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傑羅尼莫的結果 展開

傑羅尼莫

美軍獵殺本拉登行動代號

本·拉登之死”是指2011年5月1日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郊外,基地組織領導人本·拉登被美國軍方擊斃的事件。美國東部時間晚上11點36分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就此事發表講話。

(概述圖為2011年5月2日,美國《時代》周刊拉登之死特刊的封面。)

拉登之死


奧巴馬宣布拉登已被擊斃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新華社快訊,美國總統奧巴馬2011年5月1日在白宮宣布,基地組織領導人本·拉登已經被美國軍方擊斃。
美國東部時間晚上11點36分,美國新聞電視台直播了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進行的有關本拉登被打死的講話。他在講話一開始就說,他要宣布,美國的軍方已經把基地組織領導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外的一所房間當中打死。美國媒體報道說巴方的情報人參與了有關的行動。另外,奧巴馬的講話中透露出來的信息是,去年8月份美國CIA等情報人員已經得到消息說本拉登很可能已經跨過邊界從阿富汗到巴基斯坦;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得到的消息是本拉登在巴基斯坦的腹地;後來的信息是,他就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上周得到的消息是各方情報都已經準備好可以進行行動了。
奧巴馬說他是在美國當地時間5月1日下令實施正式的逮捕行動的,有開火,但沒有美國方面的人員受傷。現在美方已經控制有本拉登的屍體。
美國其他一些媒體報道也強調,有巴基斯坦安全人員在2日證實,本拉登在一次高度機密的特別行動當中被打死,但是沒有透露具體的一些細節。另外從美國媒體的電視畫面可以看到,白宮外有一些等待聽奧巴馬講話的人也發出歡呼。據當地記者報道,開始有30、40人,現在有上百人,據說要達到上千人。因為是在當地時間深夜,據說大部分歡呼的人是離白宮只有幾個街區的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學生。
拉登2個妻子和6個兒子被抓捕
新華網伊斯蘭堡5月2日電[1] (記者晏忠華張琪)據巴基斯坦媒體2日報道,巴軍方是從其逮捕的武裝人員口中得知“基地”組織領導人本·拉登已被擊斃的。 
巴基斯坦當地電視台報道說,當地時間2日凌晨1時20分左右,一架巴軍方直升機在伊斯蘭堡北部約60公里的阿伯塔巴德被擊落,巴軍方隨後在該地區採取搜捕行動,並與一夥武裝分子發生交火。交火結束后,巴安全部隊逮捕了多名武裝人員和幾名阿拉伯婦女及兒童。
報道說,被捕者中包括本·拉登的兩個妻子、6個孩子和4名親信,本·拉登和他的一個兒子被打死。
本·拉登的屍體已被兩架美國直升機從阿伯塔巴德地區帶走。
當天早些時候,兩架巴軍方直升機在阿伯塔巴德地區低空飛行,其中一架遇襲后墜毀,造成至少1人死亡、2人受傷。巴軍方隨即封鎖這一地區並展開搜捕行動。
當地居民告訴新華社記者,事發現場已被封鎖,直升機墜落時“沒有人知道本·拉登會被打死”。
截至目前,由於巴軍方發言人阿巴斯少將的電話一直無法接通,故此消息尚未得到巴軍方證實。 美國總統奧巴馬1日深夜發表電視講話說,當天早些時候,美軍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發起針對拉登的“定點”行動,將本·拉登擊斃。

