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雲

金融雲

徠金融雲計算指利用雲計算模型構成原理,將各金融機構及相關機構的數據中心互聯互通,構成雲網路,以提高金融機構迅速發現並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整體工作效率,改善流程,降低運營成本,為客戶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務和金融信息服務。

應用領域


金融雲
金融雲
阿里雲金融服務將聯合其他金融產品解決方案,為銀行、基金、保險等金融機構提供IT資源和網際網路運維服務,同時還將為這些機構提供支付寶的標準介面和沙箱環境,讓金融機構能夠更好的開展網際網路業務。
中國國內已經有很多網際網路公司將自己的系統放在了阿里雲的平台上,這次金融雲的推出意味著阿里雲開始進軍網際網路金融領域。

發展意義


中國有大量城鎮銀行在IT和網際網路方面較為薄弱,因此在網上支付以及和支付寶對接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在接入阿里金融雲服務后,銀行可以用較低的成本實現在線支付和網上銀行。

覆蓋範圍


據銀監會統計,2011年我國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村徠鎮銀行超過2000家。這些銀行在三四線城市有大量用戶,對於阿里巴巴來說,幫助這些銀行實現網上支付功能,也有助於電子商務的下沉,獲取更多電商用戶。
截至2013年已經有渤海銀行、東海銀行、天津農商銀行廈門銀行等多家銀行通過聚寶盆實現了網上交易支付的功能。

社會評價


網際網路金融已經成為了一個很大的趨勢,很多金融機構也開始意識到要利用網際網路來更好的開展服務,但是基於傳統架構的直銷和清算系統很容易遇到瓶頸。雲計算最大的特點就是有很強的可擴展性,可以隨時擴容以應對網際網路流量的變化。
餘額寶背後的基金公司天弘基金聯合阿里雲將核心繫統放在了雲上。根據阿里巴巴透露的數據,在將系統遷移到雲計算平台後,餘額寶3億筆交易的清算可以在140分鐘內完成。雙十一當天,餘額寶贖回61億元,支付1679萬筆,但並沒有遇到太大的技術問題。
馬雲曾用“電商、金融、數據”三個關鍵詞來形容阿里巴巴的三個十年,而通過金融雲,阿里巴巴不僅可以更好的進入金融領域,通過雲平台積累的數據,對阿里巴巴來說也非常重要。

驅動因素


中國金融雲解決方案市場增長的三個驅動因素:
● 有利政策:從銀監會明確提出面向網際網路場景的重要信息系統全部遷移至雲計算架構平台,到央行提出金融領域雲計算平台的技術架構規範和安全技術要求,再到金融科技發展規劃發布,金融機構對雲計算應用的顧慮逐漸消除。
● 產業挑戰:金融業務面臨的監管壓力和經營壓力倒推產業創新升級,雲計算和分散式架構成為金融機構管理優化和業務敏捷的不二選擇。
● 技術創新:基於雲架構之上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手段的發展革新,逐漸具備了在金融領域落地應用的基礎條件,成為重塑未來金融業態和服務的新力量。 

行業熱點


中國金融雲解決方案市場近期三大熱點:
● 雙模IT:金融機構一方面在短期內無法離開IOE,一方面希望最大程度利用雲計算的靈活性、敏捷性,雙模IT成為不少銀行嘗試數字化轉型的優先選擇,構建網際網路核心繫統、對傳統系統進行容器和微服務改造是主要途徑。
● 智能場景:智能客服、風險控制、精準營銷、人臉賬戶等創新型雲應用在金融行業的認可度不斷提升,除網際網路金融外,傳統銀行、保險、證券企業陸續開始大力探索和深入實踐。
● 渠道變革:用戶對線下金融的需求發生改變,線上成為遠程獲得用戶和輸出用戶體驗的入口,從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到開放銀行,渠道發展不斷驅動金融機構尋求改變。 

服務商類型


一是大型金融機構成立子公司,向同業金融機構提供金融科技輸出;
二是騰訊、阿里巴巴等網際網路機構,通過其公有雲平台也已成立金融雲業務團隊,騰訊金融雲、阿里金融雲等;
三是IBM、用友等傳統軟體轉型的服務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