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天河

白石天河

白石天河位於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北部,馬槽河是其上源,已於1977年在廣寒橋截引入杭埠河,減少來水面積98平方公里。現白石天河起自廣寒橋,向東南流,右納丘陵區天橋河、金牛河、石頭河等小支流來水;至石頭,向下折東北流,至金墩圩北,右納羅埠河來水;至白山北,穿圩區折北流,至南壩折東流,於吳家圩注入巢湖,全長35.5公里。流域面積619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區佔63%,圩區佔37%。現狀河道狹窄淺小,堤防低矮單薄,排水能力很低,河底高程9.7~5.5米,堤頂高程14.5~13.5米。

簡要介紹


白石天河 位於縣北、杭埠河之南,由西向東流。河分三段,有三名:由小河口至下馬渡名牛首河,下馬渡至白山鎮名白石天河,白山鎮以下名白山大河,由白山大河口門流入巢湖。此河集金牛河、羅埠河、會市河之水,流域面積718平方公里,是廬江縣河流之最。此河上游支流金牛河源出平頂山、鴨池山;此河之上段又有龍潭河(雙河),向北流經梁山尾,在回龍橋匯入金牛河,金牛河北流,在湖稍圩流入牛首河、白石天河;金牛河自梁山尾下的回龍橋至湖稍圩長8.5公里,流域面積125.4平方公里。羅埠河主流源出鴨池山東麓的楊家山,其上段支流有蔣家河,下段支流有新橋河、板橋河(戴橋河),均源出冶父山、高頭山,北流入羅埠河;羅埠河北流經天河壩、南板橋,過羅埠鎮西,至向[九田]入白石天河,全長27公里,流域面積211.6平方公里。會市河源出梁山、郭河丘陵區,北流匯入牛首河。白石天河的支流小南河,全長14.5公里,原與杭埠河相通,1976年12月治理杭埠河時將上游王四六渡和南河出口處封堵,成為內河和水產養殖場。白石天河的白山至金牛一線無名河流頗多,流域較廣。

歷史變遷


白石天河原航道彎曲淺窄,泥沙沉積淤塞,入湖口門處更為嚴重。枯水期,船舶須在口門過載駁運,屬季節性通航。1966年11月,在千棵柳一段250米淺灘上挖寬15米、深1米的航道,使正常水位船舶可通航石頭鎮。1973年冬,航運部門投資15萬元,金牛區發動民工2.2萬人,將梁山尾至石頭湖稍圩一段長8.5公里航道取直,淺水客輪可通航金牛鎮。1977年6月,省航道部門曾對金牛橋下河道淤塞進行機械疏浚,但該河潘壩上至金牛3公里仍因河道淤塞斷航,僅白山上至石頭11公里,10噸以下小船可常年通航。
白石天河至白山口門航道,因上游流沙成灘,加以航槽彎曲,船隻航行困難,經過1966、1978、1980、1982年4次投資30.5萬元治理后,船舶能常年通航白山鎮。

支流航道


白石天河的支流航道有:牛首河的龍門至三叉河航道4公里,季節性通航10噸左右的船舶。羅埠河由羅埠通航至向匯入主河道,航程11公里,也只能季節性通航木帆船。

旅遊資源


白石天河環石頭鎮連巢湖,河內有巨石一塊,大若簸箕,狀似龜背,相傳此石能預示旱澇,保佑百姓平安,石頭鎮因此得名。此石因七十年代水利興修,巨石阻水,被炸了一塊,但大部分仍保留。白石天河沿岸商鋪林立,商貿繁榮,石頭老街臨河 建,雖經六百年風雨滄桑,但古風古韻依稀可見於青磚小瓦、青石板路之間。白石河西岸的馬灘據說是曹操屯兵放馬的地方,至今,許多故事仍在民間相傳。
石頭鎮有較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自然景觀有紫鳴山、擂鼓山、救主山、黃牛山、同心島、白石天河、放馬灘等,人文景觀有丁氏宗祠、瑩山寺等,還有丁汝昌塑像、石頭老街、石嘴頭、攬船石以及特色產業漁網,各景觀連線面積約10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