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絲衛矛

垂絲衛矛

垂絲衛矛,中藥名。為衛矛科植物垂絲衛矛Euonymus oxyphyllus Miq.的根、根皮及莖皮。分佈於遼寧、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具有祛風除濕,活血通經,利水解毒之功效。常用於風濕痹痛,痢疾,泄瀉,痛經,閉經,跌打骨折,腳氣,水腫,陰囊濕癢,瘡瘍腫毒。

入葯部位


根、根皮及莖皮。

性味


味苦、辛,性平。

歸經


歸肝、胃、大腸經。

功效


祛風除濕,活血通經,利水解毒。

主治


用於風濕痹痛,痢疾,泄瀉,痛經,閉經,跌打骨折,腳氣,水腫,陰囊濕癢,瘡瘍腫毒。

相關配伍


1、治骨折損傷:垂絲衛矛根或干皮,搗爛外敷。(《天目山藥用植物志》)
2、治外傷腫痛:垂絲衛矛根皮9g-15g。煎水,白酒適量沖服。(《安徽中草藥》)
3、治虛寒經閉腹痛:垂絲衛矛根皮9g,小茴香4.5g,炒艾葉3g。煎服。(《安徽中草藥名錄》)
4、治風濕性關節痛:垂絲衛茅枝、羌活、防風、秦艽、茜草、牛膝、獨活各9g,紅花6g,用白酒浸泡7d,每服1盅。(《青島中草藥手冊》)
5、治關節酸痛:垂絲衛矛根30g。水煎飯前服。(《天目山藥用植物志》)
6、治腹水臌脹:垂絲衛矛根皮15g,牽牛子9g。煎服。(《安徽中草藥》)
7、治陰囊奇癢,有滲出液:垂絲衛矛莖皮,研末,加桐油調敷患處,或煎湯熏洗。(《天目山藥用植物志》)
8、治腳氣腫脹:垂絲衛矛葉、桃葉、柳葉、槐葉各30g,芒硝15g。水煎,洗患處。(《青島中草藥手冊》)
9、治漆瘡:垂絲衛矛枝葉,煎水洗患處,每日2次。(《安徽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水熏洗,或搗敷,或研末調敷。

使用注意


孕婦禁服。

採集加工


夏、秋季采莖,剝皮鮮用或曬乾。秋後采根,鮮用或剝皮曬乾。

形態特徵


垂絲衛矛又名豆瓣樹、青皮、小米飯、暖木、青皮樹。落葉灌木,高2-4m。葉對生,偶有互生;葉柄長2-10mm;葉片卵狀長圓形或寬卵形,長4-9cm,寬2.5-5cm,先端漸尖,邊緣具密鋸齒,基部寬圓形或平截圓形。花兩性,為腋生疏聚傘花序,多花,總花梗細長,長4-6cm;花徑8-9mm,5數,淡綠色,花絲短;花盤圓形。蒴果近球形,直徑1-1.5cm,具4-5縱棱,下垂,熟時暗紅色,假種皮紅色。花期4-6月,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山谷雜林下及溪谷林邊。分佈於遼寧、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

相關論述


1、《天目山藥用植物志》:“治骨折損傷,陰囊濕癢,關節酸痛。”
2、《青島中草藥手冊》:“散風祛濕,舒筋活血,散瘀止癢。治風濕筋骨痛,風濕性皮炎,腳氣。”
3、《安徽中草藥》:“治漆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