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漢字

妹,漢語常用字,拼音mèi,最早見於甲骨文。

基本含義:同父母而年齡比自己小的女子。

引申含義:引申為少女,女子。

妹的常用組詞為妹妹、兄妹、表妹。

基本釋義


妹 mèi ㄇㄟˋ
● ● 稱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而比自己年紀小的女子:~~。兄~。弟~(a.弟弟和妹妹的合稱;b.俗稱弟婦)。~夫。
● ● 對比自己年紀小的同輩女性的稱呼:表~。師~。世~。

詳細釋義


妹 mèi
〈名〉
● ● (形聲。從女,未聲。本義:妹妹)
● ● 稱同父母或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比自己年紀小的女子 [younger sister]
妹,女弟也。——《說文》
及姑姊妹。——《左傳•襄公十二年》
妹者,少女之稱也。——《易·歸妹》注
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詩·衛風·碩人》
● ● 又如:妹妹;妹丈(妹妹的丈夫);妹婿(妹夫)
● ● 稱親戚中同輩(或為表示親善對非親戚中同輩)年紀比自己小的女子 [sister]。如:表妹;挑花妹
● ● 古邑 [Mei city]。在今河南省淇縣
〈形〉
通「昧」。昏暗不明 [obscure]
而棄妹之者,不仁也。——《莊子•天道》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女弟也。從女未聲。莫佩切
說文解字注
女弟也。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佩切。音昧。《說文》:女弟也。《詩·大雅》:俔天之妹。《衞風》:東宮之妹。
又同母異父曰外妹。《左傳·成十一年》:聲伯嫁其外妹於施孝叔。
又《易·說卦》:上震下兌,歸妹。《雜卦》:歸妹,女之終也。
又《集韻》莫貝切。音眛。義同。
又地名。《書·酒誥》:明大命於妹邦。
又國名。《汲冢周書》:姑妹珍。註:姑妹國後屬越。

說文解字注

女弟也。衞風。東宮之妹。傳曰。女子後生曰妹。從女。未聲。莫佩切。十五部。按釋名曰。姊、積也。妹、昧也。字當從未。白虎通曰。姊者、子也。妹者、末也。又似從末。

字源演變


形聲字。從女,未聲。甲骨文“妹”字所從“女”,或在“未”左、或在“未”右、或在“未”下;從女或作從“母”,因甲骨文“女”與“母”初為一字,後來分化。金文、戰國文字並從女未聲,與《說文》篆文同。本義是同父母而年齡比自己小的女子。 《說文》:“妹,女弟也。”宋公?:“其妹句敔夫人季子。”《詩·衛風·碩人》:“東宮之妹,邢侯之姨。”甲骨文“婦妹”,人名。《合集》6552:“乙未婦妹示屯。”或假為“昧”,指天將明未明之時。《合集》38137:“妹(昧)雨。” (黎明時下雨)大盂鼎:“女(汝)妹(昧)辰(晨)又(有)大服。” “妹辰”,典籍作“昧爽”。《書·牧誓》:“時甲子昧爽。
妹

書法字形


“妹”是形聲字。甲骨文右邊是一個半跪著的女子,表形;左邊“未”表聲。金文字形與甲骨文大致相同。小篆將“女”和“未”的位置對調。隸變后楷書寫作“妹”。
妹

音韻集成


方言集匯
粵語:mui6
客家話:[沙頭角腔] moi5 [梅州腔] moe.5 [陸豐腔] moi5 [客語拼音字彙] moi4 [海陸豐腔] moi5 [客英字典] moi5 [寶安腔] moi5 [東莞腔] moi5 [台灣四縣腔] moi5
◎潮州話:muê7 muê6
上古音系
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mɯːds
廣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莫佩去聲一等合口去十八隊muɑ̆imuɒimuᴀimuɒimuʌimuoimwəjmei4muaihmuoy妹莫佩切十一
蒙古字韻
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音譯音譯 修正音譯 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ꡏꡟꡠmuemuɛ̆去聲
中原音韻
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齊微合齊微去聲合口呼mui
洪武正韻牋
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莫佩七隊去聲
分韻撮要
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二十八魁賄誨陽去姊妹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姐妹、妹夫、妹婿、姊妹、弟妹、叔妹、妹壻、姑妹、妹陀、室妹

相關成語

手帕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