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軟骨發育不全

小兒軟骨發育不全

小兒軟骨發育不全是侏儒中最多的一型,屬軟骨化骨缺陷而膜性化骨正常的一種發育異常。小兒軟骨發育不全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小兒軟骨發育不全的臨床表現包括生長發育遲緩;頭大、前額大;軀幹長、四肢短,上部量大於下部量等;智力正常。小兒軟骨發育不全無特殊藥物治療,可用手術改善骨骼畸形。小兒軟骨發育不全到了成年期由於椎管狹小,可伴有神經併發症。多發性椎間盤突出,可壓迫脊髓和脊神經,引起背痛、坐骨神經痛,甚至造成癱瘓。

就診科室


● 小兒內科、兒科

病因


● 小兒軟骨發育不全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大多數受累個體表現為新基因突變。僅有少數病例是家族性軟骨營養障礙。母親年齡越大,所生小兒的發病率越高。男性病例有50%按孟德爾規律遺傳,甚至可隔6代相傳。女性幾乎不遺傳。患兒均無內分泌障礙。

癥狀


● 出生時體征已很明顯,以侏儒最為顯著,主要是四肢短,特別是上臂和股部最為明顯,而軀幹仍屬正常。
● 患兒外貌給人的印象是“成人的軀幹,小孩的四肢”。直立時手指尖摸不到大粗隆,而正常人手指尖可達大腿的上部。正常體高的中點是在臍部,而患兒中點則在胸骨下端。
● 頭增大,面部寬,前額突出,鼻樑扁平,上齒槽突起,下頜骨突出。出牙正常。
● 胸廓長度雖正常,但扁平,肋緣外翻,脊柱胸腰段的后突加大,腹部前突和臀部后突,形成特殊姿勢。
● 手短而寬,中指較正常者短。因而與其他指等長。中指與第四指分開呈“V”形。

檢查


● 確診小兒軟骨發育不全主要是X線檢查。
● 頭顱的頂部增大,而顱底和枕骨大孔較窄。
● 全部管狀骨變短,直徑相對增粗,密度增高,尤以四肢近端如股骨、肱骨最為明顯。肌肉附著處的骨皮質增厚,干骺端明顯變粗。骺板中心凹下呈“U”形,以膝關節最多見。
● 掌、趾和指骨均短而緻密。
● 胸骨前後徑可因肋骨短小而變小。胸骨厚、寬而短。骶骨變狹,位置較低,坐骨切跡變小,髂骨翼變方,上下徑短,呈腎形。
● 髖臼寬而平,是骨盆寬度大於深度的緣故。
● 脊柱的長度正常,但腰骶椎過度彎曲,從第1到第5腰椎的椎弓根之間的距離逐漸縮減。側位可見椎弓根短縮,致椎管狹窄。

診斷


● 醫生根據典型癥狀及X線檢查可以做出診斷。
● 頭顱的頂部增大,而顱底和枕骨大孔較窄。
● 全部管狀骨變短,直徑相對增粗,密度增高,尤以四肢近端如股骨、肱骨最為明顯。肌肉附著處的骨皮質增厚,干骺端明顯變粗。骺板中心凹下呈“U”形,以膝關節最多見。
● 掌、趾和指骨均短而緻密。
● 胸骨前後徑可因肋骨短小而變小。胸骨厚、寬而短。骶骨變狹,位置較低,坐骨切跡變小,髂骨翼變方,上下徑短,呈腎形。
● 髖臼寬而平,是骨盆寬度大於深度的緣故。
● 脊柱的長度正常,但腰骶椎過度彎曲,從第1到第5腰椎的椎弓根之間的距離逐漸縮減。側位可見椎弓根短縮,致椎管狹窄。

鑒別診斷


● 嬰幼兒期的小兒軟骨發育不全有時需與佝僂病、克汀病和其他骨的原發性疾病如黏多糖病等鑒別。

治療


● 小兒軟骨發育不全無特殊治療。股骨和脛骨的內翻畸形,經矯形手術可改進外形與步態。到了成年期由於椎管狹小,可伴有神經併發症。多發性椎間盤突出,可壓迫脊髓和脊神經,引起背痛、坐骨神經痛,甚至造成癱瘓,需做椎板切除或椎間盤摘除術。

危害


● 小兒軟骨發育不全到了成年期由於椎管狹小,可伴有神經併發症。多發性椎間盤突出,可壓迫脊髓和脊神經,引起背痛、坐骨神經痛,甚至造成癱瘓。

預后


● 小兒軟骨發育不全預后隨病變的嚴重性而異,有些可於宮內或生后死亡,也可正常地存活。

預防


● 做好遺傳病諮詢工作,避免母親高齡妊娠,做好孕期保健工作,防止各種感染性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