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地球科學的結果 展開
- 7大基礎學科之一
-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
- (美)丹尼爾著,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圖書
- 地球科學前沿
地球科學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
《地球科學》創刊於1957年,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主辦的綜合性地球科學學術理論期刊。該刊以反映中國地質大學教學與科研最新的、高水平的基礎地質、應用地質、資源與環境地質及地學工程技術研究成果為主要任務。
根據2018年7月《地球科學》期刊官網顯示,《地球科學》編委會共有編委82人。根據2018年7月4日中國知網顯示,《地球科學》總被下載1302617次、總被引73385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2.688,(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2.271。根據2018年7月4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地球科學》被引量為39575、下載量為59264;根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地球科學》2015年影響因子為1.447,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457名,在天文學、地球科學(226種)中排名未知。
1957年,《北京地質學院學報》創刊。
1961年,《北京地質學院學報》停刊。
1981年,《地球科學-武漢地質學院學報》復刊。
1990年,《地球科學-武漢地質學院學報》首次出版了中國高校第一本大開本英文版學報。
2014年,《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成為原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同年,《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由雙月刊改為月刊。
2015年,《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改為《地球科學》。
《地球科學》刊登內容主要包括:地層、古生物、岩石、礦物、構造、地球化學、應用地球物理、礦床地質、能源地質、找礦勘探、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災害地質、探礦工程、數學地質與遙感地質、計算機應用及地學領域的邊緣學科。
《地球科學》主要欄目有沉積盆地源一匯系統研究專輯、頁岩氣差異富集機理專輯、納米礦床與礦物材料礦物學、岩石學和礦床學、納米大氣環境、納米能源地質、納米尺度測試實驗與模擬、沉積學及石油、天然氣地質學、沉積學和盆地動力學、納米構造地質、納米海洋地質、納米環境地質、第四紀地質學、地球化學、工程地質學和環境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工程地質學、構造地質學、古生物學和古生態學等21個欄目。
據2018年7月《地球科學》期刊官網顯示,《地球科學》編委會共有編委82人,其姓名及相關學科方向如下:
姓名 | 學科方向 |
陳華勇 | 礦床學 |
陳中強 | 古生物學、地層學 |
成秋明 | 礦產普查與勘探 |
池國祥 | 從事鈾礦床的成流體地球化學及流體動模型的數值擬 |
鄧軍 | 區域成礦學,構造體系及其動力學 |
杜遠生 | 古生物學 |
范宏瑞 | 流體包裹體和流體成礦作用 |
顧繼東 | 環境微生物生態研究;微生物降解和環境污染物轉化研究 |
郝芳 | 石油地質 |
侯居峙 | 從事青藏高原等陸地古氣候重建研究,研究手段偏向於有機地球化學手段 |
胡聖虹 | 分析化學、分析地球化學 |
胡祥雲 | 地球物理 |
蔣少涌 | 同位素地球化學、地質流體和成礦作用 |
解習農 | 海洋地質 |
金振民 | 岩石圈流變學和大陸深部構造 |
靳孟貴 | 水文地質 |
賴旭龍 | 古生物學 |
李超 | 生物地球化學 |
李建威 | 礦床學 |
李耀國 | 地球物理;電磁測深 |
李正祥 | 全球構造 |
廖立兵 | 礦物材料、晶體化學 |
劉勇勝 | 地球化學 |
馬騰 | 環境地質 |
馬昌前 | 岩石學 |
沈延安 | 生物地球化學 |
石良 | 環境微生物 |
史曉穎 | 古生物學及地層學、沉積學 |
唐輝明 | 工程地質 |
童金南 | 古生物學 |
王華 | 層序地層學、沉積學 |
王強 | 岩石學、地球化學、地球動力學和相關金屬成礦的研究工作 |
王亨君 | 水文地質 |
王向東 | 古生物學、古環境,古生態古氣候 |
王焰新 | 水文地質 |
王贇 | 地震波理論研究 |
魏春景 | 變質岩石學、熱力學 |
吳吉春 | 水文地質 |
吳小平 | 電磁測深;岩石/礦物物理;計算地球物理 |
吳元保 | 高壓-超高壓變質作用,造山過程與地殼的形成和演化,同位素地球化學,前寒武紀地質 |
項偉 | 工程地質 |
謝樹成 | 古生物學 |
徐夕生 | 主要從事中國東南部殼幔作用與岩石圈動力學研究,包括對花崗岩成岩成礦機理、地幔岩石地球化學的研究 |
徐義賢 | 地球物理 |
許志琴 | 構造地質 |
楊進輝 | 岩石學、地球化學\礦床學 |
殷長春 | 航空電磁法、應用地球物理 |
袁松虎 | 水污染控制,污染土壤修復 |
張宏飛 | 地球化學 |
張少兵 | 前寒武紀地質學 |
張一歌 | 從事新生代以來古海洋學、古氣候學的研究,研究手段涉及有機與無機地球化學手段的綜合應用 |
章軍鋒 | 岩石圈流變學和大陸深部構造 |
趙葵東 | 礦床學 |
趙新福 | 礦床學、岩石學和地球化學 |
趙子福 | 地球化學 |
鄭建平 | 岩石學 |
鍾宏 | 岩漿礦床及岩漿岩岩石學/礦床學,地球化學 |
