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夢縣

湖北省孝感市轄縣

雲夢縣,隸屬湖北省孝感市,是武漢城市圈重要組成部分,位於湖北省中部偏東、江漢平原東北部,介於東經113°37'~113°52',北緯30°45'~31°12'之間,面積604平方千米,屬副熱帶季風氣候區,截至2020年6月,雲夢縣下轄9鎮、3鄉,常住人口53.68萬人(2017年)

雲夢因水而得名,西魏大統十六年(550年),置雲夢縣。漢丹鐵路、316國道、漢十高速鐵路、漢十高速公路、漢宜公路穿過雲夢縣,境內存有著名的楚王城遺址,出土有睡虎地秦墓竹簡等文物。

雲夢縣是全國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縣、南菜北運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和蔬菜病蟲全程綠色防控試點縣,湖北蔬菜主產區之一、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縣、全國蔬菜標準化生產示範縣、國家級蔬菜綠色高質量高效創建示範縣、全國高標準平原綠化先進縣,湖北省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

2018年,雲夢縣地區生產總值260億元,財政總收入19.74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3.5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可比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5億元,外貿出口1.9億美元;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06元,增長7.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93元,增長7.5%。

歷史沿革


雲夢古時屬荊州之城,周為雲夢荊州澤,春秋時屬鄖國,戰國時屬楚國。
自秦至魏、晉、南北朝,一直屬安陸縣。
南北朝西魏大統十六年(公元550年),分划安陸縣南境設置雲夢縣,縣治在雲夢城。
北宋熙寧二年(1069年),省雲夢為鎮併入安陸縣,元佑元年(1086年),復立雲夢縣。
宋宣和元年(1119年)升安州為德安府,雲夢縣隸屬德安府。
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起義軍在湖北建立政權,改雲夢縣為固州。
清順治二年(1645年),清軍佔領后復立雲夢縣。
中華民國建立,廢府設道,雲夢縣屬湖北省江漢道。1926年廢道,直隸於省。
1932年,湖北省設11個行政督察區,雲夢縣屬第五區(區署駐隨縣,1936年起改稱第三區),直到解放。
1948年4月,建立的雲孝人民民主縣政府,隸屬中原解放區江漢區鄂中專署。
1996年,雲夢縣面積604平方千米,人口約55.9萬人。轄9個鎮、3個鄉,轄9個鎮、3個鄉:城關鎮、義堂鎮、曾店鎮、吳鋪鎮、伍洛鎮、下辛店鎮、道橋鎮、隔蒲潭鎮、胡金店鎮、倒店鄉、沙河鄉、清明河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雲夢縣常住總人口571591人,其中:城關鎮109829人,義堂鎮49547人,曾店鎮40801人,吳鋪鎮40443人,伍洛鎮39772人,下辛店鎮64877人,道橋鎮30782人,隔蒲潭鎮60993人,胡金店鎮33506人,倒店鄉29016人,沙河鄉39500人,清明河鄉32525人。
2004年末,雲夢縣總人口570755人,轄義堂、曾店、吳鋪、伍洛、下辛店、道橋、隔蒲潭、胡金店、城關9個鎮和倒店、沙河、清明河3個鄉,共有25個居委會、270個村委會。2005年末,雲夢縣轄9個鎮、3個鄉,24個居委會、270個村委會。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雲夢縣常住總人口524799人,其中:城關鎮137873人,義堂鎮40180人,曾店鎮31059人,吳鋪鎮28399人,伍洛鎮35006人,下辛店鎮47870人,道橋鎮21978人,隔蒲潭鎮51137人,胡金店鎮27439人,倒店鄉27222人,沙河鄉31241人,清明河鄉24697人,雲夢縣經濟開發區20698人。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雲夢縣境位於湖北省中部偏東、江漢平原東北部,縣境北接安陸市、西界應城市、南望漢川市、東鄰孝南區。縣境處於東經113.37'—113.52',北緯30.45'—31.12'之間,縣境南北間距52.8公里,東西間距19.8公里。

地形

雲夢縣地形形態簡單,可統稱為平原。全境地勢北高南低,高差不大,最高處為境東北的楓梓崗,海拔76.2米,最低處為縣東南的北湖垸,海拔19.0米。

氣候

雲夢縣屬副熱帶季風氣候區過渡性氣候帶,四季分明。全縣年均氣溫16℃,年均日照量1993.6小時,年均降雨量為1074.5毫米,無霜期年均為247天。

水文

雲夢縣共有大小河流9條,主要有府河、漢北河兩大水系。府河經安陸自雲夢縣境西北流入並縱貫雲夢全縣,境內流程54公里。漢北河橫穿縣南端,流程5.2千米。境內湖泊建國初有27處,面積27685畝。

自然資源


雲夢地勢平坦,土質肥沃,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光照充足,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尤以岩鹽、芒硝、石膏為主,俗稱“雲夢三寶”。

土地資源

截至1995年,全縣國土面積為604平方公里,是湖北省面積最小的縣,人均土地0.1公頃。其中,耕地面積37萬畝,占國土總面積的41%;園地面積2156畝,占國土總面積0.2%;林地面積3540畝,占國土總面積的0.4%;城鎮村莊工礦用地9.05萬畝,占國土總面積的10%;交通道路用地面積1.5萬畝,占國土總面積的1.6%;水域面積39.7萬畝,占國土總面積的43.8%;未利用土地2.78萬畝,占國土總面積的3%。

礦產資源

截至1995年,雲夢縣境內發現的礦產6種,佔全省已發現礦產136種的4.4%。全縣已探明儲量的礦產有3種,其中石膏含量為50一95%,儲量1048.5萬噸;,岩鹽氯化鈉含量為49.41一865%,儲量107709萬噸;芒硝含量為40一-80%,儲量5359萬噸。
截至2000年,雲夢縣境內發現的礦產6種,佔全省已發現礦產136種的4.4%。全縣已探明儲量的礦產有3種,其中石膏含量為50一95%,儲量1048.5萬噸,岩鹽氯化鈉含量為49.41一865%,儲量107709萬噸;芒硝含量為40一80%,儲量5359萬噸。

