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前疐后

跋前疐后

跋徠前疐后是一個成語,讀音是bá qián zhì hòu,是指進退維谷,出自於《詩經·豳風·狼跋》,作謂語、定語。

解釋


指進退維谷。

出處


宋·陳亮《謝羅尚書啟》:“直情徑行,視毀譽如風而不恤;跋前疐后,方進退惟谷以堪驚。”
唐·韓愈進學解》:“然而公不見信於人,私不見助於友。跋前疐后,動輒得咎。”

示例


其稍徠畏名義者,則包羞閔默而有~之憂。《續資治通鑒·宋理宗嘉熙元年》

詞語辨析


近義詞

跋胡疐尾、跋前躓后、進退兩難、進退失據、進退維谷、騎虎難下、左右為難

反義詞

勢如破竹、無往不利、當機立斷

造句

突襲珍珠港后的日本侵略者,在中美兩國的夾擊下,在戰場上跋前疐后,險象環生。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進退維谷(通常用來形容狼的動作。)動物的動作比喻,后在宋朝打仗中曾用到跋前躓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