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莽龍蛇傳
草莽龍蛇傳
《草莽龍蛇傳》為武俠小說大師梁羽生的第二部武俠作品,是《龍虎鬥京華》的姊妹篇。這兩部小說,互相有聯繫。
主人公:丁曉、朱紅燈、上官瑾、太極陳
故事歷史年代:清中後期
看點:龍虎鬥京華姊妹篇、義和團
前集:無
續書:《龍虎鬥京華》為此書姊妹篇
首發資料:1954年08月11日~1955年02月05日,新晚報
直隸保定府太極門掌門人丁劍鳴獨子丁曉,因其父近豪富而遠江湖,自幼少出家門,與本城一些武林名門的子弟素不相識。一日獨自到郊外打獵,在一群惡徒圍攻之中救出一紅衣少女。不想這位紅衣少女得知救她的是丁劍鳴之子,不但不感謝其相救之恩,反而疑心他與惡徒一夥,故意演戲。為此,丁曉氣憤不已,後知紅衣少女為本城梅花拳掌門人姜翼賢的孫女姜鳳瓊。丁曉不忿其無禮而又無理,明訪姜家受阻,夜探姜家而又受辱,卻碰到姜翼賢高徒,義和團創始人朱紅燈。丁曉如此經歷一番,不想對姜鳳瓊已是情根深種,且對其父作為更是不滿。適逢其父給他訂了一門親事,對方是一富豪華府。丁曉在朱紅燈與姜鳳瓊的暗中鼓動下,終於離家出走,獨走江湖。
丁曉離家后,朱紅燈希望他能加入義和團。但丁曉立志將太極陳與太極丁兩派合併一家併發揚光大。經朱紅燈之友鐵面書生上官謹的幫助,經過一番曲折磨難終於感動了太極陳,收丁曉為徒,以完其將丁陳兩派精華合二而一的大志願。
在丁曉學藝其間,江湖風雲變幻。朱紅燈鑒於形勢,將“反清復明”口號改為“扶清滅洋”,從而得到了大發展。同時揭破了清廷衛士混入大刀會並造成大刀會與義和團不和的陰謀,使大刀會與義和團併為一體。然官府對義和團仍暗中破壞。朱紅燈屢勸師父姜翼賢加入義和團。然姜因年老又與孫女相依為命,不欲捲入江湖糾紛,再之對朱紅燈一些主張作為也不盡理解同意,堅持不加入義和團。沒想卻被本城惡紳索善余等勾結官府所陷害。幸得丁劍鳴相救,才得脫生命危險。然亦不得不棄家出逃,遠走他鄉,直至去西北與其師弟卓不凡一同隱居回民部落。而丁劍鳴雖誤交索善余,卻並不真正投向官府,終於被索善余所害。
丁曉出師之後,即投入義和團中,后因丁劍鳴死後,太極丁派群龍無首。丁曉前往保定整頓門派並接任掌門,終成一個武藝高強而又有勇有謀的人物,然對紅衣女俠姜鳳瓊仍依依思戀。
義和團運動引起了洋人的極大不滿,開來洋兵與之對敵。朱紅燈戰死沙場。囑李來中、張德成繼承大業。丁曉、柳劍吟等因其時李來中留在西北,即前往通知。不想遇到為官府騷擾的姜翼賢,丁柳前往相救,大敗官府衛士。姜翼賢卻已油盡燈枯,臨終答應丁曉與姜鳳瓊的婚事,有情人終成眷屬。返歸途中,恰逢索善餘一家西遷避難,眾英雄截道報仇,終於手刃仇人,為丁劍鳴、姜翼賢報得大仇。
第一回 劍影舞秋林 少女紅妝能伏虎 鏢聲現人跡 名家子弟惹風波
第二回 覆雨翻雲 幾番疑夢幻 天空海闊 一劍闖江湖
第三回 僕僕風塵求絕技 茫茫來日大艱難
第四回 翰苑塵生 少年落拓雲中鶴 荒山俠隱 陳跡飄零雪裡鴻
