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地球科學的結果 展開

地球科學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

《地球科學》創刊於1957年,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主辦的綜合性地球科學學術理論期刊。該刊以反映中國地質大學教學與科研最新的、高水平的基礎地質、應用地質、資源與環境地質及地學工程技術研究成果為主要任務。

根據2018年7月《地球科學》期刊官網顯示,《地球科學》編委會共有編委82人。根據2018年7月4日中國知網顯示,《地球科學》總被下載1302617次、總被引73385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2.688,(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2.271。根據2018年7月4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地球科學》被引量為39575、下載量為59264;根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地球科學》2015年影響因子為1.447,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457名,在天文學、地球科學(226種)中排名未知。

辦刊歷史


1957年,《北京地質學院學報》創刊。
1961年,《北京地質學院學報》停刊。
1981年,《地球科學-武漢地質學院學報》復刊。
1990年,《地球科學-武漢地質學院學報》首次出版了中國高校第一本大開本英文版學報。
2014年,《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成為原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同年,《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由雙月刊改為月刊。
2015年,《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改為《地球科學》。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地球科學》刊登內容主要包括:地層、古生物、岩石、礦物、構造、地球化學、應用地球物理、礦床地質、能源地質、找礦勘探、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災害地質、探礦工程、數學地質與遙感地質、計算機應用及地學領域的邊緣學科。
《地球科學》主要欄目有沉積盆地源一匯系統研究專輯、頁岩氣差異富集機理專輯、納米礦床與礦物材料礦物學、岩石學和礦床學、納米大氣環境、納米能源地質、納米尺度測試實驗與模擬、沉積學及石油、天然氣地質學、沉積學和盆地動力學、納米構造地質、納米海洋地質、納米環境地質、第四紀地質學、地球化學、工程地質學和環境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工程地質學、構造地質學、古生物學和古生態學等21個欄目。

人員編製

據2018年7月《地球科學》期刊官網顯示,《地球科學》編委會共有編委82人,其姓名及相關學科方向如下:
姓名學科方向
陳華勇礦床學
陳中強古生物學、地層學
成秋明礦產普查與勘探
池國祥從事鈾礦床的成流體地球化學及流體動模型的數值擬
鄧軍區域成礦學,構造體系及其動力學
杜遠生古生物學
范宏瑞流體包裹體和流體成礦作用
顧繼東環境微生物生態研究;微生物降解和環境污染物轉化研究
郝芳石油地質
侯居峙從事青藏高原等陸地古氣候重建研究,研究手段偏向於有機地球化學手段
胡聖虹分析化學、分析地球化學
胡祥雲地球物理
蔣少涌同位素地球化學、地質流體和成礦作用
解習農海洋地質
金振民岩石圈流變學和大陸深部構造
靳孟貴水文地質
賴旭龍古生物學
李超生物地球化學
李建威礦床學
李耀國地球物理;電磁測深
李正祥全球構造
廖立兵礦物材料、晶體化學
劉勇勝地球化學
馬騰環境地質
馬昌前岩石學
沈延安生物地球化學
石良環境微生物
史曉穎古生物學及地層學、沉積學
唐輝明工程地質
童金南古生物學
王華層序地層學、沉積學
王強岩石學、地球化學、地球動力學和相關金屬成礦的研究工作
王亨君水文地質
王向東古生物學、古環境,古生態古氣候
王焰新水文地質
王贇地震波理論研究
魏春景變質岩石學、熱力學
吳吉春水文地質
吳小平電磁測深;岩石/礦物物理;計算地球物理
吳元保高壓-超高壓變質作用,造山過程與地殼的形成和演化,同位素地球化學,前寒武紀地質
項偉工程地質
謝樹成古生物學
徐夕生主要從事中國東南部殼幔作用與岩石圈動力學研究,包括對花崗岩成岩成礦機理、地幔岩石地球化學的研究
徐義賢地球物理
許志琴構造地質
楊進輝岩石學、地球化學\礦床學
殷長春航空電磁法、應用地球物理
袁松虎水污染控制,污染土壤修復
張宏飛地球化學
張少兵前寒武紀地質學
張一歌從事新生代以來古海洋學、古氣候學的研究,研究手段涉及有機與無機地球化學手段的綜合應用
章軍鋒岩石圈流變學和大陸深部構造
趙葵東礦床學
趙新福礦床學、岩石學和地球化學
趙子福地球化學
鄭建平岩石學
鍾宏岩漿礦床及岩漿岩岩石學/礦床學,地球化學
朱茂炎寒武系-前寒武系地層與古生物學
Chongxuan Liu(劉崇炫)環境工程
Cinty Lee岩石地化
David A. Yuen(阮維基)地球物理數值模擬、現代計算地球動力學
David Lentz礦床學/Paleoethnobotany/Paleoecology
Douglas H. Erwin古生物學
Guangrong Shi(石光榮)古生物學和生物地層學
Haemyeong Jung構造物理
Hans-Peter SchertlMetamorphic Petrology and Mineralogy, Cathodoluminescence Microscopy
Hongbing Zhan(詹紅兵)水文地質
Jianghai Xia(夏江海)地球物理
Kun WangOrigins of Life Initiative at EPS
Lanbo Liu環境物探
Liu Keyu(劉可禹)沉積、儲層和油藏地球化學
Michael BentonVertebrate Palaeontology
Michael M.Joachimski同位素地球化學,古氣候,碳循環,生物成礦,古生態學
Paul B. Wignall古生物學、沉積學,同位素地球化學,古氣候,古生態,生物地層,晚泥盆,黑色頁岩
Qinhong Hu(胡欽紅)環境工程
Richard P. Evershed生物地球化學
Robert E.Criss穩定同位素,流體岩石相互作用(水岩相互作用,地下水遷移)
Timothy M. Kusky構造地質,前寒武大地構造
Xiaodong Song(宋曉東)地震地質,地球內部結構構造,地球動力學
Xuance Wang地球化學
Yanbin Wang(王雁賓)高壓實驗岩石學
Yaoling Niu(牛耀齡)岩石學、成礦過程,大陸碰撞和大洋岩石圈俯衝,殼幔俯衝