生物資源

截至1995年,雲夢林業資源為人工種育林及四旁植樹,主要樹種除本地楊柳楝桑榆槐桃梨外,還引進了法桐、水杉、池杉、落羽松和樟樹等。雲夢是全國高標準平原綠化先進縣,全縣森林覆蓋率達17.2%。縣境中藥材資源有52類,165個種類,主要有桑椹、艾葉、元花、麥冬、枸杞、女貞子、益母草等10多個品。
雲夢動物資源畜禽養殖以雞、鴨、豬、牛最為普遍,馬、羊、兔、鵝也有少量養殖。80年代鵪鶉、虎皮鸚鵡在全縣大批量養殖,成為地方經濟特色之一。全縣水生資源大多為魚類,主要有鯽魚、鱅魚、鯉魚、鰱魚、草魚等。境內野生動物有4綱9目10科46種,主要有草兔、刺蝟、鷺鳥、野鴨、麻雀、喜鵲和蛙龜蛇等。

水利資源

雲夢縣水資源較豐富,由例川徑流、地下水、天然水三部分組成,年均總量約為46.13億立方米。其中,河川徑流量44.14億立方米,地下水補給量0.22億立方米,天然氣量1.77億立方米。境內大小河流9條,主要有府河、漢北河兩大水系。府河經安陸自雲夢縣境西北流入並縱貫雲夢全縣流入內流程54公里。漢北河橫穿縣南端,流程5.2公里。境內湖泊建國初有27處,面積達27685畝。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49年冬,雲夢縣北境觀音鄉王家寨河等村劃歸安陸縣子文鄉;安陸縣子文鄉的周、張、陳、夏等村划入雲夢縣觀音鄉。同年,雲夢縣北境府河西岸的高店、永和2保劃歸安陸縣;府河東岸陳溝以南的張村、胡家巷子、周寨、河邊4保從安陸縣划入雲夢縣。
1950年6月,漢川縣府河北岸的蔡家垸一帶及太和垸、丟心垸、眾樂垸、三合垸、合豐垸、后湖垸、高長垸共計9保划入雲夢縣。同年,雲夢縣護子潭至隔蒲潭對面府河西岸的獨鄭鄉(面積18平方公里)划入應城縣。1954年,雲夢縣東南境長孟鄉的蕭家北垸、彭家台、西湖村、東湖村、張家台、劉家台划入孝感縣。
1955年11月蕭家北垸、彭家台、西湖村、東湖村、張家台、劉家划回雲夢縣。同年,漢川縣劉家隔鎮劃歸雲夢縣,雲夢縣東南境新府鄉的劉角、豆口兩村划入孝感縣。
1959年,雲夢縣東南境伍洛公社的雷福管理區劃入孝感縣。
1961年,仍划回雲夢縣。1964年,孝感縣長征大隊划入雲夢縣雷福公社。
1966年長征大隊仍划回孝感縣。

區劃詳情

截至2013年,雲夢縣轄9個鎮、3個鄉,共有24個居委會、270個村委會。
截至2020年,雲夢縣下轄9個鎮、3個鄉:城關鎮、義堂鎮、曾店鎮、吳鋪鎮、伍洛鎮、下辛店鎮、道橋鎮、隔蒲潭鎮、胡金店鎮、倒店鄉、沙河鄉、清明河鄉,共有24個居委會、270個村委會,縣政府駐城關鎮曲陽路1號。
序號鄉鎮名稱面積序號鄉鎮名稱面積
01城關鎮32平方千米02義堂鎮63平方千米
03曾店鎮62平方千米04吳鋪鎮69平方千米
05伍洛鎮44平方千米06下辛店鎮81平方千米
07道橋鎮32平方千米08隔蒲潭鎮62平方千米
09胡金店鎮30平方千米10倒店鄉48平方千米
11沙河鄉48平方千米12清明河鄉33平方千米
13雲夢經濟開發區

人口民族


2010年,雲夢縣總人口為524,799人,其中:城關鎮114771人,義堂鎮49696人,下辛店鎮65096人,道橋鎮30866人,隔蒲潭61227人,胡金店鎮33538人,倒店鄉24066人,沙河鄉39547人,清明河鄉31520人。雲夢縣少數民族分別是:蒙古族、回族、苗族、壯族、滿族、土家族、傣族、侗族、白族、土族、達斡爾族,人數最多的是回族。
2017年,雲夢縣常住人口53.68萬人,戶籍人口57.91萬人,人口密度957人/平方公里。
2021年,孝感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常住人口434124人。

經濟


綜述

2017年,雲夢縣地區生產總值260億元,增長8%;財政總收入19.74億元,增長9.5%。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3.55億元,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06元,增長7.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93元,增長7.5%。
2018年,雲夢縣地區生產總值260億元,增長8%。財政總收入19.74億元,增長9.5%。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3.55億元,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5億元,增長11.2%。外貿出口1.9億美元,增長8.2%。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06元,增長7.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93元,增長7.5%。

第一產業

2017年,雲夢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0家,虧損7家,工業總產值4065857萬元,工業銷售產值3995170萬元,出口交貨值8931萬元,固定資產329095萬元,資產減值損失7872萬元。
2017年,雲夢縣新增省、市級重點龍頭企業7家,上市企業落戶雲夢,項目即將建成投產。雲夢白花菜成為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十月農場31個農產品獲得有機認證。新登記註冊家庭農場3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50家,新增省級示範家庭農場3家。發放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1997萬元,建設高標準農田3.3萬畝。
2018年,雲夢縣圓滿完成“兩區”劃定工作,新認證“三品一標”16件,“雲夢白花菜”成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新增部、省級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各1家。

第二產業

2017年,雲夢縣出台支持工業經濟發展政策措施“20條”,爭取用地指標992畝,實施了道路改造及電力配套、供排水管網配套等工程,爭取縣域經濟發展調度資金1.9億元,設立擔保金1億元、中小企業續貸周轉金5000萬元、“助保貸”等風險保證金3000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0億元,增長8%。
2018年,雲夢縣調整完善了支持工業經濟發展政策措施“20條”,新設立2億元產業投資引導基金。擴大了續貸過橋資金、擔保金、風險保證金規模,爭取2223畝項目用地指標、15家企業環保排放指標。規上工業完成增加值98億元,可比增長9%。製鹽項目即將試產,新上24條生產線投入運行,醫療器械等項目相繼竣工。