第五回 鐵拂塵獨戰三凶 龍吟劍遺贈奇士
第六回 古道斜陽 錢鏢初擲 出庄月夜 拳技輕拋
第七回 虎嘯龍吟 狂生遭重創 慧因蘭果 俠士醉梨渦
第八回 露白葭蒼 情懷歷亂 風情月冷 劍氣縱橫
第九回 關塞蕭條 永夜角聲悲自語 風塵荏苒 中天月色好誰看
第十回 積雪寒光 敵騎驟至 邊城曙色 小俠飛來
第十一回 仗劍重來 驚聞噩耗 飛鏢絕響 喜結新交
第十二回 風雨曾經 相思債了 滄桑歷劫 大恨終伸
主要人物
丁曉 丁劍鳴的兒子,丁劍鳴死後成為丁派太極門掌門人。
姜鳳瓊“紅衣女俠”,姜翼賢的孫女,后嫁丁曉為妻。
朱紅燈 原名朱聚賢,義和團創始人,姜翼賢最得意的門徒。
姜翼賢 梅花拳老掌門。
上官瑾“鐵面書生”,朱紅燈的朋友。
陳永傳 太極陳,河南陳家溝太極拳高手。
其他人物
柳劍吟 丁劍鳴的師兄。
丁劍鳴 保定丁派太極門掌門人。
金華 丁劍鳴大徒弟。
楊振剛 柳劍吟的二徒弟。
劉希宏 柳劍吟內侄,萬勝門弟子。
卓不凡 姜翼賢師弟。
陳永承 陳永傳二哥。
陳保明 陳永承兒子,陳永傳侄子。
陳保英 陳永傳兒子。
吳方甫 陳永傳表弟。
劉黑三 吳方甫徒弟。
心如神尼 司空照師姐。
司空照 上官瑾師傅。
方復漢 上官瑾第一位師傅。
翦二先生 蝴蝶掌前輩。
韓季龍 兩湖名武師。
王子銘 大刀會總舵主。
杜真娘“艷羅剎”,大刀會女營總頭目,上官瑾情侶。
李來中 山東義和團代總舵,朱紅燈死後繼任義和團總舵主。
張德成 山東義和團副總舵。
杜趕驢 山東昌邑縣義和團總舵主。
公孫業 終南派武師,浪得虛名,被丁曉擊敗。
馬壽山 陝北回民老英雄。
馬堡主 鹼泉子回民堡堡主。
反派人物
索善余 保定首富。
華元通 索善余襟兄弟。
索志超 索善餘三兒子。
郝七 索家護院。
沙鳴遠“千里追風”,清廷鷹犬。
沙守義 沙鳴遠堂弟,清廷鷹犬。
董紹堂 太平天國叛徒,清廷鷹犬。
白貞一 清廷鷹犬。
焦忠耀 九門提督手下。
尚達 清廷鷹犬。
熊朗 清廷鷹犬。
駱飛龍“西北三龍”老大,清廷鷹犬。
駱白龍“西北三龍”老二,清廷鷹犬。
駱金龍“西北三龍”老三,清廷鷹犬。
童大虎“西北二虎”老大,清廷鷹犬。
童二虎“西北二虎”老二,清廷鷹犬。
王再越 清廷鷹犬。
簡大熊 陝甘總督手下。
多羅喇嘛 清廷鷹犬。
達特昌 清廷鷹犬。
喀圖音 清宮特等巴圖魯。
阿摩良 陝甘總督侍衛。
鐵大鼎 御林軍統領。
郝天龍 護送索家的武師。
郝天豹 護送索家的武師。
提到人物
晦明神僧 心如神尼、司空照兩人的師傅。
古飛雲 直隸點穴名家。
鍾海平 形意門掌門人。
管羽禎 萬勝門老掌門人。
劉展鵬 萬勝門前輩。
劉雲英 劉展鵬兒子,萬勝門新掌門人。
姜正筠 姜鳳瓊父親。
穆天民 杜真娘前夫。
獨孤一行“百爪神鷹”,江湖大俠。
婁無畏 柳劍鳴大弟子,獨孤一行弟子。
馬鳳姑 回民女英雄,卓不凡的戀人。
馬化龍 回族白山教教主。
屠大鬍子 關外馬賊。
單思南 明代浙江武術宗師。
陳清平 河南陳家溝太極門前輩。
楊露蟬 陳清平關門弟子。
楊班侯 楊露蟬兒子。
吳全佑 楊露蟬弟子。
