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寺門宦

中國伊斯蘭教的一個派別

華寺門宦是中國伊斯蘭教的一個派別,是四大門宦之一虎非耶的分支門宦,又稱為花寺門宦。該派是1734年後創立,由於與另一大門宦哲合林耶曾經發生教派鬥爭,所以也被稱為“老教”。1803年因為該派創始人馬來遲的墓地位於甘肅臨夏的花寺建立拱北而被人稱為華寺門宦。

華寺門宦是中國伊斯蘭教較早的門宦,它的宗教特點是主張在修功時坐靜參悟,但是又不脫離現實;主張憑經立教,對於念誦齊克爾有特殊的規定。該派到第二代教主時與哲合林耶的另一門宦發生了激烈鬥爭,結果兩派的領袖都被驅逐出當地。19世紀初期,第六代教主馬桂源時該派的勢力達到鼎盛。後來這一教派也發生了分裂,導致了多次反對政府的起義。華寺門宦的勢力主要分佈在甘肅省的臨夏和青海省的循化等地。

華寺門宦簡介


華寺門宦是中國伊斯蘭教蘇菲主義虎夫耶主要學派,創始人馬來遲,是至聖後裔第二十五輩華哲阿法格·海達耶通拉海的傳光子。
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馬來遲受麥加篩海·嘎咀蓋占拜爾(當時已歸真200餘年)的邀請前往麥加朝覲。途徑廣州,在懷聖寺跟伊瑪目·阿勒夫學習宗教經典和阿拉伯地理、風俗、方言等3個月有餘,后乘船經馬六甲、過葉門,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到達伊斯蘭教聖地——麥加。
在麥加經篩海·嘎咀蓋占拜爾引薦,拜麥加著名蘇菲學者篩海·穆罕默德·本·艾哈邁德·阿格勒為師,后經阿格勒介紹,拜著名學者茂倆·麥赫杜姆為師。期間學習和掌握了四大法學教律,參悟領會了大伊瑪目艾布·哈尼法的一切教律,同時研究了沙孜林耶、納格什班迪耶、嘎吉忍耶和色海熱外熱頂耶的蘇菲主義學理。
在麥加道堂進修期間,到麥地那、大馬士革、巴格達、開羅、伊斯坦布爾、葉門亞丁等地遊學和演講,親眼目睹了伊斯蘭教的興盛。
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回國,臨別時茂倆·麥赫杜姆給他取了艾布·夫圖哈的道號,阿格勒送他奇寶八件:(1)一把寶劍,劍身刻有“印那弗特哈那”的阿文,其意為中國伊斯蘭教的開路先鋒,暗示馬來遲的身份和品級;(2)一枚金印;(3)《憫沙勒》經典,是保國安民的經典;(4)《卯路提》經典,是贊主贊聖的經典;(5)八百本經典;(6)椰棗樹皮拜氈;(7)一件蘇夫(毛長衫);(8)天房幕幛。
回國后,在河湟地區傳播伊斯蘭教,在他憑經勸化和鋪拜氈渡黃河等奇迹的感化下,青海卡力崗地區的大部分藏族群眾皈依了伊斯蘭教,並成為華寺門宦的虔誠教眾,影響巨大。后應邀到北京、雲南、貴州、安徽、河南、陝西、新疆等地清真寺任教長,並傳授蘇菲主義虎夫耶學理,培養了大批優秀的阿訇、伊斯蘭學者,受到各地穆斯林的擁護,足跡遍及全國,信徒達四十多萬人,成為當時西北乃至全國著名的阿訇之一,奠定了伊斯蘭教在中國傳播的基礎。
馬來遲主張以《古蘭經》和聖訓為信仰基礎,遵守念、禮、齋、課、朝五大天命功課。在道乘方面,主張“鬧中靜”,既要靜修參悟,又不逃避現實生活,嚴格遵守“憑經立教、真傳實授”的宗旨,發揚教法三乘,即“舍勒爾其”、“妥勒格其”和“哈給格其”。規定在晨禮后念《奧拉齊》和《古蘭經·雅辛》章,在晡禮后念后念《唯熱齊》,在宵禮后念《古蘭經·國權》章,主麻日晨禮后環跪念“達依熱”等一系列幹辦,主麻日開始前念《克亥非章》。用《古蘭經》為亡人做“伊斯尕其”。

