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松竹的結果 展開

松竹

漢語詞語

松竹,漢語詞語,拼音是sōng zhú,意思是松與竹,亦以喻節操堅貞;喻節操堅貞的賢人。出自南朝梁元帝《與劉智藏書》。

引證解釋


1、松與竹,亦以喻節操堅貞。
松竹
松竹
松竹 
南朝梁元帝《與劉智藏書》:“山間芳杜,自有松竹之娛;岩穴鳴琴,非無薜蘿之致。
《南史·張沖傳》:“ 房長渝 謂 孜 曰:‘前使君忠實昊天,操愈松竹。’”
唐白居易《得辛氏夫遇盜而死遂求殺盜者而為之妻或責其失貞行之節不伏》:“ 辛氏 姑務雪寃,靡思違禮。勵釋憾之志,將殄雚蒲;蓄許嫁之心,則乖松竹。”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玄德見架上滿堆書卷,窗外盛栽松竹,橫琴與石床之上,清氣凜然。 
2、喻節操堅貞的賢人。
《文選·袁宏》:“潛魚擇淵,高鳥候柯;赫赫三雄,並回乾軸,競收杞梓,爭采松竹。”呂向註:“松竹,貞堅也,並比於賢人也。”

詩句


鬱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晉太康·左思)
有松百尺大十圍,生在澗底寒且卑。(唐·白居易)
松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陳毅)苔滑非關雨,松鳴不假風。(唐·寒山子)
松門風自掃,瀑布雪難消。(唐·皇甫曾)
蒼蒼松檜陰,曉日露西嶺。(唐·許渾
松間石上定僧寒,夜半猶溪水聲急。(唐·陸龜蒙
穿松渡雙澗,宮殿五峰圍。(宋·夏竦)
松風吹茵露,翠濕香裊裊。(宋·蘇軾
兩廊諸岳色,九里亂松聲。(宋·洪适)
應有山神長守護。松風時為掃埃塵。(宋·史太章)
微吟海月生岩桂,長笑無風起澗松。(宋·何孫)
好竹連山覺筍香(宋·蘇軾)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宋·歐陽修)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唐·李白)
竹
詩思禪心共竹閑,任他流水向人間(唐·李嘉佑)
修竹萬竿松影亂,山風吹作滿窗雲(元·薩都剌)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唐·孟浩然)
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唐·杜甫)
爆竹聲中一歲除(宋·王安石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唐·杜甫)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宋·蘇東坡
新筍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宋·周邦彥)
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唐·李涉)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宋·蘇軾)
松竹共詠
水調歌頭》 宋 王質
草蔓已多露,松竹總含風。群山左顧右盼,如虎更如龍。時見漁燈三兩,知在誰家浦漵,星斗爛垂空。萬有付一掃,人世等天宮。
秋蕭瑟,林脫葉,水歸洪。江湖飄泊鴻雁,洲渚肯相容。要使群生安堵,不聽三更吠犬,此則是奇功。一任畫麟閣,吾自老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