陳秀峰 廣平太極武師。
董海公 八卦派高手。
薩回回 嘉慶時的回族高人。
噶布爾 清宮特等巴圖魯。
蒙永真 清廷鷹犬。
劉雲玉 柳大娘,柳劍吟妻子。
曹福田 義和團重要頭領。
戴樹琪 李來中得力手下。
董福祥 清軍將領,李來中原上司。
洪秀全 太平天國天王。
石達開 太平天國翼王。
楊秀清 太平天國東王。
韋昌輝 太平天國北王。
陳玉成 太平天國英王。
洪宣嬌 太平天國女將領。
蕭三娘 太平天國女將領。
洪仁玕 洪秀全兄弟。
賴文光 捻軍領袖。
陳得才 捻軍領袖。
張宗禹 捻軍將領。
劉永福 抗法名將。
劉三姑 劉永福之妹,“紅燈照”成員。
慈禧太后 清西太后。
曾國藩 滿清大臣。
曾國荃 滿清大臣。
左宗棠 滿清大臣。
僧格林沁 滿清親王。
李鴻章 滿清大臣。
袁世凱 滿清大臣。
裕祿 直隸總督。
李秉衡 山東巡撫。
張汝梅 河南巡撫。
毓賢 山東巡撫。
夏器通 清朝解元。
一去蕭蕭數十州,相逢非復少年頭。
亦狂亦俠真名士,能哭能歌邁俗流。
當日龍蛇歸草莽,此時琴劍付高樓。
自憐多少傷心事,不為紅顏為寇讎。
羽生先生與百劍堂主聯手作的這首詩,作為《草莽龍蛇傳》結集成書的卷首詞。《草莽龍蛇傳》在一定意義上看作是《龍虎鬥京華》的“別傳”,從人物上補述了《龍虎鬥京華》一些人物各自的故事,從丁曉的故事開頭,逐步敘述朱紅燈、上官瑾的故事,而後再以丁曉的故事結尾;從歷史背景上補述了朱紅燈創立義和團及定下“扶清滅洋”大計的背景;從故事上補充了丁劍鳴同索家的交往的一些事及不諒於武林,從而使得《龍虎鬥京華》的故事情節更為完整。
《龍虎鬥京華》從講述柳劍吟一家開始,《草莽龍蛇傳》則是從丁劍鳴一家開始,北方的秋季,名家子弟丁曉初遇伏虎的紅衣女俠姜鳳瓊,揭開了故事的篇章。作為保定武學名家“太極丁”掌門丁劍鳴的獨子,由於父親丁劍鳴與官府往來,導致了他童年的孤立,丁劍鳴結交的官府、豪富人家的子弟,他不願往來;而同齡的保定武學名家的子弟,又不願接近他,初遇姜鳳瓊,他內心認為這才是他想要找尋的朋友,有了一次次遭到拒絕而又一次次的尋求相見的故事,或許是想找個朋友傾訴自己內心積壓已久的苦悶。他又渴欲尋求自己的天地,更有著自己武學上的理想追求,而這一切均非是家中所能給予的,由於不滿父親給他安排的婚事,楊露禪“偷拳”的故事又啟發了他,終於毅然踏上出走的路。
丁曉的江湖故事,幼年的孤獨、缺乏交流的生活,使得他踏上江湖便處處碰壁。初被當作義和團被捕,遭遇浪得虛名的拳師,助人遭疑,拜師遭拒,賣馬誤投虛架子太極的吳方甫門下學藝,更被當作偷師的歹徒,幾經走投無路,陷入絕境。然每一次挫折,都使他多積累一些寶貴的閱歷經驗,更主要的是於挫折中他又遇到良師益友般的指路人,在他苦悶無依的時候,朱紅燈勸他走向外面的天地,上官瑾為其修書引見,而太極陳又敢於打破門戶之見,將他收歸門下而憑藉著他的誠心為“太極陳”所接納,融匯了兩派太極拳。
