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圈
道教法器
徠陰陽環,又稱乾坤圈,為道家法器,是道教重要宗教修持用品之一。乃為連在一起的兩個圓環,可以拿在手中來迴轉動,代表“陰陽循環,周而復始”之意。一般為木製或玉制。亦有三環相套者,稱為“三才環”或“三環套月”。老年道士尤喜玩此,以為活動指腕之用。
乾坤圈的形狀象鐲,直徑八寸,握手處是渾圓的,離一手握住還有一半,居全圈四分之一,它的粗細也只能用手握滿。其餘四分之三呈扁平圓彎,與渾圓處兩端銜接,恰成一個圓圈。扁平處約一寸多寬,四五分厚。靠內緣處較厚,外緣處較薄,但並沒有鋒刃。外緣上安上一寸半長鋒利無比的三角形尖刺,刺尖彎轉,傾象一方,象鋸齒一樣,彎轉處又象狼牙錘上的狼牙,銳尖薄刃,刃兩面都有,鋒利無比。圈的外緣,除握手的渾圓處外都有刺,每隔五六分就有一枚,共計不下數十枚,象機器上的刺輪。每個圈重約二斤到三斤以上,全看練習者的力量而定,臂力大的分量可以略重,臂力小的分量略輕,但最重不能超過四斤,最輕也不能少於兩斤。
此暗器本名陰陽輪刺,後來江湖上附會傳說中哪吒用的乾坤圈,故而改名乾坤圈。事實上哪吒的乾坤圈並非陰陽刺輪。明刻本《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哪吒本是玉皇駕下大羅仙,身長六丈,首帶金輪,三頭九眼八臂,口吐青雲,足踏盤石,手持法律,大喊一聲,雲降雨從,乾坤爍動。”其中“首帶金輪”意思是頭上戴金色的圓環,此金輪就是乾坤圈。也有書籍上寫道:項帶金輪。這裡的項指的是脖子。可見乾坤圈是可以戴在頭上或者脖子上的,而陰陽刺輪內有尖刺,外有鋒刃,不可能戴在頭上,脖子上更不可能。由此可見,哪吒的乾坤圈與陰陽刺輪是兩回事。陰陽刺輪應為:太極乾坤圈。
徠乾坤圈全靠圈外的刺鑿人,丟圈的勁力摜中帶旋。圈脫手時周圍旋轉,與飛鐃發出時相同。飛鐃只是靠鋒利的外緣和旋轉的力量銼傷敵人,而乾坤圈利用鋒利的刺,加上旋轉的力量,打在人身上無異於木工用鋸鋸木,效果比飛鐃更厲害。不中則已,一中就難倖免。練習乾坤圈先要練兩臂的摜勁和旋勁,使圈丟出時能夠一路旋轉,直取目標。拋圈的手法與飛鐃差不多。飛鐃是用三個指頭拈住鐃的一邊向外丟出,而乾坤圈是用手握住渾圓的地方向外拋出。它也分直破和橫破兩種。直破就是用手握圈高舉在頭頂上,虎口向後,圈上鋸齒的鉤向下,然後往後一挫,向前拋出,從上而下,用豎頭擊人。所謂橫破,可分為撒和撇兩種方法。撒法是從右到左,右手握圈,虎口向右,鋸齒向左,手掌翻向上,然後猛力向外一盪,轉手向左拋出,攻取側面的敵人。撇法相反,它是從左到右。用右手握圈,虎口向左,鋸齒向右,掌心轉向下,然後用力向左一送,急忙帶回,向右撇出,攻取側面的敵手。這些都是正面的手法,反面的也沒有很大不同;只是在直破時,如果右手握圈,上身就從左面扭轉,將圈一舉,就往下劈。橫破的撤法也是從左邊扭轉上身,將圈從肩頭上橫撒出去。如果是橫破的撇法,就是右手握圈身體向右旋轉,將圈從右腰間橫撇出去。學到了這六種手法以後,就能夠用來應敵了。練習時用土牆作靶,在上面畫一個人形作為目標,先從相距一丈處練習,能夠應手命中后再逐漸移遠。正面直破練成以後再練正面橫破的兩種方法,然後再練反身的直步橫破,循序漸進。所用的靶子不必縮小,因為乾坤圈攻取的目標較大。練習乾坤圈需要三年才能成功,天資不足或不勤奮的人更長,甚至要十年八年也說不定。
乾坤圈本名陰陽輪刺,後來江湖上附會傳說中哪吒用的乾坤圈取名,一直沿用至今。乾坤圈始於元初,元世祖率領蒙古人入主中原,部將勇武過人。有一個叫哈沁的善用長矛,如果敵將離得太遠,長矛砍不到,他就使用陰陽刺,百無一失。這就是乾坤圈,元人入關以後才流傳。北方武術界也有使用的,在南方就不多見了。曾經有一個姓湯的軍人被發配到烏魯木齊,那裡風物特異。他常帶士兵去打獵,士兵們除用長槍、大戟跟隨外,還帶上乾坤圈作為獵具,發無不中,力氣大的竟然能用它來剖開虎腹。湯某就向士兵們學習乾坤圈,他本來功力深厚,練習一年以後,乾坤圈的技藝就非常精湛了。他後來遇赦回來,經常向人誇耀乾坤圈,併當眾表演,人們這才知道那是真正的利器。這件事情發生在康熙初年。後來,湯某退隱歸田,就把技藝傳授給了子侄,逐漸流傳出去。他是蒲郡人,後來當地很多人,以乾坤圈著名於世,江湖上就多了這樣一種暗器。同治、光緒之際,山東嶧縣有一個綠林首領符天爵,擅長各種武術,特別精通乾坤圈,人稱為“八臂哪吒”。一天晚上,他走過一處埋人的曠野,忽然看見一個兩眼綠焰,全身一寸長綠毛的怪物,閃閃發光,面目恐怖。他知道是殭屍,膽戰心驚。他曾聽老人們說過,殭屍年久以後就變成飛天夜叉,除了雷霆以外,水火刀刃都不能傷它,形狀就是這樣,他急忙逃避,但殭屍速度快如風,很快就趕上。他返身撥刀就砍,但一點用處也沒有。符天爵又往前跑等殭屍趕上,就拿出乾坤圈向它的頸拋去,沒想到竟然把頭砍斷了,黑血流了一地,腥穢不可聞。這時已天明,他趕到近處的村莊,把晚上的事情告訴了大家。人們背著柴到了那裡,放火燒了殭屍,以絕後患。從這件事可以見到符天爵使用乾坤圈的功力。
