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寧路街道

建寧路街道

建寧路辦事處是南京市鼓樓區下轄的一個街道辦事處,地處江蘇省南京長江大橋南端,以建寧路為中心軸線,東到中央門立交橋,與玄武區相臨,西至閱江樓景區,北以鐵路為界,南至金川河,與中央門街道相毗鄰。轄區面積2.4平方公里,下轄新民路、城河村、四平路、工農新村、濱江花園、安樂村6個社區居委會,常住居民16102戶,50264人。街道地處“南京市第三商圈”的中心地帶,也是“濱江核心發展區、南京跨江發展的中心輻射區”的重要環節,轄區內有金橋、玉橋、鑫橋、紅橋、華東國際鞋革城、大方國際家居、金海市場等十多家大市場構成南京“第三商圈”主體。轄區交通發達,境內主幹道建寧路全長約二點七公里,寬四十米,由東向西橫貫轄區,建寧路街道又緊臨南京長江大橋,是貫通南北的交通樞紐,轄區內聚集了西站貨場、聯運公司、中鐵快運等眾多物流企業,使建寧路街道成為江南江北物資聯繫的大通道,成為南京城市跨江發展的重要樞紐。街道先後獲得了全國和諧建設“自主創新”先進街道等30餘項市級以上榮譽。

概況


南京市鼓樓區轄街道。地處南京長江大橋南端,以建寧路為中心軸線,東至中央門立交橋與玄武區相鄰,西至閱江樓景區,北以鐵路為界,南至金川河與鼓樓區相望。陸地面積2.12平方千米,戶籍人口15506戶42464人(2010年)。轄8個社區。

沿革


1988年由四所村街道和興中門街道部分居委會組建建寧路街道。1996?年,面積2.4平方千米,人口4.3萬,轄柵欄門、曉街、義民新村、四平路、大橋南路一段、大橋南路二段、大橋南路三段、新民村、新民路、長平路、頭所村、五所村一段、五所村二段、五所村三段、安樂村一段、安樂村二段、安樂村三段、安樂村四段、工農新村一段、工農新村二段、城河村、建寧路、808庫23個居委會。
2004?年,面積2.46平方千米,人口46256人,轄新民村、城河村、五所村、工農新村、四平路、安樂村、濱江花園、金川花苑8個社區,辦事處駐新民路142號。2009年,陸地面積2.12平方千米,戶籍人口15142戶42337人,轄城河村、工農新村、安樂村、四平路、濱江花園、新民路6個社區。2013年劃歸鼓樓區管轄。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20106011:~002 111濱江花園社區 ~003 111工農新村社區 ~004 111四平路社區 ~005 111新民路社區 ~007 111城河村社區 ~008 111安樂村社區 ~009 111五所村社區 ~010 111金川花苑社區
【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20107004(6個社區):~002 111濱江花園社區 ~003 111工農新村社區 ~004 111四平路社區 ~005 111新民路社區 ~007 111城河村社區 ~008 111安樂村社區

經濟發展


街道一角
街道一角
2008年,街道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動社會事業發展,實現經濟穩步較快增長,城市面貌有較大改觀。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37億元,完成年計劃的107.6%;全口徑財政收入1.31億元,地方財政收入7383.58萬元;固定資產投資4.49億元,完成年計劃的128.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19億元;利用內資5.3億元;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2.4萬元。鐵路北街夜市是街道為解決轄區佔道經營攤點和下崗失業人員就業而設置的疏導攤點群,攤主由下崗失業人員、低保戶、雙失雙下人員和“4050”人員組成。隨著城市管理要求的日益提高,夜市攤點管理暴露出許多問題。街道為加強夜市日常管理,落實文明長效化建設機制,推行實施“9個統一”規範經營:一是統一製作新型餐車和貨架,成線成片、整齊化一。統一配備燈光亮化設施,美化亮化夜市環境。統一配置衛生設施,一攤一桶,並增配保潔員,保證垃圾隨產隨清。持證上崗,亮證經營,統一製作含有攤位證和健康證的經營牌,接受群眾監督。統一加強對經營者考核與管理,促進經濟發展。