本書的結局中,丁曉終於憑藉著所學的絕藝手刃仇人,從而標誌著丁曉從一個稚嫩無知的少年走向了成熟。在《龍虎鬥京華》中,丁曉呈現的成熟沉著、處變不驚已完全不亞於闖蕩江湖多年,歷經生死劫難的師兄婁無畏,而一切正是得益於《草莽》中受到的挫折和得到的指引。或許《草莽》正是為了補述為什麼丁曉與丁劍鳴有如此大的性格差異,正所謂“玉不琢不成器”,眾多良師益友的雕琢造就了一個成熟的丁曉。
羽生先生書寫丁曉的故事,或許在一定程度上以舊中國時期熱血青年反抗家庭包辦婚姻,渴望求知及走向外面的天地為藍本而進行塑造,然而作為丁曉反抗的對立面,其父親丁劍鳴,於本書中卻不是那種常見的頑固,專制的封建家長形象,而是有著更多內心無奈和傷感。表面上看,丁劍鳴是太極丁嫡派掌門,保定的武學名家,在武林也有一定名氣,本該是意氣風發,在與兒子丁曉和徒弟金華談論當世武學名家也頗顯得出自信,然而表面上的風光自信卻無法掩蓋住其內心的那種孤獨和傷感,此中原因正在於他與豪門大戶的交往使得其不諒於同道,受到了整個武林的孤立。雖然他自己也認為,“大官、小官、文官、武官,十個有九個是欺侮老百姓的……但是為了在保定開宗立派,有時也不能不和官府中人敷衍應酬。”更由於早年中誤中圈套,誤認索家為其“救命恩人”,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況索家也並未對其有過分的要求,普通朋友間的正常來往不是很正常的?然由此卻受到保定武林同道所不諒解,以至誤會日深而不可開解,連帶兒子丁曉的童年也在孤獨中度過。然綜觀本書,保定的其他武學名家除了不結交豪門官府外,也沒多少俠義之舉。在光大武學方面,丁劍鳴不挾技自珍,廣收門徒,發揚太極丁一派的武學,其見識境地已然超出了其他武學門派,就連同為太極宗派的太極陳也有所不及。回過頭來,廣收門徒而不與豪門官府來往也是很危險的,很容易被當作意圖作亂,因此其內心一直是處於兩難中。雖為同道所不諒,又受到姜翼賢的奚落,其俠義宗旨卻並未忘卻,當聽聞姜家有難,仍前往報訊,只為不願見同輩中人,遽遭橫禍,並暗中護送,危難困境中彰顯俠氣,終感動了一向對其成見的姜翼賢。可惜此舉仍不為人知,因此也有了後來護送貢物遭劫而保定的同道卻幸災樂禍之故,其種種經歷無不表現出其為人處世之艱難境地。
對愛子丁曉,丁劍鳴有專制的一面,為其安排了婚事,不容有半點反對,當然這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代也頗順理成章,只是在武俠世界中表現出了過分的專制;壓制丁曉的生活空間,致使其幼年的孤獨,終導致了丁曉的出走。然而作為父親,更表現出了對兒子摯愛的一面,由於兒子的出走使他飽受打擊,那種無時無刻的思念讓人為之動容,尤其是對姜翼賢那一番表白道盡了天下父母對兒女那份最無私之感情,令得姜翼賢也感嘆:“我的好姑娘,到你有了兒女時,你就明白父母是怎樣捨不得兒女了。”世間很多感情都要到自己感同身受的時候才能體會到這種感情的可貴。而隨著個人的逐漸成熟,丁曉終也越來越明白父親對自己的那份愛,父親的死訊讓他感受到了莫大的痛苦,父親臨終對他的記掛和不勉強他的親事使他為之愧疚,只可惜未能等到彼此諒解的那一天。
