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鎮

廣東省雲浮市郁南縣轄鎮

大方鎮,隸屬廣東省雲浮市郁南縣,位於郁南縣中部,屬革命老區鎮。大方鎮中心位置約在東經111°35′,北緯22°58′,東北接建城鎮,東鄰歷洞鎮,南與千官鎮接壤,北與寶珠鎮相連,西與通門鎮交界。距郁南縣城50千米,距雲浮市區71千米。全鎮總面積64.7平方千米,下轄6個行政村1個居民社區,人口7470人(2020年)。

2018年,大方鎮工農業總產值4.085億元。省道279線貫穿鎮境,往南直通324國道,北上接連321國道,縣道大曆線大方鎮境內3.5千米,距離廣梧高速連灘出入口35千米。

歷史沿革


大方鎮鄉村
大方鎮鄉村
大方鎮原稱大楓寨。民國期間初稱大寧鄉,后與大全、石濂、綏靖鄉合併,稱大濂鄉。
建國初稱大方行政村。1953年改稱大方鄉。
1958年屬“七一”人民公社。
1961年由“七一”人民公社分出稱大方人民公社。
1983年稱大方區。
1987年稱大方鄉。
1993年稱大方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方鎮位於東經111°35′,北緯22°58′,地處郁南縣中部,東北接建城鎮,東鄰歷洞鎮,南與千官鎮接壤,北與寶珠
大方鎮
大方鎮
鎮相連,西與通門鎮交界。距縣城50.2千米。總面積6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方鎮境內群山簇擁,山坡陡峭,地勢北高南低,山脈由東向西南延伸,屬典型的山區地形。

氣候特徵

大方鎮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位於北回歸線以南,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

水文

大方鎮有大方河由北、向南縱貫全境。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大方鎮境內有鉭泥礦、錫礦、白石礦等12種礦產。

土地資源

2011年,大方鎮境內耕地面積511.39公頃,水田面積338.06公頃,山地4466.67公頃。是一個山多田少的鎮。

水資源

大方鎮有較豐富的水利資源,建設有山塘尾、增子、鰲魚尾、大塘、山塘坑、廠頭、三和等水電站7座,總裝機容量800千瓦。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3年,三和村下轄八角、石容、社坑、辦塘、石才共5個自然村,被肇慶市人民政府批准為革命老區村。
1994年3月,肇慶市人民政府批准大方村的街邊、龍鳳(龍寶、鳳山)、容秀(大粒山、正坑、木嶺咀、望天坑),大塘村的三座自然村,太平村的金寶、蘭衛共6個自然村為革命老區村。

區劃現況

截至2019年,大方鎮轄1個社區、6個行政村:大方社區、大方村、大塘村、太平村、上福村、三和村、五豐村等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城中路1號。
大方社區大方村
大塘村太平村
上福村三和村
五豐村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全鎮總戶數3471戶,總人口13328人,其中:當年岀生人口192人,人口出生率14.41‰,死亡人口152人,人口死亡率11.40‰,自然增長率3.01‰。
2021年7月2日,郁南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發布,截至2020年,大方鎮人口數為7470人。

民族

境內人口多為漢族。

政治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鎮委書記陸燕來
鎮委副書記、鎮長江家林
鎮人大主席吳卓堯
領導信息統計截止到2020年8月,參考資料來源

經濟


綜述

大方鎮
大方鎮
2008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3573億元,比2007年增長20%,其中工業總產值0.5455億元,比2007年增長30%,農業總產值0.8118億元,比2007年增長11.9%;農民人均年純收入5339.3元;稅收收入97.22萬元,其中國稅37萬元,地稅60.22萬元。
2011年,全鎮地區生產總值(GDP)2.05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下同)11.9%,其中工業總產值0.82億元,比2010年增長13.8%;農業總產值1.01億元,比2010年增長7.5%;第三產業總產值0.22億元,比2010年增長6.5%;農民人均純收入7352元,比2010年增長12%。2011年,鎮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1萬元。

第一產業

大方鎮青棗
大方鎮青棗
大方鎮種植業比重較大、養殖業比重較小。大方鎮境內盛產水稻、肉桂、巴戟、八角、沙糖桔、佛手、松脂、雜果、紫色番薯等,農副產品主要有木材、竹籮及茶葉、竹筍等。
2008年底,大方鎮農業總產值8118萬元,比2007年增長11.9%,全鎮有“兩優”水稻面積3500畝,八角1萬畝,肉桂1.5萬畝,巴戟5000畝,無核黃皮1000畝,沙糖桔5000畝,大肉余甘果1000畝,雜果6000畝;全鎮養20頭以上的豬場達到25個,全年養豬數量達到3000多頭;大方鎮現有溫氏雞場33個,肉雞年出欄量達90萬隻。
2011年,大方鎮農業總產值1.0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352元。松脂、肉桂、巴戟是規模較大的農(林)產品。有松杉(雜木)約1333.33公頃、肉桂800公頃、巴戟733.33公頃。發展大紅軟枝八角基地666.67公頃。農副產品主要有木材、竹籮以及茶葉、竹筍等。松脂油質量大,年產200噸以上。肉桂年產50萬公斤。