門宦簡史


創始人馬來遲(1681~1766)。1727年他去麥加朝覲時,曾到大馬士革、巴格達和開羅等地遊學,先後研究過沙茲林耶、納格什班迪耶和蘇哈拉瓦迪耶等蘇菲派學理,並拜麥加蘇菲學者艾哈邁德·阿格勒和毛拉·麥赫杜姆為師。1734年返回河州后,融合蘇菲各派教義,在河湟地區傳播虎非耶學理。經過近30年的宣教,河湟地區的一些回族、撒拉族、東鄉族和部分藏族信眾多達10餘萬人,成為清乾隆年間河湟地區人數最多的門宦之一。
當時因與哲合忍耶(哲赫忍耶)教派發生教爭,引發了乾隆四十六年(1781)嚴重的教派流血事件,蘇四十三率領一千多人血洗華寺一百多人,又殺害官府來的查辦人員,官府抓了馬明心,導致哲合忍耶派蘇四十三反清暴動,遭到清廷的鎮壓,這種仇恨後來又引起了清代同治陝甘回變。
老教的杜文秀起事、馬復初起事,和哲派馬成麟等領導的貴州黔西南回民起義,也影響了華寺領導。同治陝甘回變時,華寺門宦的第六代教主馬桂源等在河湟率教眾起事,失敗后,教眾遭殺,教主馬桂源被梟首示眾,該門宦受到很大削弱。此後,華寺門宦即分裂為以青海循化馬如彪為首和以甘肅河州馬永琳為首的新、老兩派。
光緒二十一年(1895),華寺門宦內的新、老兩派發生流血事件,因地方官吏處理不公,導致馬如彪同馬永琳及其家族絕大多數人被殺害,教眾遭到殘酷鎮壓,拱北被拆除,財產被洗劫一空。該門宦從此一蹶不振。
光緒末年馬來遲的六世孫馬顯福欲重振華寺門宦,並給馬來遲墓重修了八卦亭,但並未能挽回衰落局面。至馬克里木(?~1976)接替傳教後有一些發展,受到信眾的擁護。

傳教世襲表


馬來遲(華寺太爺)道號艾比力圖黑,華寺門宦創始人。生於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古歷十一月十二日。中國西北首位朝覲者,在全國勸化非穆斯林歸信正教人數最多的先賢。公元1766年古歷九月初八日大化歸真,初九日葬於臨夏西郊新村。
第二代教主:馬國寶(三太爺)道號算亥班·哲則巴提。生於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公元1773年六月十八日歸真,葬於包頭。
第三代教主:馬光宗(北川太爺)道號福則里。生於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公元1826年古歷五月初一歸真,葬於青海北川(煤窯),1954年遷葬於民和西溝侯家嶺。
第四代教主:舍木蘇松的格。生於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公元1842年古歷四月初五歸真,葬於西寧南城壕,后遷於南山寺。
第五代教主:奴茸吉尼,生於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公元1861年歸真,葬於化隆下加科。
第六代救主:馬如彪,道號舍海吉·爾倆文吉尼。他重新連接了華寺太爺曾經在麥加研究學習的道堂“西里西來”(道統),並明傳了華寺太爺虎非耶支系沙孜林耶的學理。廢除了封建迷信,提倡確立了十大“乎昆”,捍衛了憑經立教的傳教宗旨。被清廷殘害,為主道捐軀,從而得了“舍海吉”高貴之品。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4年)古歷臘月初三日歸真,葬於華寺拱北。
第七代教主:馬顯福,道號哈智·艾布白克勒。馬如彪長子,朝覲三次,期間在麥加虎非耶支系沙孜林耶道堂學習深造,(華寺太爺曾經在此道堂研習過蘇菲學理,他的道號“艾比力夫圖黑”被記錄於道堂史)深得師父篩黑艾哈麥吉阿拉比的喜愛,還被篩海熱外熱頂耶任命為“那以布”(代傳人)。在阿拉法特山上被世界各地來朝覲的篩黑們選擇為“伊瑪目”。則力罕智(教歷十二月)最後主麻,在克爾白前給世界各地的朝覲者(約40萬)領了主麻。曾在湟中上五庄寺、臨夏二社寺、北寺、老華寺等清真寺任教長,尤其在三甲集西大寺任教長達23年。1949年古歷正月二十九歸真,享年八十二歲。
第八代教主:馬顯維,道號阿勒夫丙倆黑·阿布東來退夫。乃馬如彪八子。1948年接受了其兄馬顯福的傳教權。在文革期間,遭受了種種磨難,被遷往尕新集居住數年,無法發揚教門,基本處於隱蔽傳教的狀態,撥亂反正後遷回老家。公元1976年古歷三月二十日歸真,享年八十二歲。
第九代教主:馬玉清,道號哈智·舍勒芬吉尼,系馬顯福三子,文革時期被下放到臨夏尹集居住,文革結束后遷回老家。在1968年教門受到嚴格限制時期被馬顯福任命為接班人,在州內各地秘密傳教。十年後,教門開放,趁此大好時機,在先輩們堅實的基礎上,以身作則,大力發揚“憑經立教”之宗旨,在各地播下了“妥勒格其”的種子。1994年帶四子馬敬章完成了朝覲。2005年古歷臘月初二下午歸真,享年八十五歲。
第十代教主:馬敬章,道號哈智·白哈文吉尼,乃馬玉清四子,生於1964年古歷二月,精通中、阿、波斯等語言,擅長蘇菲學,是當代品學兼優的學者。2003年古歷十一月二十五日被其父馬玉清任命為新一代接班人。曾在積石山、臨夏、廣河等地開學,培育了大批的棟樑之才。(馬仲華)