資源保障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期刊社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統一管理學校期刊的直屬單位,於2010年12月成立。截至2018年7月,該社有教職工34人,社長兼黨總支部書記1人,副社長2人,擁有副高以上職稱的11人,具有博士學位的16人。期刊社主要編輯、出版、發行《地球科學》等7種學術期刊。

辦刊成果


出版發行

據2018年7月4日中國知網顯示,《地球科學》出版文獻共5168篇。
據2018年7月4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地球科學》載文量為3031篇。

影響因子

根據2018年7月4日中國知網顯示,《地球科學》總被下載1302617次、總被引73385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2.688,(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2.271。
根據2018年7月4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地球科學》被引量為39575、下載量為59264;根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地球科學》2015年影響因子為1.447,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457名,在天文學、地球科學(226種)中排名未知。

收錄情況

在中國國內,《地球科學》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CAJCED)、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1992年版,1996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擴展版)、中國知網入網期刊等收錄。
在中國國外,2005年,《地球科學》被國際著名檢索系統美國工程索引《Ei Compendex》資料庫收錄。2007年《中國地質大學學報》(英文版)被國際著名檢索系統SCIE收錄。學報中、英文版被世界著名六大檢索系統的《EI》、《CA》、《PЖ》、日本《科學技術文獻速報》4大檢索系統,以及地學資料庫《GeoRef》、《GeoBas》等收錄。

榮譽表彰

《地球科學》學報自1988~2009年以來獲得中國國家、省、部級獎勵20多項。
1992年,《地球科學》入選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名列中國地學核心期刊第3名。
1999—2005年,《地球科學》連續三屆榮獲“國家期刊獎”。
《地球科學》影響因子和被引頻次連續多年居高校學報前列,2001、2005和2006年三次榮獲科技部信息所“百種傑出學術期刊”稱號。
2004年,《地球科學》榮獲教育部科技司“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一等獎”。
2006年,《地球科學》榮獲“湖北十大名刊”和教育部科技司“首屆中國高校精品期刊”;《中國地質大學學報》(英文版)榮獲“中國高校優秀期刊”、“湖北省優秀期刊”。
2009年,《地球科學》學報和時任主編王亨君個人同時榮獲“首屆湖北出版政府獎”。

文化傳統


精神理念
《地球科學》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基本路線,提倡“雙百”方針,以促進中國國內外地學學術交流,繁榮中國地質教育、地質科技與地質找礦事業,為中國社會主義四化建設服務為目的。

現任領導


根據2018年7月《地球科學》官網顯示,《地球科學》現任領導如下:
職務姓名
主編賴旭龍
名譽主編王亨君
副主編張宏飛,章軍鋒,李建威,王淑華(常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