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葯疹的結果 展開

葯疹

葯疹

葯疹是指藥物通過注射、內服、吸入等途徑進入人體而引起的皮膚、黏膜及其附屬器的藥物異常反應,是臨床常見皮膚病之一。葯疹可發生於各個年齡階段。葯疹因用藥過敏而起,常見的有解熱鎮痛葯、磺胺類、安眠鎮靜類、抗生素、中草藥等。葯疹的皮損處瀰漫性鮮紅色斑或半米粒至豆大紅色斑丘疹。葯疹的治療原則是停用致敏藥物,輕者予以抗組胺藥物、維生素C及鈣劑,重者加用糖皮質激素,防止繼發感染。葯疹不僅會造成皮膚損害,嚴重者還可繼發感染,造成肝腎功能障礙、電解質紊亂、過敏性休克等。

就診科室


● 皮膚性病科

病因


● 機體因用藥過敏而致病,引起葯疹的藥物種類很多,常見的藥物有以下幾類:
● 解熱鎮痛葯
● ● 其中以吡唑酮類和水楊酸鹽製劑最常見。
● 磺胺類
● ● 其中以長效磺胺為多見。
● 安眠鎮靜類
● ● 其中以巴比妥類較多。
● 抗生素類
● ● 其中以青霉素為多見,其他的如呋喃類、吩噻嗪類等引起的葯疹也不少見。
● 中草藥
● ● 引起過敏的藥物有單株中草藥,也有復方製劑,還有近來劑型改革製成的注射液。

癥狀


發病之前有明確的用藥史

● 一般來說,葯疹多在用藥后7~10天出現。但如果以前曾接受過同樣藥物或同類結構的藥物治療,則可於數小時或1~2天內迅速出現。

常見的葯疹皮膚表現

● 發疹性葯疹
● ● 表現為瀰漫性鮮紅色斑或半米粒大至豆大紅色斑丘疹,密集對稱分佈,皮疹數目多,範圍廣泛,形態如猩紅熱樣或麻疹樣,常伴有畏寒、高熱(39~40℃)、頭痛,全身不適等。半數以上停葯1周后消退,如未及時停葯,可發展為剝脫性皮炎。
● 蕁麻疹型葯疹
● ● 特點為發生大小不等的風團,色澤紅、持續時間長,自覺瘙癢,可伴有刺痛、觸痛。
● 剝脫性皮炎
● ● 表現為全身皮膚鮮紅腫脹,伴有滲液、結痂,繼之大片葉狀鱗屑脫落,滲液有臭味。黏膜可有充血、水腫、糜爛等。常伴有全身癥狀,如惡寒、發熱、嘔吐、噁心,有的可伴有淋巴結腫大、蛋白尿、肝大、黃疸等全身癥狀。
● 大皰性表皮鬆解壞死型
● ● 是葯疹中最嚴重的一型,其特點是發病急,皮疹初起於面、頸、胸部,發生深紅色、暗紅色及略帶鐵灰色斑,很快融合成片,發展至全身。斑上發生大小不等的鬆弛性水皰及表皮鬆解,可以用手指推動,稍用力表皮即可擦掉,如燙傷樣表現。黏膜也有大片壞死脫落。全身中毒癥狀嚴重,伴有高熱和內臟病變。
● 固定型葯疹
● ● 葯疹中較常見的類型。特點是局限性圓形或橢圓形紅斑,大小一般0.2到數厘米不等,鮮紅色或紫紅色,水腫性,炎症劇烈者中央可形成水皰。損害境界清楚,愈后留有色素沉著,每次應用致敏的藥物后,在同一部位重複發作,發生於皮膚黏膜交界處者約佔80%。
● 多形性紅斑樣疹型
● ● 特點為圓形或橢圓形水腫性紅斑或丘疹,似豌豆大至蠶豆大,中央常有水皰,邊緣帶紫色,對稱性發生於四肢,常伴有發熱、關節痛、腹痛等。
● 藥物誘導超敏綜合征
● ● 特點是發熱、皮疹及內臟器官損害(特別是肝炎)的三聯癥狀。肝炎是最主要的癥狀。可於藥物初次應用后7~28天或更長時間發病,如以後再次服用可在1天內發病。初發癥狀為發熱,高峰可達40℃,及時停葯,發熱仍可持續幾周。其次為眼眶周圍及面部水腫、頸或全身淋巴結腫大、喉炎。皮疹始於面、軀幹上部及上肢,為紅斑、丘疹或麻疹樣發疹,逐步變為暗紅色。內臟損害在皮疹發生后1至2周內發生,也可長至1個月。
● 濕疹樣型
● ● 常由外用藥引起,局部接觸敏感,皮損呈潮紅丘疹或斑塊狀。
● 苔蘚樣疹型
● ● 皮損為紫紅色丘疹,有或無口腔侵犯。皮損廣泛,侵及軀幹四肢。鱗屑明顯,癒合后留有明顯色素沉著。
● 光敏皮炎型
● ● 形態如濕疹樣,以露出部位較嚴重,但遠離暴露日光部位亦有發生。停葯后,反應可持續幾周,當再次使用本葯,加上光線照射皮膚,可在48小時內激起濕疹樣反應。
● 紫癜型
● ● 表現為針頭大至豆大或更大的出血性紫斑,皮疹變平或稍隆起。
● 血管炎型
● ● 表現為紫癜、淤斑、結節、壞死,亦有呈結節性多動脈炎樣病變。
● 急性泛發性發疹性膿皰病
● ● 為針尖大到半米粒大淺表非毛囊性無菌膿皰,散在、密集,急性發病。燒灼感或癢感。停葯幾天後消退,呈大片脫屑。重者膿皰可融合成膿湖。
● 痤瘡樣疹
● ● 表現為毛囊性丘疹、膿皰。