世界反應


金融市場的反應最迅速
“拉登之死”引全球金融市場震蕩,黃金下跌亞太股指漲。中廣網北京5月3日消息(記者柴華)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五一長假的最後一天,拉登已死的消息震動了全球金融市場,黃金原油紛紛下跌,亞太股指多數上漲,仍舊受困於資金面緊張和政策調控的滬深股市今天也繼續企穩反彈的走勢。
傑羅尼莫
傑羅尼莫
顯而易見,拉登的死訊對美元的利好只是非常短暫的,其影響力也甚至可以忽略不計,這主要是因為他的死去並不會明顯提振美國當前的就業和經濟增長,也不會扭轉美國財政的窘境,所以大家無需對此抱有太高的希望,因為這類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從盤面來看,市場總體上依舊維持著對美元極為不利的形勢,儘管在美國ISM製造業指數的表現要好於市場預期的前提下,美元的跌勢最終有所趨緩,但歐盟關於對於強勢歐元的肯定態度以及歐元區央行對抵制通脹的決心也同樣不容小視,所以在當前市場狀況之下,美元中期的下跌格局很難在短時期內被打破。
不過,美元的反彈是可以預期的,因為貴金屬價格在受到本拉登被擊斃的消息之後確實出現了大量的拋盤,這也表明該項事件對貴金屬價格的不利影響較為顯著,而此舉也會或多或少的對美元匯率產生正面的推動作用,預計這會導致美元在本周五公布非農就業之前有望展開一波弱勢反彈行情。從短線的角度來看,可以考慮參與做多,不過預計美元指數很難超越75整數關。根據目前市場走向來看美元指數短線可能會先去觸及一下73.80附近,不過要是周五公布的非農最終沒能給出良好表現的話,美元的反彈將隨機結束並最終再度回到中期下跌通道之中。 
中東國家回應
伊朗稱外國不需再派兵 。中新社5月3日電 當地時間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發表全國電視演講,宣布“基地”組織領導人奧薩馬·本·拉登已被打死。據外媒報道,拉登死亡的消息傳開后,中東國家紛紛發表了看法。
土耳其總統阿卜杜拉·居爾 (Abdullah Gul)表示,本.拉登之死說明恐怖分子最終都將被抓住。
以色列總理本傑明.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是本.拉登基地組織的首要目標人物。他說表示,基地組織領導人之死使正義得到了伸張,是美國及其同盟國在“反恐戰爭”中的一次勝利。內塔尼亞胡2日與奧巴馬通電話時表示,他代表以色列人民讚賞美國的這次行動。
在伊拉克,基地組織曾開展一系列惡性的宗派暴力行動,不論是什葉派還是遜尼派民眾都對本.拉登之死表示慶賀,但伊拉克安全部隊對可能的報復性襲擊保持高度警惕。
沙烏地阿拉伯本.拉登出生地方面表示希望拉登之死有助於反恐行動。
在葉門本.拉登的故鄉,一位官員表示希望他的死亡將“剷除世界的恐怖主義”。
不過,巴勒斯坦哈馬斯組織對本.拉登之死表示了譴責。哈馬斯領導人伊斯梅爾.哈尼雅(Ismail Haniya)稱拉登是一名“阿拉伯神聖戰士”。哈馬斯成員伊斯梅爾.阿什卡(Ismail al-Ashqar)形容美國的行為是“對穆斯林的國家恐怖主義”。其他地區武裝組織也譴責了美國的行徑。 巴林、科威特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官員沒有對此事發表意見。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拉明.梅曼帕拉斯特(Ramin Mehmanparast) 2日表示,伴隨本.拉登之死,外國不需要再向這一地區繼續派兵打擊恐怖主義。
安理會的反應
中新網5月3日電 據外電報道,聯合國安理會2日對拉登之死表示歡迎,稱這是打擊恐怖主義過程中所取得的“決定性進展”。

