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江水庫

桃花江水庫

桃花江建於1966年。桃花江水庫依岩修建,桃花江水庫又稱桃花湖,為桃花江源頭。方圓萬餘畝水面,蓄水量達7000萬立方,是桃花江森林公園一顆璀燦明珠。

地理位置


桃花江水庫位於松木塘鎮境內,桃花江鎮南行35公里,桃花江森林公園南側。如今這裡已被開發成旅遊聖地。是一座以防洪為主,結合灌溉、發電、養殖和旅遊等綜合利用的水庫。承雨面積42km2,總庫容5569萬m3。水庫樞紐工程由主壩、副壩、溢洪道、發電放空洞、灌溉隧洞、電站灌溉渠等組成,主壩全長541m,最大壩高49.5m(從抽槽基面計),壩頂寬6.5m,壩頂高程182.0m,設計壩型為粘土心牆代料壩。
桃花江水庫沿庫山坡,桃林片片,每當春暖花開,水映桃紅,一湖碧水,滿眼春色。因此,人們又稱她為桃花湖。

著名景觀


桃花江水庫四周是青山起伏,山巒疊翠,擁有四萬畝茂密森林的桃花江森林公園。子良岩巍然屹立於桃花湖畔,給秀美、嫻靜的桃花湖平添了一層險峻、挺拔的色彩,將山之奇、水之秀巧妙地揉合在一起。子良岩為一數十丈高的懸崖峭壁,為石灰岩質,億萬年的風雨剝蝕,使其姿態奇異。

史料記載


清嘉慶《益陽縣誌》載:“子良岩亦有仙人石、如椅、胯座及兩肘憑藉痕皆宛然。”又載:“子良岩峭壁懸崖,下有深潭,石橋橫其上,長約三丈許,廣僅容足。”崖頂原有一會仙庵,傳說為潘子良與天仙相 會聚談之所。子良崖中間,從上至下有一道深深的裂縫,十分險峻,傳為仙人設下的試心溝。溝上有一窄窄的條石支架為橋,名曰會仙橋,修仙磨道之人,只有心誠志堅,方可過橋成仙。子良崖上的仙人遺跡,今大都湮沒無存,但那一方險峻的峭壁懸崖,卻仍屹立於藍天之下,碧水之上。子良崖的峭壁之上原刻有“石破天驚,仙山第一”八個如走龍蛇的大字,因1966年依岩修建桃花江水庫后,水位上升大字隱於水下,今難一見,更使人生出些許嘆息,但卻為子良岩平添了幾分神秘。
水庫大壩,如一道彩虹,飛架在子良岩的兩山之間,自此向南滿眼湖光山色,宛若灕江勝景,向北看,桃花江乾渠自壩下電站伸向遠方,碧水流向滴翠的田野。沿大壩向西,是蜿蜓平整的環湖公路,一路上可以領略湖光山色,湖中散布的小島,如翡翠般浮在水面上;置身於翠竹異木與流泉飛瀑之中,泛舟於碧水綠波之上,感受到的是大自然在蕩滌自己的五臟六腑,那種遠離塵囂,回歸自然後寧靜中的怦然心跳升華成了一種對造化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