教義禮儀


華寺門宦的主要教義和禮儀是:
(1)以《古蘭經》和聖訓為信仰之本,同時主張“鬧中求靜”,力行靜修功課,低聲反覆念“迪克爾”。
(2)專門從事宣教的穆勒什德、謝赫、海里凡要做到“教乘”、“道乘”修持並重,要求一般“穆里德”履行“天命五功”,經常拜謁拱北。
(3)每逢聖忌和歷代教主的生辰忌日要宰牲舉行“爾麥里”活動。除念《古蘭經》外,還要念《卯路德》、《冥沙》經。
(4)信眾逝世后,家屬要先到拱北報喪作祈求,念“亥聽”。逢信眾忌日悼念時,其家屬須先去拱北上墳。
(5)用《古蘭經》為亡人轉“費底耶”(即贖罪),給死者站“者那則”(即殯禮)時要脫鞋。埋葬亡人時要求阿訇、滿拉跪在墓前,各捧一本《古蘭經》,分別朗誦完為止。
(6)實行“父傳子受”的教統繼承製和選派“海里凡”管理區域教務的教坊制。
篩海·艾布·夫圖哈·馬來遲傳奇
一、悠悠神來
中國伊斯蘭教蘇菲主義虎夫耶華寺門宦道祖老太爺馬來遲,祖籍陝西長安。祖父馬從善,建武將軍。有兩子,長子榜俊從事商業,活躍於西北幾省,經營興盛顯赫。次子家俊為武拔貢,家富冠河州,人稱“馬十萬”。馬家俊年過四十仍無子女,在這塵世活得不如意的人更渴望信仰。故而信仰伊斯蘭教的他更虔誠,時刻充滿著愛心和對安拉的敬畏。在鄉里常行施捨善舉,並喜歡同學者、阿訇們研討宗教,故而被人們尊敬愛戴。
大約在康熙十七年間,穆聖第二十五代後裔海達耶通拉海在青海西寧傳播伊斯蘭真理。信仰正統伊斯蘭教的人們有種特殊的觀念,就是認為在冥冥造物主安拉與人之間必須有媒介才能更好的認識安拉,崇拜安拉。這媒介就是穆聖,在他之後這一使命就由聖裔、賢哲、穆勒什德們擔當。虔誠的馬家俊得到這消息后求子心切興奮異常,攜帶銀湯瓶一對做見面禮,夥同太巴巴、祁靜一等學者前往青海晉竭求教,家俊等到西寧在客棧住宿。半夜睡不著,到外面路口看見一個道士走路如跑,手中拿著木魚敲打著,口中卻念著“克力麥”。他便跟蹤著這道士來到一考究的屋前道士進屋,他抬頭一看屋門匾上寫著“同領寺“。回到客棧,起早洗了大凈,做畢班達就同他們到同領寺看見那道士。家俊跪下,看見炕桌上一邊放著個熟豬頭,一邊放著木魚。那道士念完經,對他說:你我教道不同。家俊說:你是大教我跟大教,你是小教我跟小教。那道士說我不信你吃豬頭,家俊念了太斯米拿起豬頭,這時豬頭變為太斯搭勒,木魚變為古蘭經。始知此為聖裔海達耶通拉海。二人拿了手,贊了聖。家俊獻上見面禮銀湯瓶,剛要說來因,聖裔說他知道。二人脫了上衣背靠背摩擦,然後穿衣對家俊說:你回河州,西門外有個女子叫常菊花,三十歲漢族。此前有十三個人男人未出嫁就死了,因此沒人敢娶,你回去把她娶下。
馬家俊深知賢哲聖后在安拉跟前是有面份的,回到河州,在真主的安排中求婚得到應允,結婚時請來赫達葉統拉黑證婚,娶名海吉者。康熙十九年古歷十一月十二得一子取名阿布都里·哈里目。不久家俊商店被燒毀,他對子嘆曰:汝命運不佳,將僅有的產業悉遭火化,汝何來其遲也。后命名為馬來遲。
二、阿訇奇夢
世事蒼桑,馬來遲出生后其父馬家俊由“馬十萬”變為破落戶,安拉將馬來遲的童年安排在窮困中度過。八歲時被其父送到青海民和米拉溝朋友馬漢臣處,並在該地寺中學經。