第三產業

2017年,雲夢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5億元,增長11.2%。外貿出口1.9億美元,增長8.2%。第三產業增加值73億元,在生產總值中的比重提高0.4%。引進投資20億元的雲夢澤文化生態旅遊區項目,6家電商企業入駐電子商務創業園,出口創匯1.7億美元。
2018年,雲夢縣新增納統限上商貿企業5家、規上服務業企業17家、“個轉企”103家,新入駐電商創業園企業35家,新建成鎮、村級電商綜合服務站110個。
雲夢縣
雲夢縣

文化


雲夢皮影

雲夢縣皮影戲始於清中葉,至今仍有皮影26台。演出活動常年不斷,1995年2月由省文化廳授版為“湖北皮影藝術之鄉”。雲夢皮影輕裝簡從,二人一台戲。前台演唱兼操縱,後台司擊樂伴奏,俗稱打鑼腔或二人台,有戲劇輕騎之稱。
雲夢縣
雲夢縣
皮影製作,仿戲劇服飾,臉譜,用料從紙到塑料片,透雕鏤空,花紋精細,色彩鮮亮。
皮影唱腔屬西鄉高腔,須真假嗓相兼,說唱吐字清晰,行腔豪放。剛如雲夢打麥號子,柔似搖兒歌。后受姊妹藝術影響,揉進了楚,漢劇唱腔,逐步形成生,旦,凈,丑腔分,導板,垛子,二六,二八,搖,數等板式。有的戲班還加進了(京胡)弦樂伴奏。
演唱書目多為各朝歷史演義,從《封神演義》,《東周列國》,《說唐》,《說岳》,《天寶圖》,《海公》,《劉公》等應有盡有。說唱無劇本,藝人掌握故事梗概,臨發揮,多唱水詞。一部大書可演二,三個月。但赴省,市會調演的劇目,先創作劇本,配音樂伴奏,反覆排練后才能公演。保留劇目有:《山娃與鳳凰仙子》,《豬八戒背媳婦》,《武松打虎》,《梁紅玉擊鼓戰金兵》,《斬欽差》,《三調芭蕉扇》,《鶴與龜》等。
演出場地,主要分佈於縣城關和鄉鎮的茶社書場,有的還應聘到鄰縣,市演出,20多台皮影戲,每天接等數以千計的觀眾,活躍了群眾的文化生活。
“夢澤影戲館”是雲夢縣最有影響力的皮影演出場館,位於城關東正街95號,是雲夢當代著名皮影藝術家秦禮剛自建的房子,自當老闆,自己演出,堪稱湖北省第一家。演出廳有200座位,他從1984年進城演出20個春秋,年演出364場(除大年三十停一天外),場場座無虛席。他的演出還接待了西德朋友,義大利專家,美籍華人和台灣同胞,為縣裡完成了歷次省,市會調演任務。去年又應邀赴江蘇省淮安市吳承恩故居演出,都載譽而歸。他製作的皮影《轅門斬子》,1987年參加了湖北省民間美術展覽,獲優秀作品獎,並在《湖北省民間美術》,《湖北文化藝術》刊物發表,製作的《岳飛》,《鐵扇公主》在湖北《專業戶報》發表。2003年他製作的皮影八個展版,12件作品,參加湖北省民間藝術之鄉農民畫展覽,其中《天仙佩》獲金獎,《豬八戒背媳婦》獲銅獎。

