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國鄉
黑龍江訥河市下轄鄉
孔國鄉名來源於駐地孔國屯名。“孔國”,為達斡爾語“孔郭伯爾科”的簡稱。孔國、大哈力(今兆麟屯)等屯落,為清順治初年(1644—)遷來的達斡爾族郭貝爾氏(亦寫作郭博勒 氏)所建。中華民國初期,1919年後達斡爾族人陸續遷出,遂為漢族居住區,隸屬訥河縣第五區管轄。東北淪陷后,初隸龍河鎮區,后改設孔國村,是抗日游擊區之一。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后,1946年底設置第四區,1955年5月改為忠孝區。1956年4月,撤區劃鄉,設置孔國、仁愛、忠孝3個鄉。1958年9月,將3個鄉合併成立孔國人民公社。1966年8月,將西部區域劃出設置進化公社。1976年將孔國公社更名為立新公社,1980年恢復孔國公社名稱。1984年4月,改為孔國鄉。
孔國鄉南境瀕臨訥謨爾河,地勢北高南低,土壤肥沃。是全市重點產糧區之一。南部沿河草原,出產苫房草和飼草。鄉辦工業有磚廠、澱粉廠等,1992年鄉企總產值1170萬元。全鄉共轄隆昌、文明、德寶、兆麟、四清、雙發、孔國等7個村。1992年末全鄉總人口2.1萬人。鄉政府駐地孔國村。
全鎮截止2016年區劃詳情
統計用區劃代碼 | 城鄉分類代碼 | 名稱 |
230281201200 | 220 | 隆昌村村民委員會 |
230281201201 | 220 | 文明村村民委員會 |
230281201202 | 220 | 雙發村村民委員會 |
230281201203 | 210 | 孔國村村民委員會 |
230281201204 | 220 | 兆麟村村民委員會 |
230281201205 | 220 | 德寶村村民委員會 |
230281201206 | 220 | 信義村村民委員會 |
230281201207 | 220 | 忠孝村村民委員會 |
230281201208 | 220 | 長安村村民委員會 |
230281201209 | 220 | 三星村村民委員會 |
230281201210 | 220 | 滿倉村村民委員會 |
230281201211 | 220 | 仁愛村村民委員會 |
孔國鄉南境瀕臨訥謨爾河,地勢北高南低,土壤肥沃。全鄉總面積17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萬畝,是全市重點產糧區之一。南部沿河草原,出產苫房草和飼草。全鄉共轄隆昌、文明、德寶、兆麟、四清、雙發、孔國等7個村。1992年末全鄉總人口2.1萬人。
境內雙發村的“孔國雙發清墓”,據出土的隨葬品和棺頭滿文等,初步認定為達斡爾族郭貝爾氏某夫婦合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