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勤

親勤

親勤,原名徐良,80后詩人。其詩歌及詩歌事件先後受到《西南民族大學報》、攀枝花電視台、中國訪談網、《攀枝花日報》等媒體專訪報道。主要作品有詩歌三部曲《葬愛》、《入塵》、《俗定》,詩論集《若水詩話》。

基本資料


親勤,本名徐良。1981年生於四川省劍閣縣毛壩鄉,2005年畢業於藝術學院,98年開始創作,先後用徐良、親勤、空山、米易子、劍門陋石為名發表大量詩歌及雜文作品,有多篇詩歌及雜文入選《當代中國作家名錄》、《中國詩歌鑒賞》、《中國詩歌精選》、《80後文學選》、《四川愛情友情精短詩選》、《2012最受中學生喜歡的散文精選》等選本,並有詩歌及散文作品獲得國內多類獎項。親勤在大學期間,主編文學藝術報《藝術·生活》,同時組織成立青年蝴蝶詩會(任會長),創作發表了大量詩歌,被《西南民族大學報》專訪報道,專版刊登文章《真實的生活—訪校園詩人徐良》和評論文章《校園詩人、校園詩歌》,引起較大反響,是80后活躍詩人之一。

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有詩歌三部曲《葬愛》、《入塵》、《俗定》,詩論集《若水詩話》。代表作有《我以為死了》、《記老婦人》、《約定》等。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某文學內刊執行主編。

詩歌主張


親勤主張詩歌創作的意識自然性和創作形式的藝術性,強調詩歌的詩性自然之美和詩歌表達的藝術之美。親勤多年來堅持不入流派,不喊主義。“詩歌本身是美好的思想之花,內涵的思想不在乎高調低調,因此,詩歌創作也無所謂高調,亦無所謂低調,堅持真我,詩歌便自然著調”。在詩歌的社會地位和功能逐漸淡化的今天,親勤始終致力發揚詩歌凈化社會和心靈的本性,反對詩歌的功利化、商業化,更唾棄利用詩歌、惡搞詩歌的無道德的行為。
詩歌的外在感性語言是詩歌的特徵,詩歌內在的理性邏輯是詩歌的靈魂。我們在寫作欣賞現代詩歌的時候,要注重詩歌的外在感性語言表達,這是詩歌主題詩意化表達的關鍵。我們也要更注重詩歌的內在理性邏輯發展,這是詩歌詩意化表達的最終目的,是詩歌成其為詩歌的根本原因。
親勤
親勤
——《論現代詩歌的外在感性語言和內在理性邏輯》
近年來,在堅持創作詩歌的同時,親勤更多傾力於中國現代詩歌的賞析、評論和研究以及雜文寫作

創作年表


2001年10月 與好友郭永龍完成手抄本實踐報告《劍門行》
2002年04月 編印詩集《圓》(西南民族大學內刊號)
2004年07月 編印詩集《過路人》(西南民族大學內刊號)
2008年06月 出版詩集《葬愛》(中國文聯出版社)
2009年04月 出版詩集《入塵》(作家出版社)
2011年07月 出版詩集《迷昜放歌》(主編)(中國戲劇出版社)
2011年09月 出版詩集《迷昜五人詩選》(李雅斌 主編)
2012年10月 出版詩集《俗定》(大眾文藝出版社)

代表作品


《我以為死了》
∕我以為我要死了
在一個無比輝煌的點上
把暗藏無奈的生命終止
∕我以為我真的死了
這一短暫的生命
真的沒有半點影子
如同走肉行屍
∕我以為:"我以為的死了"
像我以為的那般死了
而不是像這樣:
只是從鄉村死進城市
從城市死進無知
《互憐》
我沒有看見枝頭的花蕾
只看見滿地的殘紅
我同情殘花的惡運
殘花可憐我春天的孤獨
《記老婦人》
∕天寂寞的哭了
老婦人杵著拐杖
站立在歲月的盡頭
履行她一生的守侯
∕她始終還是嫁給了一個屠夫
在那個少有油香的年代
選擇了正確的道路
而今,她要等候的人
也已經西去
∕安逸的生活
並沒有讓她感到滿足
歲月在她華貴的臉上
耕耘出一道道深深淺淺的犁溝
裡面裝滿了
她一生寂寞的哀愁
《約定》
∕在南海之遙
在天山之巔我要留下我的誓言
我要約定今生
與夜空的星辰
與世間的塵埃
與遇見的現在
與未知的未來
∕人類迷惘千年
我只勞累一天
幸福著擁有的
憧憬著迷惘的
即或青春年少
抑或白髮蒼蒼
我已相會過去
我也要約定未來
∕親愛的流雲
任你自由地飄吧
飄向那無際的天邊
在那浩瀚的銀河
等待與我相約
親愛的浮萍
任你自由地流吧
流向那茫茫的滄海
在那浩淼的滄海
等待與我相見
∕我可愛的親人們
讓我們約定安康平凡
在我的餘生之年
細細報答你們的愛
我可愛的孩子們
讓我們約定未來
在我的餘生之年
看著你們都健康成長
看著你們把夢想實現
∕還有我敬畏的暮年
讓我們再約定50載
在那滄桑的歲月
你定會蹣跚而至
我也會如約相見
還有最為重要的
那就是埋葬我的塵土
讓我們約定在秦嶺之腳
約定在劍門之外
在那生我養我的地方
在那魂牽夢繞的故鄉
我才會安然長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