三節龍跳鼓

舞蹈起源
三節龍跳鼓是流傳於湖北雲夢縣伍洛寺鎮一帶獨具特色的漢族龍燈舞。是當地漢族勞動人民世代相傳的古老祭祀舞蹈演變而來。屬漢族民間廣場舞蹈。三節龍燈分龍頭、龍身和龍尾三節,由三人表演,過去由舞燈三人站在石磙上或板凳上表演,后演變為廣場表演。跳鼓用杉木做鼓圍,牛皮做鼓面,鼓側有柄的雙面鼓。表演人數不限,一手持鼓、一手拿槌配合三節龍投足躍臂,且敲且舞。整個舞蹈以奇異浪漫的扎制塑型,新穎活潑的表演形式,粗獷毫放的舞蹈動作,展現出一幅氣勢磅礴、場面宏大、火爆熱烈的民俗畫面。2006年入選湖北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三節龍·跳鼓原名“太平燈”,它在湖北僅見於雲夢縣的伍洛寺鎮,是極具地方風俗特色的漢族龍燈舞。
雲夢縣
雲夢縣
每年正月十二,伍洛寺鎮人紛紛走出家門舞龍跳鼓。這裡的龍、鼓舞新穎活潑,粗獷豪放。龍燈、皮鼓在人們手中上下翻飛,鼓聲如雷,人聲如潮,舞出了火爆熱烈的節日氣氛。
伍洛寺鎮的龍燈造型奇特,一條紅色白須老龍,身長12節,左右相伴的有兩條三節小龍,一條黃色長紅須,一條黑色長烏須。這兩條小龍由龍頭、龍身、龍尾3節組成,長6米左右。三節小龍的頭為鵝頸頭,頭頂扎一隻蟾蜍。龍嘴含珠,身披繡花衣,龍尾紮成燕子尾狀,整個形體奇異有趣。
三節小龍舞由3人表演,在鞭炮聲中,三節小龍翻滾盤旋,眾多的男鼓手左手持鼓,右手持槌圍在龍的四周,隨著龍舞的起伏且鼓且舞。小夥子們一邊吆喝,一邊原地跳躍、擊鼓,鼓槌飛勁,鼓聲如雷,煞是壯觀。跳得高、打得響、吼得歡是跳鼓舞的要求。三節小龍舞有一個獨特的動作“龍咬尾”。傳說龍喜歡吃燒燕肉,南朝的梁武帝獻燒燕給龍女,龍女吃了以後非常愜意,送了不少寶珠給梁武帝。後來人們為得到龍的寶珠,將龍尾紮成的燕子形狀,在龍舞中不斷讓龍回頭自咬,滿足龍的嗜好,好讓龍高興之後吐珠,賜福百姓。
伍洛寺鎮一帶原來叫“龍鬚湖”,地勢低凹,常受旱澇之災,“三天無雨到處雨,一場大雨遍地淹。”人們的生活十分的困苦。傳說有雨年又發洪水了,水越漲越高,伍洛寺鎮眼看就要被洪水吞沒,人們突然看到有一大兩小分別長有白、黑、紅須的三條魚龍在水中出沒,原來它們是女兒港旁深潭的3條黑精在作怪。於是人們紛紛在潭邊擺下香案做祈禱,果然不久洪水退去。從此人們視這三條龍為神靈,每年春節以後,就紮起一大兩小三條龍燈,每個龍頭上都扎一隻鎮龍的蟾蜍讓三條龍不能抬頭。一條大龍沿街收香火,兩條小龍同跳鼓一起舞蹈以乞太平,當地漢族民間叫玩“太平燈”。
每年正月十二,鎮上老老少少齊集祠堂參加請龍的“開光”儀式。開光由道士主持,當場殺一隻雄雞,用扎有五色彩布條的針蘸雞血點龍的眼睛和耳朵,這樣龍燈就有靈了,人們對著龍燒香跪拜。儀式結束后即開始舞龍、打跳鼓。如果去年收成好,人們歡騰起舞酬謝龍神;如果連年不收,人們認為神龍不悅,於是裝飾廟宇,龍燈玩得更虔誠、更儘力,跳鼓打得更響。
這裡家家有鼓,龍燈會時,一家操鼓百家響應。人們以鼓聲象徵雷聲,以此來驅邪逐疫。從前,鼓還是鼓舞族人士氣的工具,家家戶戶都要出人打跳鼓。龍鼓舞一直舞到正月十五才息鼓停舞。
後來伍洛寺鎮人仍保持了三節龍、跳鼓舞這一種漢族民間娛樂形式,但摒棄了其原有的迷信色彩和宗族械鬥的劣俗,以歡樂的龍舞、激昂的鼓點催人奮發,催人向上。
歷史溯源
相傳二百多年以前,伍洛寺只是一條不上三十棟房子的小街,街道沿著縣河蜿蜒伸展,街頭至街尾不到二十丈長。街的北碼頭還有一條小橫街,橫街北面有一座寺廟伍洛寺,廟址就是現在的鎮政府。當時每年玩龍燈,必須先到廟裡燒香化紙,祈求靈驗。街北就是女兒港匯入縣河的進口,女兒港下游處有一個大龍凼。過去由於水系不通,一遇大雨,水無消路,溝滿塘平,大、小龍凼一片汪洋,把伍洛街淹得像個孤島。縣河上游衝下來的死豬死牛、門板箱子、南瓜冬瓜,飄浮滿河,真像龍五爺過“孽龍”一樣(俗話叫“一掃平陽”),把災難普降給人間。
人們看到了這些慘不忍睹的情景,說是大龍為一條黃鱔精和小龍為一條凼和一條鯰魚精在興風作浪,危害百姓。於是人們商定,請來世代相傳做紙馬手藝的郭正明師傅,仿照傳說中的龍那樣,扎制黃龍青龍三節龍燈各一條,定於正月十五玩龍燈,求神敬龍,祈求龍王爺不要再作惡多端,替人民行善賜福。據說,嘉慶丙辰那年玩龍燈(1796年正月十五日),伍洛寺家家戶戶設香案,祈禱龍五爺賜福。結果那年風調雨順,家家糧滿倉、魚滿塘;喂的豬子象牛壯,生的兒子肥都都,男女老少無病疾,個個人面桃花;街上人的生意的確不錯,個個店鋪人涌;真是三陽開泰,萬民同樂。人們都說是今年龍燈玩得好,所以後來便成了定例,每年正月十五玩龍燈,轟轟烈烈,熱鬧非凡。這叫“唱戲玩燈,生意人賺錢”,不管淹不淹,都要玩龍燈。不淹,玩龍燈,祈求龍王爺大發慈悲,順行順過,行善降福。這樣,全不和寺玩三節龍燈的事,上傳下教,年復一年,日久年深,流傳至今。
伍洛寺三節龍燈的結構,先輩人說法有二。其一是說三節龍燈結構簡略嚴謹,分龍頭、龍身、龍尾,便於三人姿式合拍,玩起來輕便靈巧,舞起來富有模式感。舞龍時甲的腿伸到乙的兩腿間,乙的腿伸到丙的兩腿間,甲已丙三人形成“三A”重疊式,六條腿交織在一起,互相靠托,形成一股團結的力量,玩起來順式使勁,龍燈上下左右翻滾自然生動。
其二是說三節龍象徵“真龍”三鼎甲”,古代人把皇帝稱作真龍天子。皇帝坐朝理政,很注重科舉制度。科舉開考,取得殿試第一名者叫“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這三名合起來叫“真龍三鼎甲”,皇帝坐朝理政就是靠“三鼎甲”來輔佐。所以三節龍燈的龍頭是狀元的象徵,頭名狀元就是這個意思,龍身是“榜眼”的代表,龍尾是“探花”的借喻。
伍洛寺三節龍燈的製作,有郭氏五代紙馬手藝相傳。特別是解放后當地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而今的三節龍燈,扎得活龍活現,遠遠望去就像兩條騰飛的真龍。所以當地有人說:“人活一生,不看伍洛三節龍,等於是條無用蟲。”