《草莽》一書中羽生先生沒有簡單將丁劍鳴作為丁曉反抗家庭的對立面加以塑造,呈現讀者面前的丁劍鳴,更多是作為一個無奈的武林中人,一個關愛兒子的父親,比起《龍虎》中的丁劍鳴,無疑整個人物形象得到了更大的豐富。
《草莽》以丁曉的故事為主線,然丁曉並不是本書惟一的主角,作為丁曉的啟蒙人之一上官瑾同樣是《草莽》中的主角之一,如果說《龍虎》中的婁無畏代表是特定歷史時期的代表人物,那麼《草莽》中的上官瑾或許就是羽生先生心目中的理想人物,或許在整部《草莽》創作中,羽生先生最為得意的人物即為上官瑾,其與百劍堂主合作的《草莽》卷首詞,抒寫的正是上官瑾的人生經歷、個性及情感世界,書生出身而關注國運,卻有報國無門之嘆;深山學武,藝成下山;亦狂亦俠,能哭能歌;同朱紅燈舉義於草莽中,陪杜真娘品琴論劍於高樓上;潛藏內心中對杜真娘那份愛意而不敢表露,最終留下了一個未知的結局,末句“不為紅顏為寇讎”為百劍堂主所作,羽生先生坦誠超越了其原來的想法。奇怪的是,後來天地版出版的《草莽》,開篇未收錄這首詩,究其原因,或許是這首詩的影響已超越了《草莽》這部書,也可能是出版社覺得羽生先生的開篇詩一般是起到概括全書中心意思的作用,本詩未能起到這方面的作用,故而略去,或許有其他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草莽》一書中,羽生先生對於上官瑾的塑造,無疑是寄託了自身的理想和情感。率性任俠之舉而不脫書生的本色,濃濃的書生氣中帶著幾分張狂高歌,談笑中視仇敵於無物。且看其出場時一副儒冠儒服的書生打扮,念書似的唱著:“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行人若經過,獻出路錢來!”一副“瘋書生”的形態讓人為之可笑,轉眼卻是身懷絕頂武功讓人膽寒。既懷狂的意態,又具武的本色,更具俠的風範,此三者在上官瑾身上得到一個完美的結合。但是從另一方面,“亦狂亦俠,能哭能歌”是一個完美的俠者,卻非一個出色的領導者和組織者,因此上官瑾於義和團中只是作為朱紅燈的一個出色的助手,其書生結習,使他只能浪跡於江湖中,替朱紅燈物色豪傑,而不能做細緻複雜的組織工作。他本身追求的亦是遊戲風塵,江湖行俠,這或許也是羽生先生自己的一點理想追求及清醒的定位。從另一方面意義上看,上官瑾或許就是後來張丹楓的一個雛形,帶著對上官瑾意猶未盡的一點遺憾,才有日後在《萍蹤俠影錄》中張丹楓身上淋漓盡致的發揮。“亦狂亦俠真名士,能哭能歌邁俗流”成了張丹楓的寫照,也成了羽生先生的一個“生招牌”,同樣張丹楓是一個真名士,卻也不是一個出色的領導者和政治家,他內心中追求的是“俠”而非“權”,張丹楓同於謙一定程度上也是近似於上官瑾同朱紅燈,巧合的是,于謙和朱紅燈都是歷史上真實的人物,通過虛構的人物與真實歷史人物一起,結合明確的歷史背景和歷史事件,書寫歷史傳奇的新篇章,成了羽生先生今後創作生涯的一個常見手法。
