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之眼

2017年由徐冰執導電影

《蜻蜓之眼》是中國藝術家徐冰的一件藝術作品,是一部無法上院線的“電影”作品,是首部由公開監控視頻剪輯出來的“電影”劇情長片,在這個沒有演員、沒有攝影師的“電影”中,他設計了一個無法界定自己身份的女主角“蜻蜓”。講述了她整容前後的故事。

劇情簡介


《蜻蜓之眼》是首部既沒有攝影師也沒有演員的劇情長片,本片影像全部來自公共渠道的監控視頻。這裡講的是從無處不在的監控記錄中提取出上萬小時的影像,破譯后發現的一個女人真實的故事。原來,這些看似毫無關係,又如此有著必然關係的影像片段,揭示了我們眼睛無法看到的東西。

職員表


總導演​徐冰
編劇​翟永明
配樂半野喜弘
剪輯​馬修(Matthieu Laclau)
調音李丹楓

幕後製作


徐冰:《蜻蜓之眼》至少在四年前我就想做,那時候我通過各種渠道搜集監控視頻,但是很有限。這幾年一直在想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很值得做的創作理念,近一年來,這些監控視頻大量在法制類節目以及網際網路上出現,並被公開。我們發現很多監控視頻是24小時在網上時時發布的,我的工作組現在有一個部分就是在不間斷地採錄全國各地也包括國外的公開視頻,有近二十幾台電腦。過去幾年個人渠道收集的材料一幀都沒有使用,我們只使用公開渠道的信息。
創作目的
“我在討論文明發展到今天,用傳統的哲學、法律、道德等都無從判斷和解釋的困境:今天的世界為什麼是這樣的。這個片子是在映射人類歷史是由什麼構成的。”徐冰說。傳統劇情電影的畫面是人為製造的,而通過真實的監控視頻材料剪輯出來的電影有種特殊的感染力,因為是真實發生的。影片反映了我們現代處於全方位監控下的文明世界。在沒有監控技術之前,突發事件不管多麼令人詫異,都沒有留下記錄。徐冰想,把這些人類文明進程中的真實碎片,通過蜻蜓的故事連接下來,構成一部新的歷史視角,就可以告訴觀眾:原來真實的世界是這樣的。
創作方法
這個電影是從上萬多個小時監控錄像中採集來的。半年多來,我們團隊24小時,近20台電腦在監控和採錄全國各地也包括世界發生的事情,從這裡一點一點地尋找適合劇情,以及劇情根據這些影像畫面所發生的改變。《蜻蜓之眼》有很多限定,工作量和難度就在於要大量篩選,有點像人工的雲計算,影像的截取根據角色的需要,根據剪輯的上下鏡頭關係的需要,以及節奏的需要。性別、衣著、環境,甚至口型等,都需要在剪輯中形成前後關係,如何處理這種不可思議的,有可能銜接的這種設想。一般來講這是不可能的,但是就是可能的。
作品特點
監控材料有種特殊的感染力,對人的視覺衝擊力,因為它是真實的。美國大片再血腥,人們知道是演出來的。監控的真實發生的事實,是這種監控影像材料非常核心的東西,而且很特殊。比如說由於監控,使我們所看到的,和認識的這個世界,是和我們過去肉眼所看到的、認識的世界不同的,這是一個真正的散點透視法,這樣,才能看到另一個維度的世界,過去不曾看過的世界。

獲得榮譽


2017年8月12日 瑞士洛迦諾電影節 費比西獎(國際影評人獎)一等獎、天主教人道主義獎特別提及獎、青少年評審團獎​

作品評價


影片通過現實生活中隱藏的危機和超出人類邏輯範圍的事件,揭示了人的私密情感的脆弱性與當代生活處境的焦慮與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