朱茂炎 | 寒武系-前寒武系地層與古生物學 |
Chongxuan Liu(劉崇炫) | 環境工程 |
Cinty Lee | 岩石地化 |
David A. Yuen(阮維基) | 地球物理數值模擬、現代計算地球動力學 |
David Lentz | 礦床學/Paleoethnobotany/Paleoecology |
Douglas H. Erwin | 古生物學 |
Guangrong Shi(石光榮) | 古生物學和生物地層學 |
Haemyeong Jung | 構造物理 |
Hans-Peter Schertl | Metamorphic Petrology and Mineralogy, Cathodoluminescence Microscopy |
Hongbing Zhan(詹紅兵) | 水文地質 |
Jianghai Xia(夏江海) | 地球物理 |
Kun Wang | Origins of Life Initiative at EPS |
Lanbo Liu | 環境物探 |
Liu Keyu(劉可禹) | 沉積、儲層和油藏地球化學 |
Michael Benton | Vertebrate Palaeontology |
Michael M.Joachimski | 同位素地球化學,古氣候,碳循環,生物成礦,古生態學 |
Paul B. Wignall | 古生物學、沉積學,同位素地球化學,古氣候,古生態,生物地層,晚泥盆,黑色頁岩 |
Qinhong Hu(胡欽紅) | 環境工程 |
Richard P. Evershed | 生物地球化學 |
Robert E.Criss | 穩定同位素,流體岩石相互作用(水岩相互作用,地下水遷移) |
Timothy M. Kusky | 構造地質,前寒武大地構造 |
Xiaodong Song(宋曉東) | 地震地質,地球內部結構構造,地球動力學 |
Xuance Wang | 地球化學 |
Yanbin Wang(王雁賓) | 高壓實驗岩石學 |
Yaoling Niu(牛耀齡) | 岩石學、成礦過程,大陸碰撞和大洋岩石圈俯衝,殼幔俯衝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期刊社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統一管理學校期刊的直屬單位,於2010年12月成立。截至2018年7月,該社有教職工34人,社長兼黨總支部書記1人,副社長2人,擁有副高以上職稱的11人,具有博士學位的16人。期刊社主要編輯、出版、發行《地球科學》等7種學術期刊。
據2018年7月4日中國知網顯示,《地球科學》出版文獻共5168篇。
據2018年7月4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地球科學》載文量為3031篇。
根據2018年7月4日中國知網顯示,《地球科學》總被下載1302617次、總被引73385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2.688,(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2.271。
根據2018年7月4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地球科學》被引量為39575、下載量為59264;根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地球科學》2015年影響因子為1.447,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457名,在天文學、地球科學(226種)中排名未知。
在中國國內,《地球科學》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CAJCED)、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1992年版,1996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擴展版)、中國知網入網期刊等收錄。
在中國國外,2005年,《地球科學》被國際著名檢索系統美國工程索引《Ei Compendex》資料庫收錄。2007年《中國地質大學學報》(英文版)被國際著名檢索系統SCIE收錄。學報中、英文版被世界著名六大檢索系統的《EI》、《CA》、《PЖ》、日本《科學技術文獻速報》4大檢索系統,以及地學資料庫《GeoRef》、《GeoBas》等收錄。
《地球科學》學報自1988~2009年以來獲得中國國家、省、部級獎勵20多項。
1992年,《地球科學》入選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名列中國地學核心期刊第3名。
1999—2005年,《地球科學》連續三屆榮獲“國家期刊獎”。
《地球科學》影響因子和被引頻次連續多年居高校學報前列,2001、2005和2006年三次榮獲科技部信息所“百種傑出學術期刊”稱號。
2004年,《地球科學》榮獲教育部科技司“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一等獎”。
2006年,《地球科學》榮獲“湖北十大名刊”和教育部科技司“首屆中國高校精品期刊”;《中國地質大學學報》(英文版)榮獲“中國高校優秀期刊”、“湖北省優秀期刊”。
2009年,《地球科學》學報和時任主編王亨君個人同時榮獲“首屆湖北出版政府獎”。
精神理念
《地球科學》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基本路線,提倡“雙百”方針,以促進中國國內外地學學術交流,繁榮中國地質教育、地質科技與地質找礦事業,為中國社會主義四化建設服務為目的。
根據2018年7月《地球科學》官網顯示,《地球科學》現任領導如下:
職務 | 姓名 |
主編 | 賴旭龍 |
名譽主編 | 王亨君 |
副主編 | 張宏飛,章軍鋒,李建威,王淑華(常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