或直接或間接對胚胎或胎兒造成損害,引起流產。

怎麼知道流產了


● 主要表現為停經后陰道流血和腹痛。
● 早期流產:
● ● 早期流產可出現陣發性下腹部疼痛,伴有陰道流血。胚胎或胎兒及其附屬物排出后,子宮收縮,血竇閉合,出血停止。
● 晚期流產:
● ● 晚期流產的臨床過程與早產和足月產相似,胎兒娩出后,胎盤娩出,出血不多。

檢查


● 婦科檢查:消毒外陰後行婦科檢查,注意宮頸口是否擴張,羊膜囊是否膨出,有無妊娠物堵塞於宮頸內口。
● B型超聲檢查:對疑為先兆流產者,確定胚胎或胎兒是否存活;不全流產及稽留流產可藉助B超協助確診。
● 孕激素測定:監測β-hCG及血清孕酮水平,協助判斷先兆流產的預后。

診斷


● 醫生診斷流產,主要依據病史及臨床表現。
● 詢問停經史及反覆流產史,有無早孕反應、陰道流血、陰道流液及妊娠物排出;
● 停經后陰道流血及腹痛是診斷流產的主要依據;
● 不全流產及稽留流產均可藉助B超協助診斷。

鑒別診斷


● 流產需要同異位妊娠、葡萄胎、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子宮肌瘤相鑒別,這些疾病也可能會出現停經、腹痛、陰道流血等癥狀;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腹部超聲、妊娠試驗等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確診流產後,應根據自然流產的不同類型進行相應處理。
● 先兆流產:卧床休息,禁性生活,必要時給予對胎兒危害小的鎮靜劑;黃體功能不足者可給予黃體酮、維生素E藥物等保胎治療。
● 難免流產:應儘早使胚胎及胎盤組織完全排出。
● 不全流產:應儘快行刮宮術或鉗刮術,清除宮腔內殘留組織。
● 完全流產:流產癥狀消失,B超檢查證實宮腔內無殘留物,若無感染徵象,不需特殊處理。
● 稽留流產:處理較困難,常需要手術處理。
● 習慣性流產:宮頸內口松馳者應在妊娠前進行宮頸內口修補術。當原因不明的習慣性流產婦女出現流產徵兆,應及時補充維生素E、黃體酮。
● 流產合併感染:治療原則為控制感染的同時儘快清除宮內殘留物。

危害


● 流產可以增加感染的機會,嚴重影響女性的健康。
● 流產以後會影響到內分泌的功能,造成不孕的情況。
● 流產導致內分泌失調后,往往造成月經失調,包括月經不調或閉經,嚴重影響女性的生活。

預后


● 先兆流產的患者經過卧床休息、保胎治療后多能繼續妊娠;其他類型的流產患者注意是否繼發感染,及時抗感染治療,流產術后注意休息;習慣性流產患者及時查明原因,對症治療;建議正規醫院就診。

預防


● 對於先兆流產,一定要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進行保胎治療;對於習慣性流產,再次懷孕之前一定要查染色體,做相關的基因檢測,找出病因,針對性的治療,再次懷孕要進行保胎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