黨建工作


黨務知識培訓
黨務知識培訓
街道工委按照區委《關於加強地區黨建的意見》精神,打造“四個三”工程,形成一街一特、一居一品的地區黨 建特色。一是堅持“三個到位”,增強做好黨建工作的責任感。思想認識到位,將黨建工作當作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大事、特事來抓。領導責任到位,形成書記主抓,分管副書記、組織委員具體抓,企業、社區黨組織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的組織機制。輿論宣傳到位,廣泛宣傳黨建工作對促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促進轄區和諧穩定的作用和意義,形成人人關心黨的建設、支持黨的建設的濃厚氛圍。做好“三個狠抓”,夯實黨建組織基礎。1.狠抓組織建設,採取大建黨委(總支)、中建支部、小建小組的原則,加強“兩新”組織建黨工作,使黨的工作擴展到地區的各個角落。狠抓制度載體建設,建立健全黨建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流動黨員管理辦法、黨員議事規則、黨員救助、發展黨員等制度,幫助和支持社區黨組織建立“四室三站一中心一廊一電話”等服務載體。狠抓隊伍建設,每月召開一次黨建工作例會,研究、商討工作中的難點疑點問題;定期舉辦黨務知識培訓,分批選送黨組織負責人到各級黨校輪訓,加強對黨務後備幹部的培養選拔,建立後備黨務幹部檔案,落實培養責任人。

便民服務


送醫進社區
送醫進社區
街道為最大限度發揮社區的服務功能,使其真正成為居民的溫馨家園,推行5個方面的“特殊服務”。一是延時 服務。充分考慮到居民工作、生活規律將每天上午的工作時間延長到14:00,下午的工作時間延長到18:30。實行延時服務后,極大方便了居民的服務需求,增進了社區與居民的友誼。二是上門服務。對社區特殊群體,如高齡老人、大重病人和殘疾人到社區辦理事務不方便的,社區工作者主動上門服務,並定期上門了解其需求。三是預約服務。對白天工作特別忙或工作時間不固定、長期出差在外地的居民,社區實行預約服務,居民打電話到社區約好時間,無論是社區工作時間段還是非工作時間段,只要約定時間,社區工作者都會在社區等候。四是“一站式”服務。居民群眾到社區辦理有關行政事務,能在前台辦理的,當場辦結。對多環節、跨部門的工作事項,在前台實行“一口受理”,受理后,在後台優化流程,街道相關部門科室之間協調辦理。辦理結果再由前台實行“一口回復”,決不讓居民群眾多跑路,跑冤枉路。五是雙休日正常服務。社區公共服務站堅持雙休日正常為居民群眾提供服務。

社會保障


救助服務
救助服務
街道從低收入人群特點出發,不斷規範低保救助程序,探索陽光救助工程,形成了一套科學規範的低保救助體系。一是量化管理。將低保管理量化為“三關、兩公示、四審核”。“三關”:.群眾測評關,凡申請享受低保的家庭 戶,社區適時召開居民代表、樓幢長會議,測評是否符合條件。社區低保審核小組關,在群眾測評關通過後,社區低保審核小組成員走訪調查,形成是否上報申請的意見。街道聯審關,在接到社區上報低保申請的7個工作日內,街道聯審小組成員2次上門走訪、調查、核實,聯審通過後上報區民政部門審批。“兩公示”:第一次公示為社區審核通過後,擬上報街道前進行公示;第二次公示為區民政部門審批后,社區及時在公告欄中公示,全程接受居民群眾的監督。“四審核”:即月審、季審、半年審、年審。二是數字化救助。建立五大類低保戶、低保邊緣戶等困難家庭救助需求評估體系,即困難狀況評估、困難因素評估,同情程度評估、已救助程度評估、參加公益勞動評估。每一類細分為若干小項,根據低保戶家庭的實際情況進行酌情打分,通過得分多少科學的評判出每戶低保家庭的實際困難程度,避免了“隨意救助、重複救助、關係救助以及不參加公益勞動而繼續享受低保”等不良救助行為的發生。2008年,街道先後接受中央、省、市民政部門的調研和驗收,新民路社區還榮獲全國低保工作示範社區稱號。

所獲榮譽


榮譽稱號榮獲時間
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街道200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