玄機妙理一物中――
試釋“乾坤圈”含義 ——保定市道教協會劉崇漢
乾坤圈
於道教宮觀內,細心人可能會注意到――某些道士手內常持一件相連在一處的兩個環,時時把玩(其環形,多為木、藤、玉石、金屬製成,可於人腕、臂處套掛。北京白雲觀文物展室中,有一明代青瓷道人像,道人左手即持此物,可見淵源已久)。許多人不明其意,作何解釋?問於道士,或稱其為“乾坤圈”;或稱其為“陰陽環”;或稱其為“玄”,眾說紛紜。後學經多方徵引,撰文一篇,解釋此物意義,言詞謬誤之處,敬請高明指正!
一、取象於圖書文字:道教重“玄”,崇“玄”。《道德經》云:“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認為“道”杳冥幽遠,不可妄予推測,故而強以形容為“玄”。後世稱我道為“玄門”、“玄教”者,蓋源於此。漢許慎《說文解字》解“玄”曰:“玄,幽遠也。黑而有赤色者為玄,象幽而入覆也。”看古寫“玄”字,極似相連於一處的兩個環,一環在內象徵玄關一竅;一環在外象徵玄真妙理,知此“理”、得此“竅”,理竅合一,即入“眾妙之門”,意即成道也。修士仿此意象,得以成形,持之以為寓。
二、取征於禍福因果:大千世界之內,萬事萬物發展過程錯綜複雜,莫不因中有果,果中含因,因果循環,報應昭彰,無窮無盡,無始無終。此即古聖所云:“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我輩群迷怎能不事事謹慎、處處留心焉?唯恐行為一旦差遲,墜入因果輪迴,受諸苦惱,悔之晚矣!故而,此兩環中,一環象因,一環象果,相連於一處者,譬彼前因後果互為因緣、接連不斷之意。亦即禍、福相因相成之理也。修士明了其理,得以成形,持之以為戒!
三、取法於陰陽性命:人秉天地陰陽之氣,得中而生。純陽為神,純陰為鬼。故我教內歷代修鍊高真,皆自名號中貫以“陽”字,以覬仙道,如正陽、純陽、重陽、丹陽、玉陽等。又,《易》云:“干為天,為圜。”天者,陽也。圜者,圓環也。兩個圓環兩重天,即譬純乾卦,純陽之象也。再此環圓而中空,像個虛無窟子一般,暗含“自無中方能生有”之意,乃是指人於內丹修鍊過程中,自後天茫茫之內(無),採得渺渺一點真陽(有),兆育先天之氣(道),三千八百、行圓功滿、飛升大羅、身列仙班矣。又,祖師云:“只知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竊聞乾坤之內,造化生乎陰陽,陰陽成乎造化。舉凡昆蟲草木,無一不賴陰陽生化,我道法天象地,撇去陰陽,將何以盡天地之妙哉?先天大道,至精至微,至尊至貴,至大至剛,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更不能一朝離乎陰陽也。又,天地間非二(神、氣)則不化,非一(性命合一)則不神,神而不神,不神而神,斯一而兩,乃神而化之之妙境焉。玄門性命雙修,唯法天地之理氣以為體,法天地之功效以為用,斯修性而性盡,煉命而命立,即“道法自然”矣。修士參悟玄機,得以成形,持之以為法。
以上三種,只是較為廣泛流行的解釋。再有,或曰象天地玄牝,即寓《道德經》中所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意也;或曰象太極,即寓陰陽為二,太極為一,一分為二,二合為一之意。其圓形寓“周而復始、返本還原”即《道德經》中所云:“反者道之動也。”乃大道運轉循環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規律;或曰象人天一理、天人一貫(即兩環二合為一),暗寓“道以一貫之”、“得一萬事畢”之意……噫!雖只兩環相連之一物,而暗含如此之多玄機妙理,其也貴哉!希我玄門有志修士,參悟理、竅,勉而行之,大道得之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