民眾反應


在華盛頓,拉登的死訊明顯地令大家感到歡欣鼓舞。消息傳來不到一個小時,就有人群聚集在白宮外,揮舞著旗幟並大唱國歌。奧巴馬總統也稱“拉登死訊”是“目前我國在打擊‘基地’組織的努力中最卓著的成就”。而對於大批的評論家、智庫學者以及長期以來一直致力於追逐和捕捉拉丹動向的安全官員們來講,這的確是個重要的時刻。從他們的個人角度來看,他們多年來為之努力奮鬥的目標終於實現。這標誌著反恐鬥爭的確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進展。但是,對於這一事件的實際意義,大家還存有許多擔憂。
遊戲業界嗅出商機
簡介
2011年5月,開發商Kuma Games正在計劃開發Kuma/War系列射擊遊戲的107集,定名《本·拉登之死》,描述美國海軍海豹部隊在2011年5月1日於巴基斯坦擊斃本·拉登的現場。
相關
2011年5月7日,Kuma Games正式發布其戰術射擊系列的第107集“拉登之死”。 遊戲中,玩家被限定在5分鐘內,穿梭於迷宮般的房間,打開上了鎖的房門,並防範裝著有害氣體的鋼瓶,最終將拉登擊斃。所有的一切,都要求玩家手指靈活。除此之外,還需要搬運拉登的屍體,負責搜集基地組織情報,並摧毀在拉登豪宅墜毀的美軍直升機。
這並不是Kuma Games第一次以本·拉登為素材開發遊戲,之前曾有1998年CIA捉拿本·拉登,2001年拉登再次逃跑的失敗情節等。
Kuma/War是一款基於Valve Source引擎的遊戲,專門描述世界上各大戰爭的片段,例如活捉薩達姆等。 
華媒:或將改變美全球戰略布局
中新網5月3日電 美國總統奧巴馬1日深夜正式宣布“基地”組織頭目本·拉登當天被美軍擊斃。港台地區及外國華文媒體對以予以關注。有分析說,拉登雖死,恐怖主義產生的土壤卻遠未剷除;這將改變美國戰略布局。
《大公報》2日刊出社論指出,拉登之死對全球愛好和平、反對暴力的人們來說,的確都有如釋重負的感覺。十年前發生在紐約世貿中心的“9·11”一幕,不僅重創美國,亦令人對恐怖主義的危害性深感震驚,全世界各國包括中國政府都對恐怖分子暴力襲擊導致大量無辜平民死傷作出強烈的譴責。然而,拉登已死,世界是否因此就會變得更公平、更合理、更安全?答案是未必。
香港《文匯報》3日社論說,拉登雖死,恐怖主義產生的土壤卻遠未剷除,國際恐怖勢力仍然在膨脹,活動地域由歐美向發展中國家乃至全球蔓延,襲擊對象和方式也追求“讓更多人死、讓更多人怕”的轟動效應。國際社會反恐將面臨更加嚴峻複雜的局面,除了要進一步加強合作打擊恐怖主義之外,更要攜手剷除恐怖主義產生的土壤,這才是治本之道。
《星島日報》社論關注到,對美國總統奧巴馬來說,這個好消息大有“沖喜”效果,有助提振民望,甚至有分析認為有利他來年競選。但面對后拉登時代,美國既要面對恐怖組織繼續活躍,同時也要響應回教世界投以不信任甚至是敵視的眼光,或許這才是美國最值得憂慮的。
台灣《聯合報》3日題為《本·拉登已死,恐怖主義未已》的文章說,美國民眾歡欣雷動,高歌慶賀;但總統奧巴馬卻不敢面露喜色,僅稱“正義已獲伸張”,因為他知道接下來要防範恐怖分子反撲的任務將更艱巨。本·拉登遭格斃,美國最好保持哀矜勿喜。因為恐怖主義不會自此銷聲匿跡,尤其是當有人以傲慢的姿態對其煽風點火的話。
《中國時報》社論說,本·拉登的死是罪有應得,但是他的死並不代表問題的結束,反而可能揭開了一盆毒蛇的蓋子;然而這也意味著,美國政策如果改弦更張,或許可趁機消解宗教世仇,開創新局。
該報另一篇評論說,解鈴還得系鈴人,身為強國及大國之美國,有必要率先遞出橄欖枝,俾與伊斯蘭教國家進行面對面溝通。唯有如此,才能盡釋群疑,在兩種不同的宗教之間,逐步建立起溝通之橋樑,始為最有效遏止恐怖攻擊之良策。
《旺報》評論指出,恐怖頭目已死,恐怖主義與恐怖活動仍存。但拉登之死,將改變美國戰略布局。
新加坡《聯合早報》刊出社論說,從世界範圍看,除非能從根本上消除恐怖主義的威脅,否則形形色色的恐怖主義將繼續對人類文明構成威脅。對此,世界各國決不能放鬆戒備。
馬來西亞《南洋商報》則指出,本·拉登的生生死死其實和美國的反恐戰略息息相關。
基地、塔利班組織揚言報復
綜合媒體3日報道,“基地”組織以及巴基斯坦、阿富汗的塔利班組織都已揚言,要為“基地”組織最高頭目人物本·拉登報仇。 據報道,阿富汗塔利班發言人說,他們發起報復攻擊的首要目標,將是巴基斯坦政府官員,包括總統、總理及陸軍參謀長。第二個攻擊目標,將會是美國。
巴基斯坦的塔利班組織也威脅對巴基斯坦和美國發動攻擊。巴基斯坦總統扎爾達里則在3日出版的《華盛頓郵報》上撰文,表示巴基斯坦並未參與美軍擊斃本·拉登的行動。
有說法稱,巴基斯坦未在其領土積極打擊激進分子,扎爾達里對此表示不予認同。扎爾達里稱,巴基斯坦當局並不了解本·拉登的行蹤。
他說,“雖然周日行動並非(美國與巴基斯坦)聯合行動。但正是美國與巴基斯坦十年來的合作,促成了本·拉登被消滅,他對整個文明世界構成威脅。”
基地組織則在網路上發表聲明,強調拉登之死,不會讓“伊斯蘭聖戰”結束。
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擊斃后,美國政府及多個西方國家都已經加強戒備,防範恐怖襲擊的威脅。美國還暫時性地關閉了巴基斯坦境內兩個領事館。

