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罪與金融詐騙罪研究

詐騙罪與金融詐騙罪研究

本徠書將“行為人實施欺騙行為——對方陷入或者繼續維持認識錯誤——對方基於認識錯誤處分財產——行為人取得或者使第三者取得財產——被害人遭受財產損失”作為詐騙罪與金融詐騙罪的基本構造,以“心中永遠充滿正義、目光不斷地往返於刑法規範與生活事實之間”、“與其批判刑法不如解釋刑法”為解釋理念,本書適合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的法學研究者、學習者以及法律實踐部門的工作人員使用,也適合於具有法學興趣,尤其是關注刑法問題的其他讀者。

書籍目錄


序說1
第一章詐騙罪的基本問題7
第一節基本構造7
第二節行為對象13
一、財物的界定13
二、財產性利益18
三、財物的性質43
第三節欺騙行為57
一、欺騙的實質58
二、欺騙的內容59
三、欺騙的方式70
四、欺騙的類型79
五、欺騙的程度83
第四節陷入錯誤86
一、受騙者的範圍86
二、受騙者與被害人不必為同一人109
三、受騙者陷入或強化認識錯誤112
四、認識錯誤與恐懼心理的競合119
第五節處分行為123
一、處分行為要素的根據與機能123
二、財產處分者的範圍與資格128
三、處分行為的客觀面145
四、處分行為的主觀面157
五、處分行為的判斷168
目錄第六節取得財產187
一、取得財產的含義187
二、取得財產的類型188
三、取得財產的主體199
第七節財產損失203
一、財產損失204
二、“財產”損失206
三、財產“損失”239
第八節主觀要件260
一、詐騙故意的認識內容260
二、詐騙故意的意志因素276
三、非法佔有目的的要否281
四、非法佔有目的的內容292
第二章金融詐騙罪的共性問題317
第一節法條關係317
一、普通法條與特別法條概述317
二、特別關係的確定325
三、特別法條的適用前提332
四、特別法條內容不周全的處理335
第二節客觀要件343
一、客觀行為344
二、行為對象358
三、危害結果360
第三節主體要件365
一、問題所在與爭論觀點365
二、本書立場與基本理由369
第四節主觀要件388
一、金融詐騙罪的故意內容388
二、金融詐騙罪的認識錯誤390
三、非法佔有目的404
第五節犯罪形態417
一、金融詐騙未遂犯的成立範圍417
二、金融詐騙罪的著手420
三、金融詐騙罪的既遂標誌426
第六節共同犯罪435
一、金融詐騙罪的身份犯與共犯435
???金融票證的偽造者與使用者的共同犯罪454
徠第七節罪數區分457
一、區分罪數的標準與方法457
二、偽造、變造金融票證並使用的情形460
三、偽造、變造多種金融票證並使用其中一種票證
的情形470
四、盜竊、騙取金融票證並冒用的情形473
五、連續使用各種不同的票證進行詐騙的情形475
六、利用同一金融票證分別對機器與對人使用的情形476
第八節量刑規則478
一、法定刑的一般分析478
二、量刑的基本規則480
第三章金融詐騙罪的特殊問題491
第一節集資詐騙罪491
一、詐騙方法491
二、非法集資494
三、數額較大508
四、非法佔有目的513
五、集資詐騙的罪數517
第二節貸款詐騙罪520
一、行為對象521
二、詐騙行為525
三、危害結果532
四、非法佔有目的534
五、相關界限540
第三節票據詐騙罪556
一、明知是偽造、變造的匯票、本票、支票而使用557
二、明知是作廢的匯票、本票、支票而使用566
三、冒用他人的匯票、本票、支票571
四、簽發空頭支票或者與其預留印鑒不符的支票,騙取
財物573
五、匯票、本票的出票人簽發無資金保證的匯票、本票
或者在出票時作虛假記載,騙取財物584
六、非法“補記”空白支票的行為性質588
七、盜竊支票並使用的行為性質590
八、內外勾結使用偽造、變造票據等行為的性質598
第四節金融憑證詐騙罪601
一、偽造、變造的金融憑證範圍601
二、使用的認定605
三、相關犯罪的界限611
第五節信用證詐騙罪613
一、基本行為類型614
二、騙取信用證617
三、其他方法633
四、其他問題637
第六節信用卡詐騙罪640
一、刑法中的信用卡640
二、使用偽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虛假的身份證明騙
領的信用卡645
三、使用作廢的信用卡656
四、冒用他人信用卡658
五、惡意透支665
六、盜竊信用卡並使用691
七、以其他非法方法獲得信用卡並使用710
八、銀行職員與特約商戶職員的信用卡犯罪723
九、非法利用信用卡資料取得財物的行為性質729
第七節有價證券詐騙罪732
一、犯罪工具733
二、使用行為744
三、其他問題748
第八節保險詐騙罪751
一、行為類型751
二、相關區別764
三、著手標準772
四、共犯認定781
五、罪數區分787
主要參考文獻792
重要問題索引798
後記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