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岑的結果 展開

漢語漢字

岑是一個漢語漢字,拼音讀作cén,本義是山小而高,出自《說文解字》。古國名,《正字通》: “…今 梁國有岑亭。”此外,岑還是一個姓氏,如唐代著名詩人——岑參

常見組詞有岑嶺、梅岑、雲岑、苔岑;常見成語有誼切苔岑、寸木岑樓、岑樓齊末、異苔同岑。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筆順演示 2張
字形對比、筆順演示

基本釋義


岑
1. 小而高的山。
2. 崖岸。
3. 〔~寂〕寂靜,寂寞。
4. 〔~~〕形容煩悶。
5. 姓。

詳細釋義


岑 cén
〈名〉
● ● (形聲。從山,今聲。本義:小而高的山)
● ● 同本義 [small but high hill]
岑,山小而高也。——《說文》
可使高於岑樓。——《孟子》。注:「岑樓,山之銳嶺者。」按,謂山之層疊似樓也。”
未始離於岑。——《莊子•徐無鬼》。注:「岸也。」
飲青岑之王醴兮。——張衡《思玄賦》
托九成之孤岑兮。——馬融《長笛賦》
● ● 又如:岑嶅(多小石的山);岑立(如山聳立)
● ● 古國名 [Cen state]
岑,國名。…今 梁國有 岑亭。——《正字通》
● ● 姓
詞性變化
岑 cén
〈形〉
● ● 高 [high]
古觀岑且寂,幽人情自怡。——皮日休《三宿神景宮》
● ● 又如:岑樓(高樓);岑銳(山高銳的樣子)
● ● 山石險峻的 [high and precipitous]
觸岑石兮。——《楚辭•逢紛》
● ● 又如:岑石(高銳的山石);岑峭(陡峭險峻)

字源演變


岑
形聲字。本義為小而高的山,泛指山。睡虎地秦簡和馬王堆帛書中,岑字的山旁均在下部,與小篆及楷書不同。《文選·馬融〈長笛賦〉》:“托九成之孤岑兮,臨萬仞之石溪。”引申為高。《孟子·告子下》:“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樓。”唐皮日休《三宿神景宮》:“古觀岑且寂,幽人情自怡。”又引申為山頂。晉陸機《猛虎行》:“靜言幽谷底,長嘯高山岑。”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山小而高。從山,今聲。
說文解字注
山小而高。
山小而又高。
從山。今聲。
從山。今聲。

康熙字典

《寅集中》《山字部》
《廣韻》鋤針切。《集韻》《韻會》《正韻》鉏簪切。?音涔。《說文》:山小而高。《謝靈運·登臨海嶠詩》:明登天姥岑。《張衡·南都賦》:幽谷嶜岑。《注》:嶜岑,峻極貌。
又國名。《正字通》:周文王封異母弟燿之子渠為岑子,今梁國有岑亭。
又姓。望出南陽。《風俗通》:古岑子國之後。後漢有岑彭,明岑義。
又《集韻》牛錦切,吟上聲。崖岸也。《莊子·徐無鬼》:未始離於岑。

音韻集成


方言集匯
◎ 客家話:[梅縣腔] cem2 [海陸豐腔] cem2 [客語拼音字彙] cem2 [東莞腔] sam2 [客英字典] cem2 kim2 [台灣四縣腔] cem2 [寶安腔] sam2 cem2
◎ 粵語:sam4
上古音系
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sɡrɯm
廣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鋤針侵B侵B平聲三等開口侵B下平二十一侵dʐʱi̯əmdʒĭĕmdʒjəmdʒiemdʒɣiɪmdʐɯimdʐjimchen2zrimdrym山小而髙又姓出南陽風俗通雲古岑子國之後後漢有岑彭鋤針切九
蒙古字韻
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音譯音譯 修正音譯 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ꡄꡜꡞꡏcʰimdʐəm平聲
中原音韻
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穿侵尋開侵尋陽平開口呼tʂʰəm
洪武正韻牋
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鋤簪二十侵平聲
分韻撮要
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十七金錦禁急陽平山小而高者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香岑、同岑、岑銳、苔岑、嶔岑、岩岑、寒岑、玉岑、岑嶺、危岑

相關成語

誼切苔岑、寸木岑樓、岑樓齊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