被死亡


拉登在山區行走
本·拉登是基地組織的首領,也是9·11恐怖襲擊的總策劃。美國聯邦調查局將他列在全球通緝的恐怖分子逃犯的首位,並懸賞重金尋找有關其下落的線索。美國前總統布希和前總統奧巴馬都把抓獲拉登當成反恐戰爭的關鍵目標之一。 
6次被宣告死亡
自從2001年9·11事件發生以來,本·拉登死亡的消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傳出一次。而每次“死訊”傳出之後,都會有拉登的錄音或者錄像播出進行闢謠,這種眾說紛紜的情況讓拉登的死亡更加充滿懸念。
2001年12月,埃及媒體報道說拉登一直在阿富汗中部活動,因為嚴重的疾病死於一個村莊。
2002年初,時任巴基斯坦總統的穆沙拉夫表示,拉登可能已經死於腎病,因為他將一台透析機帶進了阿富汗。卡達半島電視台後來收到的錄像表明,拉登還很健康。
2002年5月初,美國媒體曾紛紛報道稱,美軍在阿富汗托拉博拉山區找到一個與拉登面貌相似的頭骨,這件事情引起了媒體的極大興趣,但當一個月後媒體向美國軍方研究所詢問下文時,該研究所卻說他們從未收到過從托拉博拉地區提取的樣本。
2005年10月8日,南亞地區發生強烈地震,據傳拉登在巴基斯坦強震中身亡,但拉登的秘密基地是否被摧毀,並未得到確認。
2006年1月16日,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報道,拉登因腎病在2005年4月份死亡。
2006年9月,法國《共和國東部報》援引法國情報機構的一份報告說,沙烏地阿拉伯方面確信,拉登已經於8月因為傷寒在巴基斯坦死亡,死亡原因是嚴重傷寒引起的內臟器官衰竭。這種說法遭到法國外交部長的否認。
藏身之處曾經是個謎
雖然美國政府多次發動抓捕行動並懸賞重金緝拿本·拉登,但他就好像人間蒸發一樣。據信,拉登一直藏匿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接壤地區。
2001年12月,美國情報部門發現拉登確切行蹤。當時,他們發現拉登和其他數百名基地殘餘分子正躲藏在阿富汗東部的托拉博拉地區。
2006年8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播出了一系列有關拉登下落的節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眾多美國情報官員宣稱,這名恐怖大亨目前很可能就隱藏在巴基斯坦境內偏遠地區。美國人如此相信拉登在巴基斯坦境內的一個原因就是,自從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后,大大小小的基地頭目都在巴基斯坦境內落網。
2009年12月,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接受採訪時指出,美國不知道基地組織頭目本·拉登藏身何處,而且已經4年沒有關於其藏身地的確切情報了。
當地時間2011年5月1日夜,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本·拉登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郊外一棟建築內被美軍擊斃。
被通緝 拉登屢屢露面現身
2011年:生前最後一次錄音拉登在一份錄音中要求法國把部隊撤出阿富汗,以換取法國人質獲釋。卡達半島電視台1月21日公開這段錄音。
2010年:錄像錄音網上出現
當地時間10月1日,一段拉登發表講話的錄像帶以一家極端主義分子網站為載體,出現在網際網路上。在長達11分鐘的錄像中,拉登專門批評一些國家未能向巴基斯坦提供更多救災援助。
2009年:拉登五度現聲
2009年9月14日,一家伊斯蘭網站公布了一段本·拉登的講話音頻。拉登在錄音中稱奧巴馬沒有能力結束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戰爭,並對美國和以色列的親密關係發出警告。
2008年:四次發布錄音講話
2008年5月18日,帶有拉登音像的錄影帶出現在基地組織的網站上,號召穆斯林民眾突破以色列對加沙地帶實施的封鎖以及積極同與以色列保持關係的阿拉伯國家政府作戰。這盤帶有“基地”組織宣傳機構的標識,並且還發布了一張拉登端著AK-47衝鋒槍瞄準的靜態照片。這一年,拉登先後四次發布錄音講話。
2007年:五次露面 四度現聲
2007年7月13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了要求國務院將懸賞捉拿拉登的賞金加倍的法案。根據這一法案,賞金已經高達5000萬美元。在賞金加倍的第二天,網上就出現了拉登的講話錄像。之後的幾個月里,拉登又發布了四次錄像和四次錄音講話。
2006年:宣稱準備發起新進攻
2006年新年伊始,卡達半島電視台播出了一盤拉登的錄音帶,他宣稱目前正在準備對美國發起新的進攻。美國中央情報局事後證實錄音中確實是拉登的聲音。
2004年:首次承認策劃“9·11”
2004年10月,離美國總統大選只有3天時,一直銷聲匿跡的本·拉登突然現身卡達半島電視台,在錄像中首次承認是自己發動了9·11事件,並威脅要對美國發動新的襲擊。
2003年2月:兩次錄音 兩次錄像
2003年2月,拉登錄音再現半島電視台,呼籲伊拉克人利用自殺襲擊反抗美國。9月10日,兩年來本·拉登第一次出現在錄像帶上。錄像畫面是拉登與其副手扎瓦希里在山區行走。在伴隨錄像的兩段錄音中,拉登對“9·11”事件造成的巨大災難表示幸災樂禍,同時也提及了“9·11”事件中的5名劫機者的名字。
2002年:露面一次現聲一次
2002年4月15日,拉登在卡達半島電視台亮相。在錄像中,拉登不僅澄清了自己沒死,更想借當時以巴衝突升級,挑動阿拉伯人對美國和以色列進行恐怖襲擊。11月,半島電視台播出的一盤錄音帶中稱,據稱是本·拉登的一個聲音稱“真主的年輕人”正計劃對美國發動更多的襲擊。
2001年12月13日:
錄像稱“9·11”效果超估計
2001年12月13日,美國國防部播出了本·拉登2001年11月9日在阿富汗的一盤錄像帶,他在錄像帶中稱911襲擊的毀滅效果超出了他“樂觀” 的估計。

