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流

徐堅所著書籍

《暗流》是一部關於安陽考古的書籍,作者徐堅,由科學出版社出版。

出版信息


作者:徐堅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副標題:1949年前安陽以外的中國考古學傳統
出版年:2012-2
頁數:442
定價:68.00元
裝幀:精裝
ISBN:9787030334695

內容簡介


《暗流:1949年之前安陽之外的中國考古學傳統》一般認為,1949年之後的中國考古學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1928年開始的安陽發掘基礎之上的。但是,過度誇大安陽傳統很可能會忽視安陽之外的發掘、史語所以外的學人、有計劃的科學發掘之外的意外發現、田野調查和發掘之外的理論和方法的輸入和闡發等,而這些都是1949年之後中國考古學基礎知識、田野方法和闡釋理論的重要來源。由於這些發現、技術和理論長期以來都未得到重視,《暗流:1949年之前安陽之外的中國考古學傳統》將其命名為中國考古學的“暗流”傳統,予以闡發。
1949年之前的中國考古學呈現為多來源、多環節和多線索的多元景象。即使在安陽,也存在中央與地方、科學發掘與尋寶盜掘、本國與他國在發現、保管和闡釋上的衝突與鬥爭。史語所在安陽之外尚有數量不多但意義重大的調查和發掘。史語所之外還有為數不多的考古學研究機構,嘗試在不同地區進行考古發掘甚至發展不同類型的考古學。傳統上的四裔地區在建構鄉土歷史的過程中可能衍生出具有鄉土史傾向的考古學。具有人類學和民族學傾向的考古學也暗伏於特定的研究主題中。非科學發掘和古物流通既往被貶抑為缺乏科學價值,甚至是具有政治不正確性的活動,但不乏資料和方法價值。此外,1949年之前的中國考古學也有少數得到不同學術傳統共同關注的課題。最後,西方考古學史、類型和發掘方法如何被譯介到中國,如何與中國實踐相結合也值得討論。《暗流:1949年之前安陽之外的中國考古學傳統》是中國考古學史研究上揭示1949年之前的多元全景的首次嘗試。
《暗流:1949年之前安陽之外的中國考古學傳統》將反思考古學史的視角和寫作問題。考古學史的寫作不應止步於按照年代關係排列考古發現、研究著述和學人交往,而應該展示田野方法和闡釋理論上範式的形成和轉型。

作者簡介


徐堅,2000年獲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博士學位,同年起任教於中山大學歷史學系,主要研究方向為南中國即東南亞大陸地區考古學、藝術史和物質文化。2005-2006年擔任美國巴德學院訪問助理教授,2008年獲法國高等人文研究基金會愛馬仕學人資助。2004年以來的主要研究項目包括美國溫納-格蘭人類學基金會支持的中國考古學史口述史項目,大英圖書館和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支持的西南中國瀕危文化研究,日本住友財團支持的鳥居龍藏研究等項目。翻譯出版了《考古學思想史》、《閱讀過去》、《藝術中國》和《理解早期文明》等多種經典著作,在《漢學研究》、《新史學》、《歷史人類學學刊》等雜誌上發表論文20餘篇。

目錄


緒論:超越安陽
第一章:平行的安陽:從《鄴中片羽》到《河南安陽遺寶》
第二章:安陽之外:從濬縣辛村到蒼洱之間
第三章:眾流:以雲南博物館、黃花考古學院和考古學社為例
第四章:挖掘鄉土:朱提堂狼洗、梁堆和張希魯
第五章:走向民族考古學:以前範式時代的銅鼓研究為中心
第六章:新鄭李家樓:自盜寶私藏到學術公器
第七章:復原之術:金村與長沙
第八章:從蠻洞到崖墓:多線式研究的範例
第九章:靜水深流:考古學概念、理論和方法入華
餘論:作為後過程主義考古學的暗流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