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模式
晉江模式
著名的晉江模式與蘇南模式、溫州模式、東莞(珠三角)模式一起,共同構成我國改革開放中縣域經濟發展的四大模式。晉江地處福建東南沿海晉江出口處的南岸,土地面積649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21公里。被稱為“福建龍”的晉江,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福建縣域經濟發展的“排頭兵”。
今天,當初創造了著名“晉江模式”的大地上正在積澱出我國縣域經濟與社會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晉江經驗”。
1986年,著名社會學家 費孝通認為應該將“以市場調節為主,以外向型經濟為主,以股份合作制為主,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的“晉江模式”與當時的蘇南模式、溫州模式、珠三角模式並列為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四大模式。晉江是唯一以縣域經濟形成的模式。
1988年,費孝通在與羅涵先合著的《鄉鎮經濟比較模式》中寫道, “晉江模式”概括地說就是“內涵於廣大晉江僑屬中的蘊蓄深厚的拓外傳統和強烈要求改變貧窮現狀的致富願望。
1994年12月,在中國農村發展道路(晉江)研討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專家把晉江模式概括為:一種“以市場調節為主、以外向型經濟為主、以股份合作製為主,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經濟發展道路。蘇南模式、珠三角模式、溫州模式三種模式被認為分別以集體經濟、引進外資和個私經濟為主。
“晉江模式”的概念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晉江經濟的發展在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特徵。從1995年開始,晉江全面啟動質量立市工程,在產品質量全面提高的基礎上推進品牌立市、打造“品牌之都”,大力扶持民營企業創立民族品牌。2002年後,晉江市又積極推行“雙翼計劃”,使晉江企業資本運營與品牌經營比翼雙飛,努力打造證券市場上的“晉江板塊”,引導晉江民企由家庭管理向現代企業轉變。
在2007年出版的《中國國情叢書——百縣市經濟社會追蹤調查》“晉江卷”中,對“晉江模式”給出新的描述:以民營經濟為主體,以製造業現代化為先導,以城市化跨越為主題,以壯大中間階層為主流趨勢,內發外向、科學發展、和諧共享的新發展模式。
著名學者、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丁偉志先生認為:“新晉江模式”的經驗,對中國二千多個縣(市)的發展,具有示範意義,應“科學總結,積極推廣”。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汝信先生也高度評價:該模式中以人為本、關注民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等做法頗值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