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紅芪的結果 展開

紅芪

中藥

紅芪是豆科植物多序岩黃芪的乾燥根。紅芪藥性微溫,味道甘。歸肺、脾經。紅芪的成分有多糖、黃酮、酯、酸等,其中多糖是主要發揮作用的成分。

簡介


● 正名:紅芪
● 英文名:Hongqi
● 拉丁名:Hedysari Radix
● 別稱:岩黃芪、真盤子、納窪善馬、黑芪

功效與作用


● 紅芪具有固表止汗、補氣昇陽、利水消腫、行滯通痹、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生津養血的功效。
● 現代研究表明,紅芪有抗腫瘤、降血糖、抗病原微生物、抗炎、鎮痛、鎮靜、延緩衰老等作用。
● 紅芪可以用來治療食少便溏、中氣下陷、氣虛乏力、便血崩漏、久泄脫肛、表虛自汗、內熱消渴、氣虛水腫、血虛萎黃、痹痛麻木、半身不遂、癰腫難潰、久潰不斂。

用藥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 如果您有紅芪過敏史,禁止使用紅芪。
● 氣滯濕阻、食積內停、陽虛陽亢者,不宜使用。
● 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藥物,請務必告訴醫生。
● 孕婦使用紅芪前請務必諮詢醫生。
● 哺乳期女性使用紅芪前請務必諮詢醫生。
● 兒童及年老體弱者使用紅芪前請務必諮詢醫生。

如何使用紅芪


● 紅芪可煎汁內服,服用時要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用藥,不可自行增加或減少藥量。
● 紅芪煎汁內服,每日常規用量為9~30克。

服藥期間我應該避免什麼


● 魚肉、牛肉、羊肉、豆類、酸冷食物、茶類等,可能會降低藥效,食用前請諮詢醫生。
● 紅芪出現變質跡象時,請不要繼續服用。

藥物毒性與不良反應


● 動物實驗表明,紅芪毒性較低。目前未查到按規定劑量服用紅芪會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報道。如果要長期使用,請諮詢專業醫生。

我該如何選購紅芪


● 紅芪主要分佈在寧夏、內蒙古、甘肅及四川西部。
● 紅芪的藥材為灰紅棕色的圓柱形,有少量或沒有分枝,上端比較粗。表面有縱向皺紋、橫長皮孔及少數支根痕,外皮容易脫落,剝落處為淡黃色。質地硬,有韌性,不容易被折斷,斷面纖維性、粉性,皮部為黃白色,木部為淡黃棕色,有放射狀射線,形成淺棕色的層環。紅芪氣味輕微,味道微微發甜,咀嚼時有豆腥味。好的紅芪藥材斷面為粉性,咀嚼有豆腥味。
● 紅芪的飲片為類圓形厚片,表皮多為紅棕色。切麵皮部為黃白色,形成淺棕色層環,木質部淺黃棕色,為放射狀紋理。紅芪飲片氣味輕微,味道微甜,咀嚼有豆腥味。
● 炙紅芪為圓形或橢圓形厚片,外表皮為紅棕色,有些許光澤,可見縱皺紋及殘留的少數支根痕。切麵皮部為淺黃色,形成淺棕色層環,木質部為淺黃棕色至淺棕色,可見放射狀紋理。炙紅芪有蜜香氣,味道甜,略帶黏性,咀嚼時有豆腥味。
● 放於通風、乾燥的地方保存,並注意防潮、防蟲蛀。

含紅芪為的中成藥有哪些


● 五黃養陰顆粒:具有益氣養陰、燥濕化痰的功效,用於治療痰濕內滯、氣陰兩虛所致的消渴病,能緩解口渴喜飲、多食善飢、尿頻尿多、倦怠乏力、自汗盜汗等癥狀。
● 紅芪口服液:具有補氣固表的功效,適用於心悸失眠、食少便溏、氣虛乏力、面色無華。

紅芪和黃芪功效一樣嗎


● 紅芪是豆科植物多序岩黃芪的乾燥根,黃芪是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英黃芪的乾燥根。紅芪和黃芪的功效相似。
● ● 紅芪和黃芪都具有固表止汗、補氣昇陽、利水消腫、行滯通痹、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生津養血的功效,可以用來治療食少便溏、中氣下陷、氣虛乏力、便血崩漏、久泄脫肛、表虛自汗、內熱消渴、氣虛水腫、血虛萎黃、痹痛麻木、半身不遂、癰腫難潰、久潰不斂。

用藥誤區


● 誤區:紅芪可以長期服用
● ● 紅芪雖然有補氣昇陽、生津養血等功效,但是如果不辨體質,長期服用,不但不能“強身健體”,還有可能破壞機體相對平衡,產生新的病症。

其他注意事項


● 請記住:
● ● 使用中藥時,需要中醫進行辨證,合理應用。
● ● 用法用量以及療程應遵醫囑。
● ● 不要隨意使用中藥偏方。
● ●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診所。
● ● 不應聽信廣告宣傳運用中藥。
● ●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中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藥知識,請諮詢相關醫藥專業人員。

參考文獻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中藥飲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
●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3]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飲片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4] 鍾贛生。中藥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5] 羅興洪,趙霞,蔡寶昌。古今藥酒大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