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剡的結果 展開

漢語漢字

剡,現代漢語規範二級字,普通話讀音為yǎn、shàn,最早見於秦代小篆,在六書中屬形聲字。在讀作yǎn時,剡字的基本含義為削,刮,如:剡木為楫;引申含義為尖,銳利,如:曾枝剡棘。在讀作shàn時,剡字的含義為水名、古縣名。

字源演變


剡字初見於《說文》,形聲字,從刀炎聲。其字源演變如下圖:
剡的字源演變圖
剡的字源演變圖

詳細釋義


拼音詞性釋義英譯例詞例句
yǎn動詞削;削尖sharpen剡章(削牘寫成奏章。泛指寫奏章);剡麻(綴緝麻縷)剡,銳利也。——《說文》
舉,舉起lift up視可,司間,案欲剡其脛而以蹈秦之腹也。——《荀子
舉薦recommend剡薦(上書舉薦)
形容詞銳利sharp剡利(銳利);剡鋒(銳利的鋒刀)曾枝剡棘,圓果搏兮。——《楚辭》
shàn名詞古縣名(西漢置,在今浙江嵊縣西南)Shan county剡中(剡縣一帶);剡客(指東晉戴逵。后泛指隱士)
水名,即 剡溪(在浙江省曹娥江上游)Shan River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詩
參考資料: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銳利也。從刀炎聲。以冉切。
說文解字注
(剡)銳利也。釋詁曰。剡、利也。毛詩假借覃爲之。大田曰。以我覃耜。毛曰。覃、利也。釋詁文也。按此二篆古本當作利剡也、剡利也。二字互訓。從刀。炎聲。以切。八部。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以冉切,音琰。《說文》銳利也。從刀,炎聲。《易·繫辭》剡木為矢。《前漢·賈誼傳》剡手以沖仇人之胷。《注》剡,利也。
又斬也。《荀子·強國篇》安欲剡其脛。
又《玉篇剡剡,光貌。《屈原·離騷》皇剡剡其揚靈。
又剡剡,身起貌。《禮·玉藻》弁行剡剡起屨。《注》急行欲速,身屨恆起也。
又剡覃音義同。《詩·小雅》以我覃耜。《張衡·東京賦》介馭閑以剡耜
又《唐韻》《集韻》《韻會》時染切,音冉。縣名,在會稽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
中國台灣
中國台灣
中國香港
中國香港
日本
日本
韓國
韓國
參考資料:

書寫演示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
參考資料:

書法欣賞

篆書-說文解字-《說文解字真本》
篆書-說文解字-《說文解字真本》
隸書-佚名-《書法字典》
隸書-佚名-《書法字典》
草書-蔡襄-《墨緣堂藏真》
草書-蔡襄-《墨緣堂藏真》
行書-文徵明-《剡藤湘竹》
行書-文徵明-《剡藤湘竹》
楷書-歐陽詢-《戲鴻堂法帖》
楷書-歐陽詢-《戲鴻堂法帖》
參考資料: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字形韻書聲調韻目字母聲類開合等第清濁反切擬音索引
廣韻次濁以冉切/時冉切0jæm333.22
全濁時染切/以冉切ʑjæm335.33
集韻次濁以冉切0iæm450.2.2
全濁習琰切ziæm450.7.3
全濁疾染切dziæm451.5.4
船/常全濁時染切dʑiæm451.10.6
韻略以冉切1.2
時冉切5.1
增韻以冉切1.2
時染切5.1
中原上聲廉纖全清iɛm1.9
中州上聲廉纖葉苦上聲6.5
洪武次濁以冉切oiem1.2
全清失冉切ʃiem3.7
參考資料:

中古音系

時代聲韻系統名稱韻部聲母韻母
南北朝宋北魏前期鹽添嚴凡jiɑm
南北朝北魏後期北齊鹽添嚴凡jiɑm
南北朝齊梁陳北周隋鹽添嚴凡jiɑm
隋唐擬音/高本漢系統i̯ɛm
隋唐擬音/王力系統jǐɛm
隋唐擬音/董同龢系統jæm
隋唐擬音/周法高系統iæm
隋唐擬音/李方桂系統jiäm
隋唐擬音/陳新雄系統ǐɛm
參考資料:

用法搭配


剡銳、剡剡、剡薦剡中平剡、刳剡、剡鋒、剡客、奏剡、剡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