送到該寺的頭天夜裡該寺阿訇做了一夢:一青龍盤於大殿,復騰躍院內松樹上,盤至樹頂面向南而舉。次日晨禮后阿訇游墳回到寺里,見一小孩扶大殿柱而盤旋。阿訇停步而視,小孩卻自樂其樂又去攀院內松至杈而坐向南遠望。阿訇大驚,這不是夢境復顯嗎?便疑惑思索走入房中,方知是馬漢臣,馬家俊前來送子。心中明白此子絕非常人,當下明白這一玄機。阿訇從此精教玉琢,經過十年光陰,學問非同小可。后又到河州老王寺教長太巴巴(西域傳教師)處深造,太巴巴受其父之託,對其十分關懷。馬來遲天資聰慧異常,完成大學功課,由太巴巴主持穿衣推薦到青海米拉溝及馬營烏拉下會清真寺任教長。后又在河州、廣河三甲集及東鄉任教長、從此踏上宣揚伊斯蘭的道路……
三、前往麥加
到了康熙二十二年由滿克來了一位篩海叫嘎咀蓋占拜爾請馬來遲到滿克朝覲,贈給他一手鐲為信物約定在麥加見面便獨自而去。他辭學後到達廣州、拜訪了伊瑪目·阿勒夫。他是廣州懷聖寺的教長,馬來遲向他學習了三個月的經典、阿拉伯的地理風俗方言等。臨行時伊瑪目·阿勒夫將獨生子伊斯哈格送給馬來遲為義子,侍奉他去朝覲。在人類象這樣將自己的孩子送給萍水相逢之人是罕見的,這種舉動也是常人難以理解的……
經過兩個月的行程到亞丁,登上葉門的國土。
他們來到一清真寺,向教長說明來意,教長便留他在寺,午後讓他領了晌禮,拜后教長抱出一部寺內珍藏的千年古經請殿內眾阿林頌讀,大家能誦但不知其意。馬來遲便上前取了首、中、末三冊逐一誦讀,他讀的流暢韻律優美,讀後講解其意對聽者的難慮做了明了的解答。眾人對他敬佩之至爭著與他握手,教長上前輕吻他的手以示沾吉懇留他做客。馬來遲在這裡也求見了一些葉門的名人學者,探訪了各大清真寺。
四、尋找篩海·嘎咀蓋占拜爾
歷經千辛萬苦,穿越荒涼的沙漠,終於到達麥加城。他們住進朝覲接待館,立即洗禮去了禁寺,朝拜夢寐以求的天房克爾白,親吻黑石。返回住處稍作休息便去周圍拱北尋找篩海·嘎咀蓋占拜爾,如此過了一周,找遍全城皆無所獲。一天,在一拱北門口見一白髮老人便上前拜問,老人說:嘎咀蓋占拜爾歸真已二百多年了。他們倆驚惑不已,白髮老人帶他倆到一凈境,在嘎咀蓋占拜爾墓前誦讀天經,張手做都阿時馬來遲手腕上的玉鐲閃閃發光。霎時,嘎咀蓋占拜爾顯現在墓旁,你看到這時已為不可思義,已為是神話。可只要你靜心思索這並不難理解,你會意識到這種超越,並為之感動,對安拉發之虔誠。嘎咀蓋占拜爾領他們去著名的虎夫耶道堂,到那后指著白髮老人說:這位篩海是穆罕默德·吉布尼·艾哈邁德·阿格勒。他德行超眾,修行高深,是當代管理伊斯蘭聖道的總伊瑪目,是安拉命給你的師傅。說完便隱沒,馬來遲方知領他來朝靚的是嘎咀蓋占拜爾的靈魂。當下心中默默贊誦安拉,賜他這種人們千載難逢的恩澤。這位篩海·嘎咀蓋占拜爾生前是品位高潔,是執掌虎夫耶道堂的大先賢。虎夫耶道堂聚當代名流篩海,學者三百多人,他們除了派人到世界各地宣教外,還直接授徒,來自各國的學徒竟達五千多人。學徒一般在道堂內學習三年畢業,並在阿拉伯國土的清真寺內實習執教一年,便回故鄉完結自己的使命。阿格勒篩海對馬來遲親自授受,馬來遲常隨導師身邊,對老人的智慧、德行如饑似渴的吮吸著,銘記於心。
馬來遲在道堂苦學三年,並每年都參加神聖地朝覲。此後阿格勒篩海帶他遊學於阿拉伯古國,對其心境,意志力加以磨練……
他到大馬士革、巴格達、開羅。在艾資哈爾大學他鑽研了哈乃菲、沙菲爾、馬力克、罕白力四大伊瑪目的教法學。
五、寶洞之遇
