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

棗莊紅樓

棗莊紅樓位於山東省,始建於清朝末期,為四間二層紅磚牆、紅瓦小樓,因整體是紅色而被稱為“紅樓”。

簡介


市中區在對車站街進行棚戶區改造時,一座沉睡百年的“紅樓”橫空出世。“紅樓”由三角梁脊支撐、紅磚砌檐、設計美觀大方。內部二層地板為木質棚板,牆面為白灰抹面,中間留有水泥樓梯,當時是“公和”商號鑫大麵粉廠的機房。“紅樓”歷經清朝、民國、新中國等不同時代,見證了社會各個時期的發展,歷經風風雨雨,備受社會各界關注。隨著“紅樓”的面世,深藏了一個世紀鮮為人知的故事,揭開了“紅樓”神秘的面紗,也揭開了一位民族商業企業家————劉玉山不為人知的創業史。
紅樓[棗莊紅樓]
紅樓[棗莊紅樓]

紅樓的命運


隨著“紅樓”的面世,是拆還是保留,百年“紅樓”的命運也引起各界人士的關注和關心,由於百年“紅樓”的特殊建築,特殊的歷史,保留“紅樓”的呼聲越來越高,我們不能讓百年“紅樓”因棚戶區改造而拆掉,那樣的話我們愧對先人,愧對歷史,子孫後代會痛罵我們.!

棗莊創業扶危濟貧


劉玉山創立大業后,秉承劉氏祖輩仁慈忠厚,仗義勇為、樂善好施的人格和胸懷,一生做出了許許多多感動鄉里的好事。1920年前後,抱犢崮土匪先後綁架了棗莊各大商號的老闆作為人質,限期交巨資贖人,否則就撕票。劉玉山不怕風險,攜款孤身一人進山與土匪面議,安全贖回全部人質。棗莊各大商號,敲鑼打鼓將八尺金匾“仁勇廉節”和“入虎穴為朋友兩肋插刀,行義舉救鄉鄰水深火熱”的對聯送給劉玉山。
1939年日寇侵佔棗莊,燒殺搶掠,要對棗莊火車站南面的石碑村進行焚燒,劉玉山得到信息后,帶領鄉親與日方談判進行聯保交涉,石碑村全村百姓免於塗炭,至今石碑村老人記憶猶新,感恩涕零。鐵道游擊隊殺鬼子血染洋行之後,車站街每家都有一人被抓進了日本憲兵隊,也是由劉玉山寫了“連環保”把鄉鄰救了出來。從此以後,群眾有了困危之事,都來劉家請求幫助。當時的漢奸翻譯官王文斌無惡不作,遭到了劉玉山的痛打,並把這個民族的敗類趕出了棗莊,為民除害,棗莊老百姓無不拍手稱快。男女老少都熱情地把劉玉山稱為劉三哥、劉三爺、劉三叔,視劉玉山為安全的靠山。
劉玉山出身貧苦,不忘貧苦平民百姓。家鄉小張庄無法生活的老人、孤兒也都來投靠劉玉山,他都給安排了工作,這些孤兒有了生活保障,後來都娶妻生了子,劉玉山並為老家一個 不知名的老爺爺養了老送了終。車站街以及周邊的窮苦百姓,如家裡生活過不去,吃不上飯,只要說一聲家裡沒吃的了,劉玉山不是給銀元就是給麵粉。因此棗莊很多窮苦百姓都花過劉玉山的錢,吃過劉玉山的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