分析


5月1日,就在世界歡慶五一勞動節的時候,美國中情局卻在抓緊幹活,他們經過幾個月的策劃,一舉摧毀了美國不共戴天仇敵本拉登的老巢,並將其擊斃,解決了這個心頭大患。
可是,就在美國民眾為之興高采烈歡欣鼓舞的時候,美國國防部和國務院卻也不約而同的向海外美軍和美國遊客發出了危險警告,似乎基地組織一場大規模的報復行動又迫在眉睫。拉登之死在美國的反恐戰爭中究竟能佔據什麼地位,它將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今後的反恐進程,也迅速成為國際社會新的關注焦點。
美國精神勝利的里程碑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拉登被美軍打死後發表的電視講話中指出,在過去的二十年裡,本拉登一直是基地組織的頭目和象徵,並且不斷地策劃針對我們國家、朋友和盟友的襲擊。本拉登之死是我們在打擊基地組織的努力中,迄今為止取得的最為重要的成就。站在美國的立場上看,這話一點不假。美國相信是拉登策劃了911襲擊,造成了美國本土史上最嚴重的人員和財產損失,3000多人的生命瞬間被剝奪,世貿大樓和五角大樓也遭到攻擊,由此激起的不僅是一種仇恨,也夾雜著一絲恥辱,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不僅在幾個恐怖分子的攻擊面前損失如此慘重,而且在接近十年的時間裡,居然一直無法將罪魁禍首繩之以法,這種痛楚,恐怕只有做過總統的小布希和奧巴馬可以感受得到。比拉登強大得多的薩達姆早已命喪黃泉,但那不過是小布希公報私仇的產物;現在真正的仇敵終於被美軍親手剷除,不僅給死去的民眾報仇雪恨,而且還為民意支持一路下行的奧巴馬政府打了一劑強心針。他怎麼能不高興呢?
從美國民眾的角度來看,拉登是恐怖之王,他不僅帶來了可怕的911襲擊,還是迫使從那之後民眾每天都生活在恐怖陰影中的精神魔鬼。消滅拉登絕不意味著反恐行動的結束,但普通民眾早已把拉登視為恐怖魔頭,他的死不僅證明美國終於雪洗了曾經遭受的恥辱,還向整個世界展現出美國的有仇必報與無所不能,撫慰了民心,弘揚了國威,那些死去的親人終於可以瞑目了,那些活著的恐怖分子,看誰還敢繼續挑釁美國人民。奧巴馬宣稱的“不管是為了人民的繁榮還是國民的平等,我們對全球傳遞美國價值觀的承諾不變,我們為世界安全寧願自我犧牲的承諾不變”的激昂言辭,也隱含了只有美國才是無私無畏的救世主的意味,這迎合了那些愛國青年躁動的心,也會更加堅定其為美國而自豪的信念。在得知拉登已死的消息后,紐約和華盛頓都有大量民眾在深更半夜走上街頭,狂歡慶賀,他們心中糾結不去的陰影,終於隨著拉登之死而煙消雲散了。所以無論從撫慰遭受苦難民眾的心靈來看,還是幫助大眾找回了美國強大地位的感受來講,擊斃拉登都等於是美國反恐戰爭中至關重要的一個里程碑。
反恐戰爭的階段性成果
不過,談到拉登之死與反恐戰爭的現實關係問題,各國政府和政策分析家的語氣就變得慎重多了,畢竟反恐戰爭的勝利是要靠一個一個去消滅恐怖分子,一處一處拔除其據點來取得,一個早已無力過問具體行動的精神領袖的死就算再有價值,對現實中反恐戰爭的促進也是有限的。不過客觀來說,拉登之死並非只是帶來基地組織的精神損失,還可能在一些領域內對其活動造成實質性影響。