光陰荏苒,八年已逝。修行,通向道乘。阿格勒命馬來遲到七十裡外的希拉山洞修鍊,告訴來遲山間有一洞,此洞為穆聖曾靜坐之地,伊瑪目·麥赫杜姆,中國哈智前來領受大伊瑪目哈乃菲派的聖行道乘。囑咐完讓馬來遲閉目,當他睜眼時已到達希拉山,馬來遲心中讚歎師傅功修的高深,同時心中充滿自身對安拉的謙卑。馬來遲找到洞口,在洞口高念:倆一倆海,印蘭拉乎。穆罕麥德,熱蘇隆拉黑。接著喊了師傅囑咐的,只聽裡面說你進來。馬來遲便滿懷敬意地緩緩走入這漆黑的洞內,行之不遠眼前豁然開朗,霞光萬千,眼前一片光明……茂倆·麥赫杜姆將大伊瑪目哈乃菲的念頭(修行密訣)和遵行(修行之道)一一傳授給他,先哲麥赫杜姆在傳授時顯現,平時洞內只他一人。他每天只食椰棗幾枚,喝少量的潔水。他除了學完哈乃菲的全部念頭外,還學到納格什班迪耶、嘎吉忍耶和色海熱外熱頂耶的蘇菲主義學理,道行後下山。先哲茂倆·麥赫杜姆賜他:艾布·夫圖哈(開路者)的道號。馬來遲告別先哲回到虎夫耶道堂,始知在洞中已度過三個春秋。
六、坐靜、懺悔和游天房
師傅阿格勒命他做最後的功修,首先到天房內坐靜。馬來遲脫去一切衣著,裹上格米素(戒衣)恭恭敬敬的進入克爾白內。當他的第一夜晚,冥冥中只覺天空一聲霹靂,將下一巨大蜘蛛罩住他全身,他撞開蛛腹只覺得身體似被大水淹冰冷異常,定神細看,天下萬物盡收眼底,是那樣清晰,一切生靈、植物的形成過程閃電般呈現眼前。宇宙千變萬化隨著安拉的意志演變著……自己的思維是那樣的清晰。思維與宇宙一同運行,億萬的邏輯思維,無時間的超越和無限空間,只感覺人類的薄弱、簡單、死板、愚蠢。人類智慧所能達到的只是滄海滴水,在現有的時空中太局限了,要超越它才能獲得真正的大智慧……。他參悟著度過一周的靜坐,其後又遵師命去天房東北角悔罪室去懺悔,他雙手抓住哈桑、乎賽尼的金環,懺悔……只感到身心如甘露洗滌,慧眼看到了阿勒實、庫爾西、尕白高賽尼、奧艾地乃(諸天名稱,簡通之譯),他見到了宇宙之浩渺。星系外還有星系,宇宙外還有宇宙,永不知其際……此大小隻有創造者一一安拉知曉。懺悔的功修結束后,馬來遲去做周遊天房的修持。他這次進入天房時聽到誦經聲,他尋聲到西北角見五位身體均勻、容貌俊美的人圍跪著誦讀古蘭經。其中一人見他並拉著他入跪共誦,念畢做完都阿那五人霎時隱沒。馬來遲獨自漫步周遊天房七圈,並親吻了黑石返回……。
七、品升奧力亞
馬來遲回到道堂,篩海阿格勒一見他便道喜:今日拉你手的是穆聖。另外四個是四大索哈伯,師傅阿格勒同他進入道堂禮拜殿恭誦天經,誠贊穆聖。誦完白亞總努尼(穆聖容貌)時,寶洞的先哲茂倆·麥赫杜姆顯現,為馬來遲向安拉做了祈禱:篩海·艾布·夫圖哈,遜尼干旦散拉乎,杏熱乎力艾則子。做完便隱身而去。師傅阿格勒對馬來遲說:你今日品升外力,可替穆聖傳播伊斯蘭,你的生命貫穿著安拉的玄奧一一你的出生為繼承聖后海達耶通拉海同你父沾背;你前來朝覲,是先哲篩海·嘎咀蓋占拜爾之靈魂帶領;授密功者,茂倆·麥赫杜姆大先哲,功修的感應,天房三印證,了解萬物形成之奧秘;窺探宇宙之浩渺,先知聖靈之駕接。功修到此你應回歸故土宣播伊斯蘭,宣揚真理、智慧,使迷誤者走向大光明……馬來遲此刻心如大海之洶湧,他不願離開這神聖的土地,超越、智慧的導師,純潔的穆斯林,這晶瑩迷人的虎夫耶哲學宮殿,在這裡只覺深解生命的真諦,對安拉的認知,他流下難以言狀的淚水……超越的導師阿格勒命他前往天房的郊外,以便接受奇遇得到啟示,馬來遲奉命去了。一切一如既往,他深深地沉思著,默想著。不覺中嗡嗡的蜂聲打斷了他的思索,他隨聲望去只見一隻大蜂落於一顆樹上,眾工蜂在其周圍形成一團……他等待著、尋覓著導師所說的奇遇,久久地沒有絲毫異跡,他便沉重的返回。回到導師面前他訴說了自己所遇到的一切,卻沒遇到異跡。導師慈祥的說:你看到的就是我讓你去接受的啟示,那大蜂象徵你,工蜂為追隨你的民眾,大樹象徵你的故土。生活在你故土的人類祖先阿丹的子孫們,有的在尋找等待著伊斯蘭的信仰,你應去教導他們,召示真理,宣揚智慧,喚起他們對永恆的信仰……