伍洛三節龍燈雖說短小,可它的名氣還真大呢!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中共湖北省委書記王任重同志駐點到孝感縣卧龍區,聽說伍洛在三節龍燈玩得很不錯。王書記對民間文藝十分關心,伍洛三節龍燈於1958年10月3日登上湖北省委大禮堂觀禮台進行表演,受到了省委及與會三千多名代表的熱烈歡迎。
1984年春撤社建區時,伍洛三節龍燈代表雲夢縣民間藝術,在孝感地委大禮堂主席台上,為地委召開的會議演出,把整個民間文藝演出推向了高潮,全場爆發出一陣陣的熱烈掌聲。
1992年金秋,伍洛三節龍燈在全國第二屆農運會於孝感舉行的開幕式上表演。三節龍伴以跳鼓表演,別開生面,氣勢磅礴,使所有與會代表大開眼界。通過這次表演,伍洛三節龍燈聞名全國。
1994年初秋,伍洛三節龍燈再一次代表雲夢縣民間藝術出席湖北省“三民”(民歌、民舞、民樂)表演,榮獲表演藝術乙等獎。三節龍燈表演的錄像,還上了中內電視台的聯歡晚會節目。
藝術特色
三節龍燈分雄雌兩條,以色別論雄雌:黃龍雄,青龍為雌。所謂三節龍燈,就是龍頭、龍身、龍尾三節組成一條龍,從頭至尾6米長,身粗直徑0。4米。
三節龍燈的工藝、講究全在龍頭上。龍頭上有六件法寶,即角、翅、蟾、珠、眼睛、鬍鬚。扎龍師根據傳說,在龍頭上安置這些部件,都是有講意的。
龍頭上長的兩角,用來防禦對方作惡,自衛防身。同時也能造潭拱河,供自己在水裡遊玩開道。龍頭兩側長著似耳的兩翅,它不但使龍在水裡能游,而且在空中能飛,騰雲駕霧,呼風喚雨。龍頭頂端的蟾是用來專降飛蜈蚣的護身法寶。古時候傳說中的“三怕”足以證明,儘管龍有翻江倒海的神威,但是就怕飛蜈蚣,只要飛蜈蚣在龍身一咬,龍就會口吐青煙,馬上死亡;飛蜈蚣怕蟾噴毒漿,蟾怕龍口吞,因而伏在龍的頭頂上,也就成為龍的保護神。龍口裡含著一顆分水珠,是龍游深水的“探測器”。龍在江河湖海遊行時,有了這顆分水珠,就能劈波斬浪,進退自如。龍的兩眼放金光,不但能照耀前行的方向,更重要的是能穿山透海,各種山魔海怪只要一見龍眼霞光就像觸電那樣焦化滅亡。龍的下巴掛滿鬍鬚是龍修鍊的資本。它的每根鬍鬚都是留給人間的幸福和吉祥,傳說如果有人得了不治之病,玩龍燈時偷偷剪幾根龍鬚回去煎水喝,馬上生靈,百病消除;還有望兒求孫的,只要悄悄地剪幾根龍鬚回家供在神龕上,第二年準保生兒添孫。但是玩燈掌龍頭的人有護龍之責,如果龍頭的構件有損失,必然會遭到龍的懲罰,不丟性命也有一場大病。這些說法,當然都是民間的敬龍祈福美好傳說。
其次是龍身。龍體上長著層層鱗片,這便是它護身的鎧甲。每塊鱗甲金光閃閃,肚皮呈花白皺摺。還長著四足,每隻足舞爪欲登,大有攀雲托風之勢。龍的尾端,弓曲雄翹,虯強張揚,力蓄千鈞,整條龍遠遠望去,活靈活現,猶如一條真龍向你飛來。
扎龍燈也有講究。過去每年元宵節前就要玩龍燈,生意人過年後開市要求吉利,生意大發;農民祈求龍王爺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扎龍師傅根據祖傳習俗,選定一個吉日,首先到竹篾市場去挑選一棵具有二十四個竹節的楠竹(代表二十四節良辰)。楠竹要直,肉頭要厚,要是峨眉山上長出的那就最好(峨眉山上長的竹子迎風面是竹青色,避風面不淡黃色)。楠竹選中后,要立即搭上一塊紅布或紅紙,把它豎起來,不讓行人(特別是女人)從上面踏過。
將楠竹扛回家中,在劈篾之前,還要設置香案,把篾刀供在香案上,點燃兩支紅蠟,燒四柱香(四柱香是對四海龍王而焚),磕四個頭,作四個揖,口念四句話:“龍王下凡,福降人間,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然後持刀破篾,首先為雌雄兩條龍燈劈取脊骨篾片兩根,用達到沸點的開水,加進食鹽兩斤,浸泡四十八小時。這種脊篾富有彈性,筋絲好,不易折斷,真比龍的脊背骨還堅還韌。
兩條龍燈紮好,還有最後一道程序叫“開光”,也叫“畫龍點眼”。俗話說:“龍不開靈,君子無道亂朝庭。”所謂“開光”,就是把已紮好的兩條龍燈擺放在大堂中央,請八個道土為兩條龍做法事,燒香化水。道土一面口念祭語“四海職彌、龍王顯靈”,一面繞龍燈一周澆撒法水。最後,由一名德高望重、兒孫滿堂的長者,為龍點眼。為龍點眼者的德行越高,龍的眼睛就越亮、越靈、越精彩;反之,龍眼無光,是兩條死龍。沒有一定德行的人,就是請他為龍點眼,他也是不肯的。因為他心中有數,受之有愧。這種為龍燈賦以神秘色彩的程序,實質上是激勵人們行善積德做好事,就是皇帝也要做一個開明君主,否則龍五爺是不會買你的賬的。
龍燈起身時要燃放鞭炮,有條件的還要放銃,以示熱忱歡送龍五爺起身。每條龍燈由善舞龍燈的三個壯小夥子舉著。黃龍在前,青龍在後。前面是紅、黃、綠、藍旗子開道,表示龍風凜冽。後面是三十六個棒小夥子,身著統一黃色服裝,頭裹白巾,手持跳鼓,邊擊邊跳邊吼,跳鼓聲代表著龍而行的雷聲。龍燈玩到哪裡,哪裡就設香案、放鞭炮,迎接龍王爺把福帶到家裡來。龍燈玩到寬敞處,主家燃放長鞭,搬出兩條條板凳,呈“八”字形擺放兩邊,讓舞龍人各站上一條板凳,左右上下揮舞。此時,內見龍頭咬著龍尾在空中盤旋。三十六個小夥子擊打跳鼓,圍著兩條盤旋飛舞的龍燈,有節奏地田賽跳邊吼“哦,伙伙!”隨著“咚咚”的鼓聲,吼聲此起彼落,反覆無窮,一聲高過一聲,一浪催過一浪。此時,鼓聲、吼聲、鞭炮聲,以及人們的掌聲、歡呼聲,交織在一起,真是驚天動地,震撼日月。如果聲浪把塘里的游魚震驚,平靜的水面浪起魚躍,那就真像神話傳說的那樣:“龍王顯靈了,它在水裡興風作浪。”
舞龍師三人同站一條板凳玩龍燈,這還是一般的玩法,讓人叫絕的是三人同站在一個石滾上舞龍燈。六隻腳同站在一個石滾上,硬是腳挨腳、腿絞著腿,邊舞龍燈還要邊踩動石滾向前移動。三人舞龍能夠如此默契協調,得心應手,確實要有精妙的功夫;否則,那簡直是瞎子鏨腰磨—不敢啟齒。站在石滾上面玩龍燈,過去伍洛寺只有六個人會玩,他們是熊福祿、賴運清、郭興旺、聶道本、熊志法、冷成貴。他們都已逝去多年,這種玩法現已經看不到了。