如果說上官瑾是羽生先生第一次通過作品書寫其心目中的理想人物,那麼杜真娘或許就是羽生先生心中的理想女性。除去早年不幸的婚姻,杜真娘身上那種既具李清照、朱淑真般濃濃的書卷氣,品詩彈琴樣樣在行;又具備洪宣嬌、蘇三娘般的颯爽英姿,縱談天下豪傑,令得多少英豪頓生自嘆不如之感。生具俠義心腸,營救上官瑾於險處;不避嫌疑,慨然於居處為上官瑾療傷,其胸襟、見識,不僅大刀會的領袖王子銘望塵莫及,就連上官瑾也暗暗嘆服,義和團領袖朱紅燈更是讚賞有加。與柳夢蝶的多愁善感、姜鳳瓊般的年少天真相比,杜真娘身上那般大氣成熟的美更讓人為之心動。
杜真娘早年婚姻不幸,上官瑾也是人近中年,卻沒有找到自己的情感歸宿,在療傷期間,他對杜真娘從感激到嘆服,再到內心的傾慕,兩人在才學、武功、志向方面也漸漸的默契,本當是一對珠聯璧合的俠侶,彼此間的結合或是順理成章。然而本書對兩人的結局卻是留下了一個問號。“自憐多少傷心事”,羽生先生內心中對這個結局是上官瑾的無法表達而處於內心情感世界的彷徨中,據百劍堂主的想法應是“不為紅顏為寇讎”,把個人的情感置於一旁,全身心地投入到國恨家仇的大業中;但是羽生先生內心中還有一個“不辭冰雪為卿熱”的想法,或許就是默默地為心愛的人付出一切。上官瑾的不能表達或許礙於杜真娘身份為大刀會前領袖穆天民之遺孀的緣故,況且無法明白杜真娘的內心,怕冒然表白有唐突之舉;而杜真娘儘管內心也喜歡著上官瑾,但是在當時的整個的社會規範約束下,更不好主動地表達,因此這段感情彼此折磨著自己的內心。未來的結局或是彼此間讓這段情感不果而終,又或是歷經滄桑彼此間接受了對方,本書結局兩人同行或是表達了羽生先生內心的一種祝福吧?
本書的另一段愛情故事是丁曉與姜鳳瓊從邂逅相遇、心生誤會,丁曉希望從姜鳳瓊身上彌補自己的幼年的孤獨,姜鳳瓊則是對丁曉從誤會到理解,對丁曉身受的家庭壓抑深為同情,最終丁曉藝成歸來,兩人一起手刃仇人,之後結成伴侶。兩段愛情描寫比較,上官瑾與杜真娘的愛情故事更有著意味深長的感覺,與青年人追求驚天動地的愛情相比,中年人的愛情也有許多讓人回味無窮的感覺。
《草莽》為羽生先生的第二部小說,羽生先生早年受白羽先生影響很深,在創作中也頗流露出白羽小說的影子。《草莽》一書中,從丁劍鳴口中也引發了對前輩楊露禪偷師太極陳,終成太極一代宗師的回憶,具體情節多與《太極楊捨命偷拳》一書情節相吻合,丁劍鳴這個回憶更為情節的發展打下鋪墊,於是有了丁曉在太極門學藝的情節。
從丁曉在太極門在拜師學藝的過程中與楊露禪頗有相似,即都經歷了與拜師前先遇太極陳門人,登門求教而被拒,含忿而去,后誤投師傅,楊露禪是經歷了很多師傅,走了一段彎路,而丁曉則誤拜太極陳表弟吳方甫為師,學了一段似是而非的太極拳,兩人的早期經歷頗具相似之處。但是羽生先生的創作不是簡單的模仿,因為《偷拳》中偷拳的過程是主線,而丁曉學藝在全書中不過是一個章節而以,《偷拳》中主要是寫楊露禪的學藝成材,《草莽》則是除了學藝外還包含著太極陳和太極丁兩家太極流派之間的交流,相互取長補短,破除門戶之見而致力於武學發展的一種博大精神,《偷拳》的故事更為寫實,更為貼近人生,反映了作者對世事的一種洞察和無奈,《草莽》則是更為理想化,因此丁曉受到的挫折沒有楊露禪那麼大,表現出青年時期羽生先生理想化的一面。