八、為了真理
為了真理,馬來遲鼓起返回故土的勇氣。導師給他送八件禮物一一
(1)一把寶劍,劍身刻有“印那弗特哈那”的阿文,其意為中國伊斯蘭教的開路先鋒,暗示馬來遲的身份和品級;
(2)一枚金印璽,刻有“安達艾,依蘭討黑地,外力木爾賽攏,特勒米則乎,艾布·夫圖哈”阿文一段,其意為將一些人引領在安拉的獨一上的人是中國的馬來遲;
(3)贊聖經典《憫沙勒》,是保國安民的經典;
(4)經典《卯路提》,是贊主贊聖的詩歌經典;
(5)八百本經典;
(6)椰棗樹皮編織而成的拜氈;
(7)一件蘇菲(潔白質樸的羊毛長衫);
(8)天房幕幛。
臨行前導師說:你的經已起運,上岸就可收到。萬人相送,揮淚告別。行船二十餘日到達香港,行人散完,碼頭一片空曠,他等待這經書心中十分焦急。正在這時,他一轉身發現排放整齊的經書呈現在眼前。這是奇迹嗎?是,又不是。因為意念移物對於阿格勒這等超越的賢哲是輕鬆的。在廣州馬來遲和義子伊斯哈格去懷聖寺,教長阿勒夫父子團圓,馬來遲在這兒小住半月,便辭行北上。他行前阿勒夫請求他去世后要馬來遲為他主持葬禮,篩海·阿勒夫怎麼肯定自己會去世在馬來遲之前呢?他一定對自己的死亡有所領悟。能知未來過去的功能是全聰的安拉賜給他所意欲者的能典,也是對人類的一種召示……
九、華寺
馬來遲回到河州(今甘肅臨夏市,住了些日子便去青海宣教,青海的樹爾灣人信奉佛教,他們心地純樸氣質豪放。經馬來遲的辛苦努力,闡述真理,講解人生哲學終使他們信仰伊斯蘭教,遵從大能的安拉。人們在這裡建了一座清真寺,寺的建築風格集眾寺於一身,富麗堂皇,雕刻渲染,華美無比……眾穆民命名為“華寺”,稱馬來遲為“華寺老太爺”。
由於真理的號召,對人們智慧的啟迪,振海堡、巴澤喜(化隆),撒拉(循化)的人們都歸信伊斯蘭。這些藏族人,撒拉族人從此便世代信仰伊斯蘭教。不同的種族,不同的習俗共同信仰了同一種宗教,成為心靈,靈魂上共融的兄弟,這是一個奇迹……而這一工程的建築又是對真理的考驗……
去巴洋寨(青海化隆)宣教時,正值春旱,禾苗大量枯死。活佛、喇嘛、眾頭人率領群眾在巴澤喜大寺院舉行佛事祈雨,時過半月,無一滴可下,人們無可奈何的流露著命運的悲慘……在無計可使的情況下人們要華寺老太爺祈雨,有人還說你傳的宗教若是真的,定會取來祥雨。果真如此,我等定歸信你傳的教門。老太爺毫不推辭,便朝天房方向念《古蘭經》之〔黃牛章〕虔誠地向普慈、弘慈的安拉祈禱著,只見空中片片流雲而來,慢慢密集,不一會兒大雨嘩嘩而降。巴洋寨的活佛說此雨乃他所為,輩輩虔信佛教的人們對華寺老太爺不以理會,他並不居功。可這雨越下越大,連續下了三天,有成災之勢。人們恐慌,活佛使盡法術,雨仍傾盆而下。人們請求老太爺止雨,老太爺朝天房恭誦《古蘭經》之〔日出章〕、人祖阿丹的請罪篇,抬手做完都阿,片刻間雨停雲散烈日出現。
聖潔的老太爺在大能的安拉的意欲中顯示了這一“克拉麥提”(異能),好像被傷害了的僧人們設計殺害華寺老太爺,他只好前往循化的卡爾崗山區。
十、飛越黃河
華寺老太爺到了循化黃河邊上,黃河水漲,後面十幾個膘悍之人執刀馳馬追來,此時河邊二十八工藏族迎接活佛過黃河。其他人不讓渡船,這時老太爺騎上馬,叫隨從抓住馬尾漂浮水面而過。兩岸民眾及追殺者驚詫不已,追殺者不由驚嘆“此乃真人”。當下循化八工的民眾歸順伊斯蘭,對岸的藏民說:你志氣高明,你再給我們顯個神通我們就歸順你的教。隨後太爺把拜毯鋪在黃河水面跪在上面漂流,漂過二十八工,二十工的藏民歸順了五工,叫外五工。