地方特產

雲夢魚面
《雲夢縣誌》記載:清朝道光年間,雲夢城裡“許傳發布行”一黃姓廚師在案上和面時,不小心碰翻了準備氽魚丸子的魚肉泥,黃廚師靈機一動,順手把魚肉泥和到面里,擀成麵條煮熟上桌,客商吃了,個個讚不絕口,誇此面味道鮮美,稱之為“魚面”。經過代代傳承,雲夢魚面選用“白鶴分流”之魚,桂花潭中之水,新麥上等麵粉及芝麻香油等為主要原料精製而成,白如銀、細如絲,故又稱“銀絲魚面”,素以色、味、香、形“四絕”著稱。
“雲夢魚面”是用麵粉及青魚、鯉魚(或草魚)魚肉為主料製作而成食品,是湖北地區的名吃。主產於湖北省雲夢縣,並因此而得名。這種食品營養十分豐富,食之易於消化吸收,並具有溫補益氣的作用,被人們美譽為“長壽麵”。
“雲夢魚面”始產於清道光年間,歷史悠久。雲夢魚面選用“白鶴分流”之魚,桂花潭中之水,新麥上等麵粉及芝麻香油等為主要原料精製而成,白如銀、細如絲,故又稱“銀絲魚面”。它有兩種吃法,一種是麵條做成后即時煮熟,加上佐料,即可進食;另一種是麵條做成后曬乾包裝起來,可以長期貯存,吃時煮熟即可。
作為地方傳統特色麵食,早已馳名遐邇。該產品營養豐富,風味獨特,鮮美可口,誠為食用之佳肴,饋贈之佳品。1915年,雲夢魚面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參加特產比賽獲優質銀牌獎,產品暢銷全國及國際市場。
雲夢芝麻焦切
雲夢芝麻焦切糖是湖北省孝感市雲夢縣的特產。雲夢芝麻焦切糖,具有味道純、香、酥、脆、不粘牙、含糖低等特點,多次獲得湖北省優質產品獎、省食品博覽會金獎,產品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
雲夢芝麻焦切糖屬“百年”傳統地方老字號產品,絕對密制配方,純手工製作,其特點是外觀色彩美,味道純、香、酥、脆俱全,不粘牙,含糖低,純手工熬制而成,特點:甘甜可口,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有潤燥、暖肺、養胃等功效。屬“綠色食品”。因其味道美、獨特而深受喜愛。該產品每年都參加省農博會和省食博會,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曾獲1985年和1991年兩屆省優質產品獎。其市場信賴度、喜愛度與“孝感麻糖”媲美。
雲夢白花菜
白花菜從夏天開始腌,一般俗說“揉”白花菜。用鋒利的菜刀,把白花菜切得細細的,撒上鹽,再用雙手用勁在盆里揉,直揉得滿盆是綠色的汁,再把菜裝進陶制的罈子,還要用木棒搗緊,最後封好。
幾天後,把腌好的白花菜拿出來,淋點香油就能吃,微酸中帶點香,格外下飯。
或者打幾個雞蛋,加一點白花菜,在鍋里煎成餅。要是有瘦肉,就用白花菜炒瘦肉,也可將皮蛋切開,放上些白花菜,淋上香油涼拌。天冷了,在煮好的大魚頭裡加上點白花菜,煮出的菜多了一道酸香。短時間吃不完的白花菜,就晒成乾菜,冬天的時候,把豬座臀肉切成三角形塊,與晒成乾菜的白花菜一起燒,燒得肉成醬紅色,那叫一個美味。
尋常人家吃得最多的,是白花菜炒飯,頭天的剩飯加入白花菜,在鍋里炒一會兒,剩飯立馬變得熱乎乎、香噴噴。
胡金店水汽包子
胡金店鎮、涢水之畔、雲垵垸內,民風淳樸,溫和濕潤的天氣,給這裡各種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豐富的物產也促成各種美食的誕生,其中水汽包子更是本鎮的一大特色小吃。
春天的中午,胡金店鎮上的集市早已散去,位於老街街頭的孫春華家卻才剛剛忙碌起來,丈夫將剛剛採擷,裝滿一筲箕的韭菜整理、清洗,並用菜刀切成半公分長備包子餡用。
此時的孫春華將早上就醒好的上好麵粉拿出來,反覆揉搓和熟,並搓成長條,扯成大小均勻麵糰,一旁的丈夫接過這些麵糰,迅速擀成麵皮,隨和的老倆口,在做些事的時候,顯得一絲不苟,幾十年的經驗告訴他們,包子好吃的關鍵在麵皮,皮薄有韌勁才是好麵皮。
麵皮與韭菜的邂逅,在加一勺自製豌豆醬的調和,經一雙巧手捏褶皺包裹,成為一個個白玉無瑕的包子,要讓這些包子貼上“水汽”的標識,還得經過一段奇妙的旅程。
柴火灶,大平底鍋,是做水汽包子的必備炊具,鍋上擺好剛剛包好的包子,燒幾把黃豆梗柴火,等上幾分鐘,澆上水和金黃的食油,水和油的比例要拿捏準確,柴火勁道均勻,不一會兒,包子吱吱的聲音就會縈繞在每一位食客的耳中。蓋上鍋蓋,讓蒸騰的熱氣與時間成為摯友,包子先煎好一面,揭開鍋蓋,用鏟子翻開包子的另一面,讓時間將蒸騰熱氣幻化成一股股誘人的清香,待兩邊煎好,呈現出金黃脆口的硬殼、垂涎欲滴的水汽包子就出鍋了。
剛出鍋的水汽包子,汽水足、金黃剔透,皮薄餡厚,外脆內軟,燙嘴暖身,再加上韭菜的那種四溢清香,更讓人慾罷不能,孫春蘭家的水汽包子是祖輩傳下來的手藝,時間長遠,遠近聞名,
每天中午,孫春華家水汽包子鋪前,站滿了來自四面八方的食客,離開紛紛擾擾的城市,尋找一抹春色、一份寧靜,胡金店鎮水汽包子,讓心靈的旅行,多了一份食物的素雅,或許又尋找到了一份跨越地域的鄉愁,這份鄉愁一份牽掛著家鄉的味道,一份牽絆著遠方的思念。
雲夢豆皮
雲夢豆皮是湖北省孝感市雲夢縣的特產。雲夢豆皮具有質軟、味香、色純、可口、易消化等特點,尤其是冬臘月和開春時節,用豆絲配以臘肉、青菜下鍋同煮,臘香美味可口,是老少皆宜的食品,深受消費者喜愛。
雲夢豆皮,是湖北江漢平原古澤雲夢縣的傳統名產和小吃食品。據說,此品最早源於民間,在唐代時就有生產。雲夢豆皮是以粳米、綠豆為原料,經分別淘洗,去雜質后,先將綠豆浸泡3—4小時,粳米浸泡5—6小時(視米質軟硬,米質硬者可適當延長浸泡時間),然後將浸泡好的綠豆、粳米混合磨漿后在鍋上燙干晾曬製作而成。
雲夢傳統食品老藝人王祥元,在傳統製作工藝的基礎上,於1999年研製發明了豆皮成型機,獲得國家專利,將傳統製作與現代工藝結合,利用工廠化現代工藝生產出綠豆豆絲、黃豆豆絲、蕎麥豆絲、玉米豆絲、魚肉豆絲等多個品種,年產各類豆絲150多萬斤,產品不僅深受湖北消費者歡迎,還遠銷河南、湖南、江西、北京、東北等地區。
生爆鱔卷
很早以前有這樣一個傳說:“在雲夢大澤有一條騰雲駕霧、呼風喚雨的黃蛇,為了早日得道,享受金碧輝煌的龍宮生活,在八月十五萬仙聚會,朝覲觀音的日子裡,它亦來拜求觀音。觀音慧眼早已識破其來意,但本著普渡生靈的宗旨,要它在三年內廣作善事,積累功德,到時自會皈依正果,登列仙群,並賜給金丹一顆,命其變化成人,耐心修鍊。黃蛇吞下金丹變作富翁,自稱黃員外,開始還能安分守己,但經不起豪紳劣士的吹捧和恭維,忘記了觀音的苦心教誨,逐漸暴露蛇的圓滑本性,勾結官府地痞,組成狐朋狗黨,到處危害百姓。同時,為了遮掩罪行,編造假象,為其掛上“為善最樂”金匾。一正直學究氣不過,私下對人議道:倒是將為善的為字加上一個“人”旁,才真正名符其實。此話傳到黃員外耳中,立即將學究全家捉拿拷打,並企圖姦汙他的女兒。正當此時,觀音降臨,怒斥黃蛇,並將它一腳踩入泥中,縮小成為鱔魚,同時口中吟道:“念你修鍊不容易,死後不爛不長蛆。成龍登仙休妄想,任人宰殺當菜吃。” 
貼士
1。鱔魚肉在剖花前,要洗凈瀝干血水。麥穗花刀是用斜刀法,在原料上剞出一條條深度一致的平行刀紋后,轉一個角度,再用直刀在原料上剞一條條深度一致與斜刀紋成直角相交的平行直刀紋,然後再切成窄長方塊,加熱后便曲成麥穗狀態;
2。鱔魚片下鍋要迅速撥散,方能片片捲曲成形;
3。滷汁下鍋,待其稠濃后再下鱔魚卷。
營養價值
鱔魚-又名黃鱔、長魚、無鱗公子、海蛇、蛆魚、黃蛆。鱔魚,也叫黃鱔,長魚海蛇等,味鮮肉美,刺少肉厚,常生活在稻田、小河。

