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桂門關的結果 展開

桂門關

廣德縣桂門關

桂門關,俗稱“鬼門關”,位於安徽省廣德城南約10公里處,有一所謂“天光豁處”,是在陡峭的石頭山上劈下一個丈余深的缺口,恰似通向南天的大門,因緊倚巍峨的笄山西麓,在建國前是通往梨山、遐松古道的重要關口。

簡介


桂門關,俗稱“鬼門關”,位於安徽省廣德縣城南約10公里處,有一所謂“天光豁處”,是在陡峭的石頭山上劈下一個丈余深的缺口,恰似通向南天的大門,因緊倚巍峨的笄山西麓,在建國前是通往梨山、遐松古道的重要關口。
桂門是因相傳在關口門邊的石壁上有一棵橫空而生、飄灑多姿的桂花樹而得名,傳說是靈隱西移、蓬萊南至,且此地層巒疊嶂,茂林修竹,遮天蔽日,那依山鑿就的石道,兩邊是陡峭高聳的“半邊天”石壁和深不可測的碧水龍潭,還有古人垂釣的“釣魚台”,這奇險的山水、幽美的環境,曾是歷代名賢賞景題詠之佳處,故在這路邊的石壁上留下了許多優美的詩篇,在廣德堪稱一絕,桂門關詩壁曾是廣德一景。
這裡山勢嵯峨,亂石嶙峋,佳木修篁,終年蔥蘢蔽日、溪水潺潺、浪花滾雪,潭水四季清沏碧綠,春日山花競放、噴火蒸霞,秋季桂子飄香、楓葉流丹,四季佳麗的山色,伴著清清流水、陣陣鳥語,使行人如置身仙境一般。

傳說


據傳說,誰若能認下石壁上的全部詩篇,則對面的笄山就會轟然炸開,並從中跑出金牛金馬、金雞金燕金鳳凰,歸識字人所有,這傳說雖不足信,可這裡的景之美、詩之多可想而知。
在民間,桂門關也曾被人誤稱為“鬼門關”,除了“桂”、“鬼”諧音外,還因這裡昔日人煙稀少、道路險峻,稍不注意就會失足懸崖而粉身碎骨,因此行人到此特別小心,以為“過了鬼門關,萬事皆平安”,後來為避“忌諱”就以“桂門”作為吉祥物了。

相關歷史


據《桃州詩聯》載,據已故的王宗英先生介紹:王宗英一家逃難到糧長門時,聽一位私塾先生和參與搭架刻石的老農說,這詩壁原是緣於晚清的一次雅集活動,當時糧長門村的一位歸隱儒士,邀請幾位詩友來家中一起遊玩了幾天,大家都作了詩,並決定書寫出來刻於桂門關石壁上,流傳至今。
但到1958年修糧長門水庫時已毀大半,在1974年修公路時被全部炸毀。1974年秋,楊躍庭回鄉探親路經此地時,恰逢工人在此劈山築路,趁詩壁尚未完全炸毀時,楊躍庭攀援壁上搶抄數首,奉錄於書中,但壁上究竟有多少首詩詞,現已無從知曉。
光緒壬寅年中州學士謝衡平、孔燮臣題:峰巒疊翠悵西東,活水晴嵐一色融。萬壑竹雲連地綠,半天花雨落池紅。奪來風景六朝在,算到光陰二月中,最是西陽高下好,幾疑人入畫圖中。(註:儒士周宗鼎鐫)
民國二年周樹之題:曲徑微通扣石門,天光豁處到仙源。層巒掩映峰飛立,急響潺然澗怒奔。嵌壁偶題人已故,封苔閑剔句堪捫。諸君欲返儂偏住,不覺松蔭轉午痕。
民國甲寅年黃永恩題:泥牆茅舍路旁斜,春日尋幽谷口家。芳愛青蒼攢嶺樹,風驚紅紫顫岩花。梯田迭上耕雲頂,缽飯新餐煮蕨芽。避世明朝來採藥,一鋤相伴老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