老太爺對這些教民由淺到深逐步宣講伊斯蘭教義,將文明帶給這兒的民眾,人們不能不認為這是他們的福氣。老太爺最初只要求他們念一遍清真言就承認為穆斯林,有了伊斯蘭的信仰,就讓他們愛惜自己的身體,珍惜生命。老太爺讓他們改掉不穿褲子的習俗,注意個人衛生,經常洗手、臉發展到伊斯蘭的大小凈。然後禮拜,齋戒、交天課、朝覲,修持自己的靈性。
在保安梧桐庄,太爺宣教時處處受到抵制,一日一藏民請太爺吃飯,帶著惡意的他們為侮辱老太爺殺死豬崽擺到桌上叫太爺吃,太爺做了個都阿,死豬崽變活叫了幾聲跑了。面對此景人們驚訝萬分,紛紛認為這是:穆斯林的阿來海(活佛),在這一奇迹的感召下全庄人集體歸順伊斯蘭。
十一、伊瑪目·阿勒夫歸真
時間一天天流逝,一日老太爺午睡醒后說他去廣州為懷聖寺的教長篩海·阿勒夫送葬。他為阿勒夫洗了屍,並按以前的囑咐給他領了殯禮並用船送到兩條水路的香州前山地區埋葬,並決定在那裡為他修拱北。你也許會說這不可能,可只要你滌心靜思,想一下對時空的超越,一切就會明白,把你的思維伸展到更多層次的思維中去,這一切對你會變得異樣明了,清楚,容易理解。
後來,從廣州傳來老太爺為篩海·阿勒夫送葬的事,傳得優美、動人、神奇……追隨這位大顯“克拉麥提”(異能)的先哲老太爺馬來遲的人越來越多了。
後來老太爺在北京牛街清真寺做了幾年的教長,繼而在全國繼續著他的使命。回到家鄉住了一段時間後到東鄉椒子溝的地方傳教,鄉民給老太爺端上煮熟的雞,太爺對著雞做了都阿,雞變活跑到院中。太爺到西鄉馬蓮灘念“亥請”,眾人買了一隻羊宰了,太爺告訴眾人這羊吃不得,大家才問明:這羊是一位漢族老太婆養的,大羊死了,小羊是老太婆用豬奶餵養的,這事在當地影響很大。在康樂八擔溝這裡乾旱少雨,莊稼每年收成不好,大家請求太爺做個好都阿,太爺到他們寺中念了求祈,對他們說:今年你們收拾莊稼后算一下能打多少。莊稼成熟后每個朵子打了八擔糧食,從此此地叫做八擔溝。
十二、華寺老太爺歸真
八十六歲的篩海,華寺老太爺馬來遲歸真於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古9月8日,9日安葬禮。賢哲的宣教使命完成了,追隨他的人最盛時達二十餘萬,遍及廣州、武漢、河南、陝西、雲南、貴州、北京及蘭州、河州、洮州、岷州、甘州、肅州、涼州、西寧、西馬營、撒拉八工外五工等地。這些大至省小至村的地名人們記得很清楚,對不信奉伊斯蘭的人們,他從不偏激,始終強調他們也是安拉的被造物,人祖阿丹的後裔,安拉的奴僕,應以禮相待,以便他們遵行真道。
這樣宏偉的建築,難以理解嗎?這並不難理解,因為並非每個通道者都能從自身修行中獲得才能,並不是每個人都具有宗教天賦,這就是說並非人人都能得到安拉的特恩,所以人們應力行穆聖的一切,學習先哲,學者們的修行,求助他們那偉大的天才,超越的智慧,使我們能夠打開自己的心扉,通過過體驗而獲得它,使自身得到豐富的發展……以便對安拉更為謙恭,順從。
賢哲馬來遲老太爺超越自我,超越了文化,超越了時空與人類、自然、宇宙融合。
人類偉大品格閃耀在賢哲馬來遲的身上,萬民敬仰著他,紀念著他,在他的引導下接受真理,信奉正道……
後記
華寺老太爺在國內外求學傳教很辛苦,他傳播伊斯蘭教三十三年之久。有確鑿的歷史記載,而民間忠實的追隨者們對自己的導師的點滴之事是清楚的,甚至超過對他們自己,因此,本傳奇中的敘述是可靠的。在甘肅省臨夏市聶家莊居住著賢四子的後裔,還珍藏著太爺的遺物——克爾白幔帳(約四平米),白毯(從麥加帶來的椰棗樹皮編織),鞋一雙,經卷幾部,格米素,扇子等。

