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

中醫術語

簡介


● Xiǎohǎi SI8
● 來源:《靈樞·本輸》
● 歸經:手太陽小腸經
● 功效:清熱祛風,疏肝寧神 通經活絡
● 屬性:合穴

穴名釋義


● 小,微小,此處也指小腸經;海,海洋,此處指匯合之處。小海穴為小腸經合穴,脈氣至此猶如江河之水匯合入海,故名。

取穴


精準取穴

● 在肘後區,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髁之間凹陷中。

簡便取穴

● 屈肘,找到肘部突出最明顯的高骨,為肘尖;在肘關節內側向大臂方向,能摸到一個明顯的骨狀凸起,是肱骨內上髁;兩者之間的凹陷,即為此穴。
簡便取穴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取穴方法,是長期臨床經驗總結的方法,操作簡便,便於記憶。一般情況下,簡便取穴的方法只適合日常按摩、拔罐、艾灸等養生防病時運用。如果使用穴位進行疾病的治療,則需要使用精準取穴。

局部解剖


● 皮膚,皮下組織,尺神經溝內。
● 淺層分佈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神經,臂內側皮神經及貴要靜脈;深層分佈有尺神經本干,尺側上副動脈、靜脈。

主治


● 頭面部疾病,例如頭痛,耳聾,耳鳴,齒齦腫痛,目眩,頰腫,齒齦炎。
● 神志疾病,例如癲狂、癇證,精神分裂症。
● 局部及循經病症,例如肘臂疼痛,頸項痛不得回顧,肘痛,上肢不舉。

操作


治療操作

● 直刺0.3~0.5寸。
● 可灸。

日常保健

● 指壓按摩:用指腹按揉,以局部酸脹,可有觸電感向前臂及手部尺側(小指側)放散為度,每次3分鐘。
● 灸法:艾條懸灸5~10分鐘;艾炷灸3~7壯。

古籍摘要


● 《靈樞·本輸》:入於小海,小海,在肘內大骨之外,去肘端半寸,陷者中也,伸臂而得之,為合。
● 《備急千金要方·卷三十》:癲疾,羊癇吐舌,羊鳴戾頸。
● 《外台秘要·卷三十九》:齒齲痛,狂易。
● 《針灸大成·卷六》:頸頷肩臑肘臂外后廉痛,小腹痛,瘛瘲,狂走,頷腫不可顧,肩似拔,臑似折,耳聾,目黃,頰腫。

常用配伍


● 配肘髎,對刺,治網球肘。
● 配曲池、少海、臂臑,治肘臂疼痛。
● 配液門透中渚,治坐骨神經痛。
● 配合谷、頰車、外關,治頰腫,牙齦炎,咽喉炎。
● 配大椎、風池、百會、神門、心俞、大陵,治癲狂、癇證。
● 配支正、陽谷、腕骨,治尺神經麻痹。

參考文獻


● [1] 孫國傑。針灸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2] 解秸萍,程凱。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取穴特色技法詳解。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
● [3] 郭長青。人體經絡穴位使用大圖冊。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