一名白宮官員表示,雖然早已是由扎瓦赫里負責基地組織日常的具體運作,但拉登是基地組織的創始人,在該組織內部以及整個恐怖襲擊界都受到廣泛承認。而出生於埃及的扎瓦赫里並不擁有這種地位。拉登之死雖然不代表基地組織會立刻分崩離析,但卻會使其走上很難逆轉的衰退之路。而且拉登自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在中東地區籌措資金進行聖戰,他死之後,失去了標誌人物的基地組織是否有能力繼續從支持者那裡籌措足夠的資金將成為疑問。
同時,拉登之死對於正在阿富汗與美軍對壘的塔利班同樣也是一記重創。基地組織與塔利班聯手發動了911襲擊,塔利班的頭目早就一個個被美軍清除,而基地組織的老大則一直逍遙法外,而且還和美軍玩起了躲貓貓遊戲,這對於塔利班也是一種精神安慰和鼓勵。現在神通廣大的拉登也終於難逃索命槍,塔利班也會感到黯然神傷。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還試圖就此進行分化瓦解,呼籲塔利班放棄使用武力,與基地組織決裂。由於拉登之死證明巴基斯坦一再強調其不是恐怖活動重災區的言論不攻自破,今後美軍的重點也可能向基地組織更為活躍的巴基斯坦轉移,這對於基地組織和塔利班的生存都帶來新的威脅。
再者,拉登之死雖然並不意味著恐怖主義的消亡,但基地組織及在伊拉克、葉門和北非、北高加索地區等地的分支也會因此受挫,他們需要一段時間進行重組。基地組織的信條是,暴力是恢復阿拉伯榮譽和尊嚴的手段,但拉登之死證明這不成功。而且拉登被擊斃帶來的心理衝擊也可能會削弱恐怖分子發展新成員的努力。在一個據認為是發送基地組織信息的網站上,所有關於拉登已死的帖子都被管理員刪除,他們宣稱要等到基地組織自己的信息渠道確認這一消息之後。這也表明基地組織本身對於拉登之死的重視,精神支柱倒了肌體也會受創。
美國最大的成就是在潛移默化中完成了攻防轉換,將對手限制於本土之外。在基地組織打響第一槍之後,美國就利用自己強大的國家實力開始了報復,而且一直牢牢控制著主導權,表面看來基地組織成員藏在群眾中,他們發動襲擊相對容易;但美國軍方儘力不給他們機會,通過廣泛的國際聯繫和長期不懈的追蹤努力化解他們精心準備的一次次襲擊,而且直接將這些恐怖分子的頭目作為自己的打擊目標,迫使其疲於躲藏而無力開展主動襲擊,從這一角度來說,美軍目前為止都是成功的。畢竟911之後至今,美國本土還沒有發生一起恐怖襲擊,基地組織都被限制在中東和南亞地區,不得不與裝備精良的美軍對壘,而無力遠赴美國本土從其民眾身上找回平衡。只要美國能成功堅持這一策略,未來就還是美國的。
反恐大業之路上的小石子
