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馬節

瑤族傳統文體活動

斗馬是居住在融水苗族自治縣的苗、瑤族傳統文體活動。每年苗族的傳統節日(如蘆笙節、坡會、春社、新禾節等)都有斗馬活動。融水西北部山區的安太、洞頭、四榮、香粉、安陲等鄉苗民,喜歡斗馬取樂。相傳五百年前,姑娘都喜歡嫁給斗馬的能手,情場上,要是出現幾男愛一女的"三角"、"四角"戀愛,苗王就組織斗馬比賽分輸贏,以決定姑娘的歸屬。自然,斗馬獲勝者,姑娘就高高興興地嫁給他。經過幾百年的演變,原來那種對婚姻裁決作用的斗馬活動,逐漸變成了今天群眾性的節日娛樂比賽活動。每年苗族的傳統節日(如春社、新禾節、蘆笙節等)都少不了斗馬活動,1987年,縣人民政府把縣慶日--11月26日定為斗馬節。2004年縣黨委、人民政府又決定把斗馬節更改為"融水蘆笙·斗馬節"。

節日起源


相傳,這項活動源於一項婚姻裁決。據說,500年前最能贏得姑娘愛情的是斗馬能手。因此,每有情敵相爭時,苗王就組織斗馬賽。獲勝者便最有權利娶他所喜歡的姑娘。經過後來的演變,斗馬受到眾人的喜愛,參加的人越來越多。每逢傳統節日都有斗馬,它已成為群眾性的娛樂活動。在融水苗鄉盛行已有百年歷史。
在村寨,若出現幾個後生同時追求一個姑娘的情況,寨佬就組織斗馬比賽,誰的馬斗贏,姑娘就嫁給誰。隨著社會進步,婚姻裁決功能逐步退化,演變而成苗家人年節坡會的一項賽事。

節日歷史


斗馬節
斗馬節
1987年,廣西融水縣人民政府將11月26日縣慶日這一天定為斗馬節。2004年把斗馬節更改為“融水蘆笙·斗馬節”。
2013年10月26日,第13屆中國·融水苗族蘆笙斗馬節在“蘆笙斗馬之鄉”和“百節之鄉”的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舉行。本屆斗馬節共有20匹斗馬參與角逐。比賽分為初賽、複賽和決賽,最終來自香粉鄉雨卜屯的苗族小伙楊燦飼養的“紅威風”勇奪桂冠。
2014年10月25日,廣西柳州融水苗族自治縣舉行2014第十四屆中國——融水苗族蘆笙斗馬節。來自香粉、安太、安陲、四榮、懷寶等鄉鎮的26匹駿馬通過撕、咬、踢、追等“絕招”進行激烈的搏鬥,引數萬名遊客前來觀看。
2015年9月3日,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舉辦首屆斗馬節。來自廣西柳州、融水苗族自治縣等地的近30匹雄馬在三江侗鄉鳥巢競技場展開的激烈爭鬥,吸引不少遊客前來觀看。

節日過程


斗馬
斗馬
斗馬節這一天,村寨笙歌震天,鐵銃、粉槍齊鳴。穿著節日盛裝的各族人民興高采烈,跳起歡快的蘆笙舞。這時,精神抖擻的苗胞,牽著各自的壯馬,從四面八方雲集斗馬場。
斗馬場分有歇馬場和決鬥場,分組排列次序后,主持人即宣布斗馬開始,然後兩個馬主把各自的馬從歇馬場牽進決鬥場。斗馬是兩匹公馬相鬥,每次只斗一對。勝者留在場內繼續相鬥,一般以勝敗場次多少論高下。
斗馬
斗馬
斗馬時,人們牽一匹雌馬挑逗兩匹公馬,使之相鬥。每次只斗一對。兩匹公馬在即將接近母馬時,為了得到與之親近的機會,各自昂頭翹尾,高揚前蹄,厲聲嘶鳴,向對方撲去互相廝鬥起來,或咬或踢,時而雙雙豎立,時而迅猛追逐,場面十分緊張激烈。有的要鬥上幾十個回合才分出勝負,敗者退出,勝者留下繼續迎戰,最後以勝敗場次的多少決出前三名。
斗馬場上,常有成千上萬人圍觀。觀眾情緒高漲,歡呼吶喊聲此起彼伏。比賽結束,奪得優勝的馬主,則牽著披紅挂彩的斗馬繞場一周,接受觀眾的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