交通


漢渝鐵路、316國道縱貫雲夢縣南北,107國道、漢宜公路、漢十高速公路橫穿東西,漳河、府河、漢北河通漢水。截至2017年,雲夢縣公路總長1689公里,分別為一級52公里、二級82公里、三級138公里、四級1416公里,有鋪裝路面里程合計1412公里,瀝青混凝土109公里、水泥混凝土1303公里,綠化里程301公里,已實施GBM里程56公里,共有橋樑183座,危橋62座,永久性橋樑183座。
截至2019年,雲夢縣公路里程1757.412千米、路網密度290.1公里/百平方千米。國道2條、省道4條、縣道25條、鄉道126條、村道1119條,高速公路14.7千米、一級公路52.401千米、二級公路116.87千米、三級公路105.863千米、四級公路1482.278千米。
雲夢縣
雲夢縣

社會


教育事業

截至2016年,雲夢縣現有各級各類學校共計84所,其中普通高中3所(含青雲高中)、初中18所(民辦學校6所)、小學55所(民辦學校2所)、小學教學點6所、中職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幼兒園66所,其中:公辦幼兒園19所、民辦幼兒園17所。共有在校學生61866人,其中,高中8645人、初中10715人、小學27701人,幼兒14805人。共有在崗教職工4240人,其中中小學2854人、幼兒園1386人。
2017年,雲夢縣各級各類教育經費總收入66632萬元,比上年63249萬元增加3383萬元,增長5%。其中:財政性教育經費54115萬元(不含納入預算的非稅收入),比上年48586萬元增加5529萬元,增長3.32%;事業收入9439萬元,比上年7419萬元增加2020萬元,增長27.23%;民辦學校舉辦者投入2676萬元,比上年3053萬元減少377萬元,降低12.35%。
2017年,雲夢縣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包括教育事業費、基本建設經費和教育費附加)為54115萬元,比上年48586萬元增加5529萬元,增長11.38%。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例為16.09%,與上年基本持平。
2017年,雲夢縣新建公辦幼兒園2所,改造薄弱學校24所,建成教師周轉房80套,合併城關曙光小學和實小城北校區。
2018年,雲夢縣改造薄弱學校8所,維修校舍14處,新建城區幼兒園1所,改擴建了一中運動場,啟動了職教中心建設,資助貧困學生827人次。

科學技術

2018年,雲夢縣新增高新企業10家、院士專家工作站1家。兩家企業分別進入湖北省第二批支柱產業細分領域隱形冠軍科技小巨人名單和培育企業名單,1項產品原料和製劑獲“國葯准字型大小”認證,新進規上企業6家、“四板”掛牌企業10家。

文體事業

國家二級圖書館:雲夢縣圖書館。
2017年,雲夢縣高標準新建了縣圖書館、文化館,黃香文化園成為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雲夢睡虎地秦簡入選中央電視台《國家寶藏》欄目,國家藝術基金資助劇目《黃香》展演活動獲得好評,雲夢羽協代表隊奪取全國業餘羽毛球混合團體賽總冠軍,縣廣播電視台被評為全省新聞宣傳先進單位。
2018年,雲夢縣新建了縣檔案館、文化館、圖書館、非遺展示館,復建了儒學大成殿,改造了影劇院和體育館田徑場。

