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濤

學院教授

人物名,著名人物為中國海洋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男,1967年6月生,海洋化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已培養畢業博士和碩士20餘人。另有原廣東省高等教育局副局長和新東方教師。

人物經歷


王江濤[學院教授]
王江濤[學院教授]
1989年7月畢業於中國海洋大學(前青島海洋大學)化學系,獲學士學位,1994年7月獲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化學專業博士學位。2001.10-2003.9,日本東京大學海洋研究所從事博士后研究。

主講課程


先後從事海洋化學的教學、科研工作,為本科生、研究生講授過海洋物理化學、化學海洋學、海洋生態學、碳循環與全球變化等基礎課和專業課程。

主要貢獻


主持和參加科研項目10餘項,如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已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150餘篇。近年來在海洋富營養化與赤潮、海洋中有機碳的生物地球化學、海洋甲殼質的化學改性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
發表的論文:
胡佶,王江濤,四環素在海洋沉積物上的吸附,高等學校化學學報,2010,31(2):320-324 (SCI收錄);
呂桂才,趙衛紅,王江濤,平行因子分析在赤潮藻濾液三維熒光光譜特徵提取中的應用,分析化學,2010,38(8):1144-1150 (SCI收錄);
金曉曉,王江濤,白潔,殼聚糖與肉桂醛的縮合反應製備席夫鹼及其抑菌活性研究,高校化學工程學報,2010,24(4):645-650 (EI收錄);
王江濤,譚麗菊,張文浩,連子如,青島近海沉積物中多環芳烴、多氯聯笨和有機氯農藥的含量和分佈特徵,環境科學,2010,31(11):2713-2722;
周昕,王江濤,譚麗菊,趙志超,膠州灣某水域蛤蜊(Ruditapes philippinarum)、牡蠣(Crassostrea ariakensis)中的雌激素含量,生態毒理學報,2010,5(1):123-129;
劉岩,湯永佐,王江濤,沉積物與土壤有機質化學發光分析技術研究,環境科學與技術,2010,33(2):112-117;
劉岩,朱蘋,譚麗菊,王江濤,利用發光技術測量海水總有機碳(TOC)技術研究,環境科學與技術,2010,33(3):123-126;
連子如 王江濤,東海原甲藻和海洋異養細菌對磷酸鹽的競爭吸收,水生生物學報,2010,34(3):663-668;
齊紅菊,王江濤,王昭玉,利用Fv/Fm檢測錐狀施克里普藻N和P限制的局限,生態學報,2010,30(8):2049-2055.;
田充,王江濤,腐殖酸在海水/礦物界面上的吸附行為,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10,40(2):63-67;
梁成菊,王江濤,譚麗菊,青島近海夏冬季顆粒有機碳的分佈特徵,海洋環境科學,2010,29(1):12-16;
鄭宇,王江濤,五種海洋微藻脂肪酸存在形式的初步研究,海洋環境科學,2010,29(1):66-69;
張文浩,王江濤,譚麗菊,山東半島南部近海海水及動物石油烴污染狀況。海洋環境科學,2010,29(3):378-381;
宋興良,王江濤,張哲,多環芳烴蒽高效降解菌的篩選及其降解中間產物分析。海洋環境科學,2010,29(6):815-818;
呂桂才,張哲,王江濤,譚麗菊,山東南部近海沉積物中碳、氮、磷的分佈特徵。海洋科學,2010,34(9):1-4;
李月,譚麗菊,王江濤,山東半島南部近海表層海水中鎘、鉛、汞、砷的時空變化,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10,40(9)增刊:179-184;
孫書勤,王江濤,孫寶維,5種海洋微藻細胞膜與細胞內脂肪酸組成分析,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10,40(9)增刊:191-196;
金曉曉,王江濤,白潔. 對氨基苯甲醯殼聚糖的製備和抗菌活性,武漢大學學報,2009,55(3):305-309;.
金曉曉,王江濤,白潔. 殼聚糖與檸檬酫綜合反應產席夫鹼及其抗菌活性,化工進展,2009,28(11):2014-2018;
金曉曉,王江濤,白潔. 山梨醯殼聚糖的製備和抗菌活性,食品工業科技,2009,30(5):103-105;
周昕,王江濤,趙志超,譚麗菊. 表面改性的C1 8硅膠吸附劑萃取水中的雌激素。中國海洋大學學報,39(2):323~326;
趙霞,譚麗菊,王江濤,曹婧. 山東近海溶解態無機營養鹽的分佈特徵研究,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09,39(4):799-804;
曹婧,張傳松,王江濤. 2006年春季東海近海海域赤潮高發區溶解態營養鹽的時空分佈。海洋環境科學,2009,28(6):643-647;
趙衛紅,崔鑫,王江濤. 赤潮水體中膠體物質對赤潮異彎藻和中肋骨條藻生長的影響。生態學報,2009,29(2):573-580。

獲獎記錄


獲國家發明專利3項,獲省部級獎勵2項,曾獲“青島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