從歷史背景上本書依附於前傳《龍虎鬥京華》,也為前傳的歷史背景作一個補充。《龍虎》的歷史背景是義和團從興盛到失敗,而草莽則補述義和團從創辦到改變宗旨變“反清滅明”為“扶清滅洋”,從而得以逐步的壯大,至於義和團早年是否曾以“反清滅明”為口號,還是只是“小說家言”,這就有待考證,不過從小說的角度看,似乎也說得過去,清朝時期許多幫會都有“反清復明”的宗旨。朱紅燈以洪武後裔的身份號召群雄想來應該也是“小說家言”,作為歷史人物的朱紅燈,他一手創建了義和團,又在中外矛盾尖銳的形勢下,清醒看到當時的漢滿間的民族矛盾已轉化為中外矛盾,果斷提出了“扶清滅洋“的口號,展現了一個農民領袖對政治局勢的把握,此舉為義和團帶來了正反兩面的影響。既促使義和團的急劇壯大,又埋下了失敗的禍根,不管怎麼說,朱紅燈這個人物形象還是較為鮮明的。與朱紅燈相對立的是如大刀會首領王子銘般缺乏長遠眼光卻又勇於內鬥,反映了清朝時期幫會組織的缺點。書中同時通過司空照、方復漢的回憶寫到了太平天國運動的一些往事,無疑增強了本書的歷史背景,至於其中涉及到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的一些歷史評價,應屬歷史領域的問題,當然由於身處左派陣地的緣故,羽生先生於話語中也作出了某些歌頌,但是也在小說中也指出了義和團設置神壇的一些舉動有愚弄民眾之嫌,究其實之中國的農民起義很多都有這方面特點,後期羽生先生也坦誠其早年創作《龍虎》、《草莽》對義和團的刻畫有些片面,其對義和團的思想認識不斷深入,但這已超出了本書的範圍。在此借羽生先生後期對卷首詩作出的修改而結束本文:
一去蕭蕭數十秋,劫餘相見慨浮漚。
亦狂亦俠真名士,能哭能歌豈女流。
誰遣龍蛇歸草莽,空餘涕淚泣神州。
自憐多少傷心事,家國飄零到白頭。
——出自天山游龍的《當日龍蛇歸草莽,此時琴劍付高樓》
梁羽生
抗日戰爭勝利后,梁羽生進廣州嶺南大學讀書,學的專業是國際經濟。畢業后,由於酷愛中國古典詩詞和文史,便在香港《大公報》作副刊編輯。一九四九年後定居香港,后僑居澳大利亞悉尼(一名雪梨)。他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梁羽生從小愛讀武俠小說,其入迷程度往往廢寢忘食。走入社會後,他仍然愛讀武俠小說,與人評說武俠小說的優劣,更是滔滔不絕,眉飛色舞。深厚的文學功底,豐富的文史知識,加上對武俠小說的喜愛和大量閱讀,為他以後創作新派武俠小說打下了牢固的基礎。在眾多的武俠小說作家中,梁羽生最欣賞白羽(宮竹心)的文字功力,據說“梁羽生”的名字就是由“梁慧如”、“白羽”變化而來的。梁羽生是公認的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