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彌勒大佛
天然彌勒大佛
天徠然彌勒大佛地處千山第二高峰五佛頂的東南方,距著名的廟宇南泉庵東南300米,海拔520米,整座大佛就是一座高聳的山峰。
目錄
在徠遼寧省鞍山市的千山風景名勝區的北溝中心部位,坐 落著一座世間罕見的天然彌勒大佛。這尊大佛的問世,吸引了中外成千上萬的佛門弟子、信徒和居士。每逢初一、十五,進山朝拜者人山人海,香煙繚繞,真可謂古干朵蓮花山的一大盛事。
彌勒大佛近景
大佛夜景
大佛坐高70米,肩寬46米,頭高9.9米,頭寬11.8米,耳長4.8米,圓圓光亮的大頭高如三層樓房,長滿綠苔的濃眉 之下長著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其五官擺放位置適宜,比例恰到好處。大佛左手分開放在膝蓋上,右手握拳,手臂壓在右腿上,右胳膊上方還端坐著一尊南極壽星,從整體看去是向右傾坐的姿態。在其胸前還天然形成一隻捻珠,其長短比例及位置非常神奇,迎著陽光還可以看到圓圓的珠環。大佛的右手背上有人工鑿刻的直徑約3米的大圓環,其凹凸部分迎著陽光從遠處看去自然形成一個明暗對比強烈的光環。有人說這個光環是個“八卦圖”,也有人說是個“法輪”,種種說法不一。在大佛腹部中央有一個高2米、寬1.2米的橢園型的空洞,在其邊緣還長著棵小松樹,從遠處看去宛如一叢長毛掩蓋著大佛的“肚臍眼”。在大佛的最低部還長著兩隻寬大的腳。在對這尊大佛的挖掘考證中,竟然發現了許多歷史上有人拜祭的痕迹。在距大佛對面200米,高約70米的峭壁上有一個人工鑿刻的1米寬、6米長的古拜佛台,其花崗岩檯面已經風化,據地質專家鑒定,花崗岩風化到如此程度,起碼要有上千年時間。在古拜佛台的下方30米處,人們還發現曾有人焚香拜祭用的瓷質供碟和近尺 厚的香灰。據考古學家考證發現,挖掘出來的供碟是明清時期的瓷製品。由此可見,大佛早在明清時期或者明清之前就已被高僧所識,並供奉膜拜。1993年3月19日,千山管理局曾接到盤錦衛校高級講師張柳春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說,民國時期一個叫於文波的人曾在千山出家,那時曾有人指點,讓於文波去拜祭大佛……從這封信中可以看出,在民國時期一些出家人就知道彌勒大佛。天然彌勒大佛,至今大約有近千年的歷史,為什麼至今才被發現?既然明清時期就有人拜祭過大佛,為什麼在千山的文獻中沒有文字記載?有人對此的解釋是:宗教的本身就是保守的,況且即使個別高僧、道士發現了大佛,他們也把大佛視為是上天賜給他們本人的佛。加之古時常有虎豹出沒,無人敢到大佛附近拜祭,所以沒有記載,人們也就把大佛忘記了。不管這種解釋正確與否,究竟為什麼千山的出家人不把大佛的事公開,仍然是人們心頭的一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