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學習
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中選擇和確立主題
探究式學習或稱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HIBL),是指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中選擇和確立主題,在教學中創設類似於學術研究的情境,學生通過動手做、做中學主動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收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情感與態度,特別是發展探索精神與創新能力。它倡導學生的主動參與。探究式學習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主要指的是學生在科學課中自己探索問題的學習方式。
其特點是主動性、實踐性、綜合性、開放性。
探究式學習
在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中,探究有幾種用法:
1.科學探究。 “科學探究指的是科學家研究自然界,根據研究中發現的證據提出解釋的多樣化的方式。” 2. 基於探究的教學/以探究為本的教學。 “對產生於學生的經驗的真實問題的探究是科學教學的核心策略”。
探究可以用於以下內容的教學:
(1)物理,生活,地球空間科學的學科內容;
(2)科學事業的性質(例如關於科學探究的性質);
(3)進行科學探究所要求的能力。
但是,以探究為本的教學是一種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掌握科學內容、科學方法和科研能力。雖然探究很重要,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的教師都應該追求一種單一的方法來教科學。”
3. 以探究為本的學習。在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中,探究也指學習過程。
它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學生去做的事,而不是為他們做好的事”( something that students do, not something that is done to them)。換句話說,就是讓學生自己思考怎麼做甚至做什麼,而不是讓學生接受教師思考好的現成的結論。從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中探究一詞的用法可以看出,探究既是學習的過程又是學習的目的。
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HIBL)指的是仿照科學研究的過程來學習科學內容,學生通過動手做、做中學親身經歷學習,從而在掌握科學內容的同時體驗、理解和應用科學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