檢查


● 血常規檢查和生化檢查,以便了解血細胞情況。
● 尿常規檢查,了解腎功能的受損程度。
● 皮膚組織病理學檢查,明確病變性質。
● 皮膚斑貼試驗,對確定過敏性藥物有很大意義;划痕試驗多用於固定性葯疹的診斷。

診斷


● 發病之前有明確的用藥史。
● ● 一般來說,葯疹多在治療開始后7~10天經過致敏而出現。但如果以前曾接受過同樣藥物或同類結構的藥物治療,則可於數小時或1~2天內迅速出現。
● 葯疹的典型皮損表現為瀰漫性鮮紅色斑或半米粒大至豆大紅色斑丘疹。
● 實驗室檢查
● ● 血常規檢查和生化檢查,以便了解血細胞情況。
● ● 尿常規檢查,了解腎功能的受損程度。
● 皮膚組織病理學檢查,明確病變性質。
● 皮膚斑貼試驗

鑒別診斷


● 猩紅熱型或麻疹型葯疹應與猩紅熱或麻疹等發疹性傳染病相鑒別。猩紅熱起病急,24小時內遍及全身,不留色素沉著。
● 大皰性表皮鬆解型葯疹應與葡萄球菌性燙傷樣皮膚綜合征相鑒別。表現為瀰漫性紅斑,紅斑基礎上可出現鬆弛性大皰。
● 生殖器部位的固定型葯疹應與生殖器皰疹等相鑒別。
● 這些疾病也會出現與葯疹類似的皮疹表現。若出現這些癥狀不能自行判斷用藥時,應及時就醫。

治療


治療方針

● 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藥物以及與其結構相似的藥物,多飲水或輸液促進體內藥物的排泄。

藥物治療

● 輕症者給予應用抗組胺藥物、維生素C及鈣劑。
● 重症者加用糖皮質激素。
● ● 大劑量的糖皮質類固醇激素,注射用甲潑尼龍,病情穩定后逐漸減量。必要時給予大劑量糖皮質激素衝擊治療。
● ● 防止繼發感染,採取嚴格消毒隔離措施,儘可能減少感染機會。
● ● 注意補液和維持電解質平衡,注意有無低鉀。
● ● 注射用免疫球蛋白,一般連用3~5天。
● ● 血漿置換。
● ● 加強護理,對伴黏膜損壞者要積極保護黏膜,尤其是眼結合膜,防止角膜渾濁及黏膜的粘連,小兒要注意龜頭及包皮的糜爛,造成包皮狹窄。每日可用3%硼酸水清洗或皮質類固醇類眼藥滴眼,口腔注意清潔,經常漱口,可選用2%碳酸氫鈉溶液漱口。

外用療法

● 輕型葯疹可用粉劑或震蕩洗劑以保持乾燥、散熱、促進炎症消退。腫脹明顯時可用濕敷及油劑。
● 重症葯疹,最好採用乾燥暴露療法(紅外線燈罩下進行)或局部雷夫奴爾濕敷或外塗PC霜,空氣消毒,使用無菌床單及被褥。

危害


● 葯疹不僅會造成皮膚損害,嚴重者還可繼發感染,造成肝腎功能障礙、電解質紊亂、過敏性休克等。

預后


● 積極治療預后一般較好。

預防


● 在治療疾病時,首先告知醫生藥物過敏史,避用該葯或含有該葯的一些成藥和化學結構式相關而可易引起交叉反應的藥物。
● 對藥物的應用要嚴格控制,儘可能較少用藥品種。
● 注意葯疹的前驅癥狀,如出現發熱、瘙癢、輕度紅斑、胸悶、氣喘、全身不適等癥狀,及早告知醫生。
● 青霉素、破傷風抗毒素、普魯卡因應用前必須做皮試,而且準備好一切急救所必備的藥品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