導師風采


馬國寶
華寺門宦
華寺門宦
道號為算亥班·哲則巴提,是華寺門宦第二代教主。生於雍正二年(1724年),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去包頭給教徒干“爾曼里”時生病,於六月十八日歸真,享年49歲,葬於包頭老墳。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一七六六年)馬來遲把教權交給了其第三個兒子馬國寶,人稱“三太爺”,馬國寶留有精華清真經(滿克送的經)五本(《克石夫力艾斯熱勒》、《曼那給布豪欣耶》、《則熱爾親塔裡布》、《穆布哈門舍熱爾提》、《哈蘇耐力哈誰奈》)及有關寶物。
馬玉清(三師父)
華寺門宦
華寺門宦
道號為哈智·舍勒芬吉尼,是中國伊斯蘭教蘇菲主義華
寺門宦第八輩教主,生於1920年2005年臘月初二下午歸真,享年85歲,葬於華寺拱北。又名“三師父”(華寺門宦第七輩教主穆罕默德·艾比里富圖黑·哈智·艾布白克爾·馬顯福太爺的三兒子),是華寺門宦第八輩教主。他在執教期間,高舉“憑經立教、真傳實授”的偉大旗幟,明揚念、禮、齋、課、朝五樁天命,廣泛傳揚沙孜林耶教門,使華寺門宦得到了空前的鞏固和發展。
馬玉清教主性格堅毅、果敢,為人謙和、平易近人,處事幹練,深得教徒敬仰,都讚揚他不愧是華寺老太爺的第八輩的堅強接班人。他對待教徒就像對待家人一樣,不管教徒有什麼要求,只要是合乎教門的事,他都毫不推辭,凡請必應,逢請必到。在林彪、四人幫肆虐的年代,他被迫遷往臨夏縣,為了不受到迫害,他經常出入於高山峻岭之間,坐靜潛心學習研究伊斯蘭教各種經典,參悟真主造化之大能,這不僅使他獲得了淵博的知識,陶冶了心靈,還造就了他堅毅果敢的性格,為宣揚華寺門宦教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真主的意欲下,教門的春風又吹起來了。馬玉清老人家不負眾望,懷著復興華寺門宦的偉大志向,奔赴各地宣揚沙孜林耶教門,使一些不明教理的人重新回到了華寺的大門裡,他不辭辛勞,只要是有利於教門的事,他都事必躬親,發展了眾多穆勒的,其教徒遍及新疆、青海、寧夏、平涼、天水、蘭州等地和臨夏各地,被教徒親切地尊稱為“三師傅老人家”。
1994年,他奉主命朝覲,完美了五功。他生前為華寺門宦培養了大批阿林學者,明揚“舍勒爾其”,引領穆勒地入在“妥熱蓋其”道路裡邊,為華寺門宦的復興和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成為華寺門宦一代宗師,受到廣大教徒及信教群眾的敬仰和愛戴。
馬敬章(四師父)
華寺門宦
華寺門宦
道號為哈智·白哈文吉尼,馬玉清四子,生於1964年。2003年古歷十一月二十五日被其父馬玉清任命為接班人,成為華寺門宦第十代傳人(按輩份為第九輩,因馬顯福、馬顯維同輩,論傳教順序為第十代傳人),也是中國虎夫耶支系——沙孜林耶第46代傳人,任命儀式上受到臨夏市統戰部、市宗教局領導的到場鼓勵,同時受到甘肅、青海、新疆、寧夏等地數萬教徒的恭賀。
他早年求學於臨夏著名學者馬真阿訇門下,學習了阿拉伯文、波斯文等語種,精通阿語、波斯語和土耳其語,尤其擅長蘇菲學,是當代難得的品學兼優學者。
曾在上世紀90年代州市宗教部門的見證下,成功翻譯了華寺門宦始祖馬來遲太爺親自用阿語、波斯語、土耳其語混合編修的經典,成為臨夏地區唯一譯成該經的學者,備受矚目。
曾在積石山居集大寺、臨夏香匠庄清真寺、臨夏馬集大寺、東鄉吾麥斯大寺、臨夏新集大寺、營灘大寺、積石山崖窪大寺、三甲集西大寺開學任教,在臨夏縣開學時最多收錄阿訇60餘位,滿拉更是甚多,教育培養了眾多阿林學者,他兩次朝覲,感悟了伊斯蘭大道,受到各地教徒的擁護和愛戴。

教眾分佈


教眾約15萬人,主要散居於甘肅臨夏西、南兩鄉、廣河三甲集、和政買家集、牙當、大小南岔,青海循化、西寧,寧夏銀川及新疆烏魯木齊等地。(馬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