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條詞條名為李立民的結果 展開
李立民
烈士
李立民於清光緒三十三年八月初六日生,弟祿清是中國共產黨黨員,於民國17年(1928年)官田農民暴動失利時,被捕犧牲。
李立民(1907-1932),又名福清,福建省上杭縣勝運里(今稔田鄉官田村)人。1926年冬在中共上杭支部的領導下組織官田鄉農民協會,1927年初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3月進入中共創辦的汀屬八縣社會運動人員養成所學習。1927年5月7日,駐上杭國民黨軍發動反革命“清黨”事變,養成所被迫解散。李立民根據黨組織決定,回到家鄉秘密聯繫群眾恢復農會、建立黨的基層組織。1928年8月任上杭縣委書記,組織稔田武裝暴動。在強敵反撲下,率暴動武裝轉移到杭永邊繼繼開展武裝鬥爭。1929年5月借紅四軍再次入閩的有利時機組織上杭暴動。隨後組織紅色政權和地方紅軍,任上杭縣革命委員會主任。9月20日率隊配合紅四軍勝利攻下“鐵上杭”。10月2日任上杭縣蘇維埃政府主席。1929年冬,調中國工農紅軍中工作,任紅12軍第三縱隊政委,率部參加廣東高陂戰鬥,以及攻打南昌、吉安、長沙等戰役。爾後受組織派遣,以三縱特務連為主力,組建南廣建(南豐、廣昌、建寧)獨立團,任政委,率獨立團開闢新區,牽制打擊國民黨軍隊,建立蘇維埃政權,創建革命根據地。嗣後,奉命率領部分武裝到閩贛邊開闢新區。由於戰爭環境艱苦,以致積勞成疾,經醫治無效,於1932年下半年病故,時年24歲。1953年2月,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李立民於清光緒三十三年八月初六日生,父親是個窮秀才,母親是個善良的農村婦女。弟祿清是中國共產黨黨員,於民國17年(1928年)官田農民暴動失利時,被捕犧牲。
民國11年秋,李立民就讀於龍田公學。三年後,因喪父輟學,在家隨母以耕田挑擔為生,但未影響其求學的心愿,他想方設法邀集本村青年,湊錢訂購上海出版的《申報》和《農民周報》等報刊,經常組織讀報,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還常把報刊內容向周圍青年宣傳,傳播革命思想。15年冬,中國共產黨上杭支部領導農民群眾,建立上杭縣臨時農民協會,李聞訊后便親赴縣城聯繫。同年12月初,組織官田鄉農民協會,並積極工作。次年初,經稔田中學教員吳仰文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3月,在杭城以優異成績考入中國共產黨創辦的汀屬八縣社會運動人員養成所。學習期間,奮發努力,成為品學兼優的學員。同年5月7日,駐上杭的藍玉田部參謀長劉秉坤發動反革命“清黨”事變,中國共產黨上杭支部書記林心堯等人慘遭殺害,養成所被迫解散。李根據上級批示回到家鄉,秘密聯繫群眾恢復農會組織,奔走於永定金沙、上杭廬豐、茶地、白砂等地,幫助建立和恢復秘密農會和共產黨組織。17年,在石牌前、樓岡、連四、調吳等地組織群眾開展抗租抗稅鬥爭,為發動農民暴動作準備。同年8月,李接任上杭縣委書記。8月19日,他和丘伯琴配合張鼎丞等率領的金沙和蛟洋暴動隊攻打稔田,領導官田、樓岡等村農民四五百人在官田舉行武裝暴動,繳獲民團的一批槍支彈藥,並發動群眾燒田契、焚借約,處決罪大惡極的土豪劣紳。這一行動震驚了盤踞在縣城裡的駐軍。8月22日(農曆七月初八日)上午,郭鳳鳴部的一個連糾集了大批民團撲向稔田。由於寡不敵眾,他和丘伯琴主動率領部分暴動人員轉移到杭永邊,繼而在連四、大坑頭、看牛坪、洪山寺、橫山等地開展農運工作。
民國18年5月,紅四軍再次入閩,6月7日勝利攻克白砂。7月下旬,他率領數百農民手持長矛、耙頭、柴刀、鳥槍、單響步槍等武器,向廬豐進攻,發動廬豐農民武裝暴動,收繳團防局槍支20多枝。廬豐農會也由300餘人發展到500多人;黨團員由30多人發展到50多人。8月,上杭縣革命委員會在廬豐橫岡成立時,李任主任。此後,仍繼續在稔田、廬豐一帶組織赤衛隊,擴大農會組織,開展打土豪、分田地、建政權的鬥爭,隨後全縣區、鄉蘇維埃政府相繼建立。在此期間,李曾兩次帶領上杭東路和北路赤衛隊1000多人圍攻杭城。9月,又帶領農民武裝配合紅四軍攻城。9月20日勝利攻下“鐵上杭”,消滅盧新銘部2000餘人。10月2日,上杭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城關(今臨江鎮)天主堂召開,正式成立上杭縣蘇維埃政府,他當選為縣蘇維埃政府主席。同年冬,調中國工農紅軍中工作,任紅十二軍第三縱隊政委,曾親率紅軍部隊參加廣東大埔的高陂戰鬥和攻打江西南昌、吉安、湖南長沙等地戰役。爾後,受組織派遣率領特務連,擔負組建地方武裝的光榮使命。不久成立擁有七八百人的南(豐)廣(昌)建(寧)獨立團,任政委。隨後便率領這支武裝在南、廣、建一帶開闢新區,牽制打擊國民黨軍隊,建立蘇維埃政權,創建革命根據地。嗣後,奉命率領一部分武裝,到閩贛邊開闢新蘇維埃地區,進行新的戰鬥。由於戰爭環境艱苦,以致積勞成疾,經醫治無效,於民國21年下半年病故,時年24歲。1953年2月,被追認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