如果把拉登之死放在反恐大業的背景下來考察,恐怕就沒有多少人笑的出聲了。原因很簡單:首先,作為恐怖活動的主要頭目,拉登的使命在其死前已經完成。他接過了文明衝突輪的大旗,號召動員起反對美國和以色列的阿拉伯青年,將他們組織起來進行武裝鬥爭,為他們提供資金資助和精神食糧,現在這一運動已成氣候,無需拉登繼續添磚加瓦,而且拉登原來有句話是“他死了比活著還重要”,就是希望利用自己的死來激發出更多的反美鬥士。精神領袖沒了,精神象徵仍存。所以拉登之死已無礙於恐怖活動的繼續蔓延甚至能助其加速。其次,由於美軍持續不斷的圍剿,拉登已經東躲西藏多年,與具體實施恐怖襲擊行為的組織之間的聯繫日益疏遠,現在的基地組織已成為一盤散沙,分裂成許多小集團組織,已經失去統一的指揮和管理。他們目標各異,各自為戰,對美國的現實威脅早已超過拉登,如藏身於葉門的美國籍恐怖分子安瓦爾·奧拉基,和藏身於巴基斯坦的“伊斯蘭聖戰聯盟”頭目克什米利都已青出於藍,有些近年來已取代拉登位置的恐怖分子首領還在慶祝拉登的死亡。所以拉登之死對恐怖組織的打擊有限。再次,美國經歷十年反恐后,基地組織活動的支撐點由原來的阿富汗擴展到南亞、伊拉克、阿拉伯半島(主要是葉門)、北非和索馬利亞。從這一點來看,美國摧毀基地網路不僅依然壯志未酬,而且還在面臨來自於更廣泛地區的挑戰,而阿富汗戰爭與巴基斯坦政局的未來也面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第四,拉登死後美國迅速決定在24小時內將其體面海葬;美國國務院向所有美國民眾發出持續三個月的全球旅行警報;在行動開始前,美國駐白沙瓦領事館理的人員突然被要求離開,以免被綁架成為人質;這諸多做法都顯示出美國對基地組織報復的擔心。《華盛頓郵報》在刊登拉登之死的新聞網頁上鏈接了一個小調查,問讀者是否因拉登的死亡而感到更安全?開始時正反兩方的支持者幾乎相等,隨後持否定態度的讀者比例不斷攀升,大約兩小時后達到57%。這表明民眾不是對政府的防範能力而是對基地組織的報復活動更有信心,可見反恐仍任重道遠。
至於拉登之死的國內影響,應該同樣也是一過性的。短期內美國民眾對奧巴馬政府的支持率肯定會上升,但恐怕難以維持,應該看到上街歡慶的人總量很少,而且以年輕人居多,筆者所居街區距離白宮不過四站地鐵,卻與往常全然沒有任何不同,畢竟每天的衣食住行才是普通美國人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而且拉登死得早了點,換在明年大選前一個月就絕對給力,現在的影響不會持續太久,到時經濟復甦與就業狀況仍然是躲不過的議題。至於美國金融與期貨市場出現的波動同樣也屬正常,其影響很快都會煙消雲散的,所以拉登之死會像其他重要新聞一樣,在給美國平靜的社會帶來漣漪之後其效應即迅速消失,而剩下的還是美軍與基地組織之間的事情。

電影


影片簡介
BBC 本拉登之死海報
英文名The Death of Bin Laden
語言:英語
國家地區:英國
上映信息:2011年6月9日 英國
類型: 紀錄
製作公司:BBC
發行公司:BBC
劇情簡介
十多年來,他被懸賞通緝、全力追捕。今晚本節目將全程剖析美國軍方如何追蹤並擊斃其頭號敵人。
這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大膽突襲,美軍海豹突擊隊直搗本·拉登藏身之處。
在巴基斯坦軍方眼皮底下,本·拉登何以成功藏身長達五年?
拉登之死能否給我們帶來些許安全?
本·拉登的死亡
Sear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