第二產業

大方鎮巴戟
大方鎮巴戟
大方鎮工業主要是農副產品粗加工、小水電和礦產資源業等三大支柱行業。
2011年,全鎮工業總產值0.82億元。全鎮探明的規模貯量礦產12種,新引進的礦業公司1家、1家石粉加工廠建成投產。主要產品有割膠機、割膠刀、蓄電池、充電式燈具系列、塑料、化工、電珠、石料、建材、傢具、寵物屋等。巴戟服務部由農民自發組建而成,專門經營巴戟生產流通,座落在大方鎮太平村,有巴戟曬地面積3000平方米。可解決大方、寶珠、千官、歷洞、通門等鎮2000公頃的巴戟銷售。

第三產業

2011年,大方鎮第三產業總產值0.22億元,比2010年增長6.5%。 2009年,大方鎮引進服務業項目1個,是一家以餐飲為主的商務場所,農莊總投資400多萬元,總建築面積1800多平方米,產值1000多萬元,預計可年創稅收100萬元,解決就業50多人。可同時容納200多人就餐。

交通


綜述

大方鎮交通
大方鎮交通
大方鎮境內有省道S279(水長線),總長16.8千米貫穿全境,縣道大曆線大方路段3.5千米,往南直通324國道,北上接連321國道。三和村道3千米以及鎮通村公路在2000年全部實現水泥硬底化。有硬底化自然村道2條,總長9千米,交通基礎設施較為完善。

文化


風土人情

大方“二月二”民間文化藝術節
大方“二月二”民間文化藝術節
農曆二月初二,是大方鎮“二月二”民間文化藝術節,更是中華傳統節日“龍抬頭節”,當地的陳、盧、謝三大姓氏自發組織村民在街道上舉行大方中股迎恩炮會大巡遊,是為紀念明朝將領戚繼光部下,吳公父子清剿賊寇功德而流傳下來的民間藝術節,也是為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各行各業都獲得大豐收。
大方鎮“二月二”民間文化藝術節,能吸引來自大方及周邊鎮的近5000餘群眾參加,大方藝術節堅持“群眾主體、民俗主角、價值主流”的基本原則,藝術節當天,大方鎮及周邊鎮的群眾趕過來趕集,街道上擺滿了具有大方鎮特色的農副產品、瓜果疏菜、樹苗等商品。

巴戟天

大方鎮巴戟天種植2.5萬畝,2018年全鎮產出巴戟天約1.5萬噸,巴戟天相關產業產值近2億元,帶動1600多戶農戶致富奔康。巴戟天為雙子葉植物茜草科,前端短漸尖,基部鈍形或圓形。巴戟天的乾燥根,根呈扁圓柱形,略彎曲。藥用植物,主治陽痿遺精、宮冷不孕、月經不調、少腹冷痛、風濕痹痛、筋骨痿軟。

肉桂

大方鎮肉桂種植面積約1.25萬畝,桂皮年產量約2400噸,桂葉年產量約1500噸。肉桂是樟科,樟屬中等大喬木,樹皮灰褐色。肉桂的樹皮常被用作香料,烹飪材料及藥材。其木材可供製造傢具,該種也能作為園林綠化樹種。

社會


基礎設施

2011年,大方鎮有線電視覆蓋各自然村。程式控制電話、行動電話覆蓋全鎮各自然村。圩鎮內建有集貿市場以及郵電大樓、信用社大樓、衛生大樓等。2011年,建成生態文明村31個,有6個村委實施“戶集村收鎮轉運處理”模式處理農村垃圾。

教育

大方鎮小學
大方鎮小學
2011年,大方鎮有初級中學、中心小學各1所、完全小學5所,幼兒園1所。
2013年,大方鎮中心幼兒園改造工程和鎮內完全小學維修工程基本竣工;計劃在2013年底完工的大方中心學校九年一貫制綜合教學樓。將開展校道的排水渠改造、落實圖書捐助、校園文化建設、校園綠化、提高師資隊伍水平、資料的補充等。

文化事業

2011年,大方鎮內有多個文化中心、燈光球場等文娛體育場所,群眾文化生活有粵劇、八音、舞獅、山歌等。

醫療衛生

2011年。大方鎮有衛生院(站)10所,醫護人員50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覆蓋率99%以上。

社會保障

2018年,大方鎮完成農村危房改造第一批24戶,存量17戶,全鎮享受低保198戶383人,完善退役和現役軍人信息登記制度,開展超強颱風“山竹”災前救助、災后復產。

扶貧開發

2018年,大方鎮低保、五保對象248戶429人享受社會兜底和社會救助。建檔立卡貧困戶248戶、就讀貧困學生補助63人,列入危房改造計劃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共24戶,動工24戶,竣工、驗收24戶。

綜治創平

2018年,大方鎮沒有發生群體性事件和惡性事件,沒有發生越級上訪和非正常上訪事件。全年組織排查矛盾糾紛共100次,受理各類矛盾糾紛61宗(其中鎮受理12宗,村受理49宗),調處61宗,調處成功率100%;立刑事案件4宗,破4宗;立行政案件40起,查處37起,查破率92.5%,抓獲各類違法人員60人;受理信訪事項8宗,辦結8宗。

黨建事業

2018年,大方鎮成立鎮黨校,由鎮黨委書記兼任校長,每月舉辦一期黨員教育培訓班,對全鎮17個黨支部進行排查整改,規範“三會一課”、發展黨員和黨費收繳等基礎性工作。選優配強支委班子,全年增補選黨(總)支委員11名。投入20多萬元打造大塘、上福兩個黨建示範點。健全和完善“五小”場所建設,投入5萬元將7個村(社區)全面升級為黨群服務中心。同時,在上福村、三和村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提升基層黨組織活動場所規範化建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