醫療衛生

2017年,雲夢縣建成城東醫院主體工程,改擴建原計劃生育服務站業務樓和道橋衛生院住院樓,新建標準化村衛生室15個,全面實現村衛生室去私有化。
2018年,雲夢縣在11個鄉鎮衛生院建立了“國醫堂”,實施城東醫院和健康信息平台項目。

社會保障

2017年,雲夢縣城鎮新增就業9300人,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600人。改造棚戶區576戶、農村危房352戶。為10萬名老年人辦理了意外傷害保險,為4800名殘疾人發放“兩項補貼”800萬元。實施“澤農貸”金融扶貧,全年實現10個貧困村出列、3618人脫貧。
2018年,雲夢縣建設創業示範基地6個,城鎮新增就業6732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321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745人。為5600多名殘疾人發放“兩項補貼”940多萬元。完成棚改項目房屋徵收及貨幣安置1059戶。新建農村幸福院14家,
2018年,雲夢縣共整合財政專項資金和其他項目資金1.69億元,全年實現8個貧困村出列、3765人脫貧。為1845人辦理了慢性病卡,建成扶貧農場17家、扶貧車間7個。發放金融扶貧貸款5104.6萬元,納入低保4126人、五保1961人,改造貧困戶危房260戶。實施扶貧項目149個,新建光伏電站606千瓦。
雲夢縣風光
雲夢縣風光

旅遊


•泅洲寺
楚王城
楚王城
泅洲寺位於雲夢縣城南,寺周多為湖沼,常被水環繞。泅洲寺相傳系唐代創建。據寺前元代石碑記載,泰定四年(1327年)曾重修。寺廟其主體建築為大殿,殿前鐘樓、鼓樓分列左右,前有山門。大殿為木結構,高9米,面積117平方米,重檐歇山頂,保存較好。
•楚王城遺址
楚王城遺址是雲夢縣一處重要的古城遺址。它坐落在雲夢縣城關,總佔地面積約2.1平方公里,周長7700米,現存夯土城牆距地表高2.7米左右,城牆內外有護城河,河寬43.6米,古城總體呈東西長、南北寬不規則長方形,中間一道南北向城垣(中城垣),將該城一分為二。楚王城遺址遺址於1992年被列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雲夢儒學大成殿
雲夢儒學大成殿位於雲夢縣城關鎮,始建於明洪武年間名先師廟(即儒學大成殿),現存建築為清代。雲夢儒學大成殿面積260平方米,是縣城唯一古代建築。
黃香紀念園
黃香紀念園位於雲夢縣義堂鎮境內,毗鄰漢丹鐵路,緊靠316國道,是雲夢縣委、縣政府確定的文化旅遊名縣建設十大重點工程之一,分為迎賓區、文化區、祭典區三大主題功能區。它由黃香文化館、江夏堂、黃香墓、孝廉館四個部分構成。佔地面積178畝,建築面積11886平方米,總投資5600萬元。
祥山博物館
祥山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5000多件,其中,國家一、二、三級文物共計239件(套),是湖北省縣級規模最大、標準最高的博物館。館內分為歷史展和規劃展兩個部分,分別展示雲夢歷史、人文風情和現代發展成就。年接待遊客10萬多人次,成為展示雲夢歷史文化、改革開放成果的靚麗窗口。
涢水國家濕地公園
涢水國家濕地公園佔地面積1057公頃,位於雲夢縣縣城附近,北起雲夢與安陸涢水河道交界處,南至雲夢與應城涢水河道交界處,在黃崗閘處經軍民港連接曲陽河、老縣河,環城后在百合口處匯入涢水。涢水濕地生境豐富,動植物種類繁多,生態特徵明顯,具有維護生物多樣性、調節蓄水灌溉、凈化水質等多種功能,是涢水流域濕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江漢平原湖區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於2015年12月獲批建設,並於2016年獲批國家級試點。

代表人物


黃香
黃香(約68年—122年),字文強(一作文疆),江夏安陸(今湖北雲夢)人。東漢時期官員、孝子,是“二十四孝”中“扇枕溫衾”故事的主角。
黃香年方九歲時,便知事親之理,名播京師,號曰“天下無雙,江夏黃香”。後任郎中、尚書郎、尚書左丞。又升任尚書令,任內勤於國事,一心為公,曉熟習邊防事務,調度軍政有方,受到漢和帝的恩寵。后出任魏郡太守,於水災發生時以自己的俸祿賞賜來賑濟災民。不久被免職,數月後在家中去世。其子黃瓊、曾孫黃琬,都官至太尉。
吳祿貞
吳祿貞(1880年3月6日—1911年11月7日),字綬卿,漢族,湖北省雲夢縣人。中國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家,民族英雄。1896年懷著為國雪恥的志願,毅然投軍。與孫武、傅慈祥等志同道合的愛國青年成為摯友。
1898年,被推薦入日本士官學校學習陸軍,在校結識了張紹曾、藍天蔚,三人學習成績突出,志趣不凡,被稱為“士官三傑”。他決心以革命排滿為己任,走上革命道路。發起組織勵志會,又毅然加入興中會。他體格瘦小,談吐了得,為事專斷,不喜為人下。其事迹被後人編為戲曲。其與雲南的蔡鍔齊名,時稱北吳南蔡。
丁炳權
丁炳權(1897—1940),國民革命軍第八軍第一九七師中將師長兼長沙警備司令,字御伯。1897年11月26日出生於湖北省雲夢縣朱祠后丁村。曾就讀縣立模範高等小學堂、湖北甲種工業學校。1924年入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學習。畢業后參加東征、平定楊柳叛亂等戰役。1926年,參加北伐,到武昌后,奉令回縣。7月,去家鄉雲夢組織別動軍配合北伐,任總指揮。后別動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補充營,又改稱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特務第一營,任營長。不久該營擴編為警備第三團,任團長,參加龍潭之役。後任第二十二師第六十六團團長。1928年冬入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一期研習。未及畢業,奉令任鄭州軍事特派員、襄河“剿匪”司令。1932年8月,任湖北省保安處參謀長,1934年任處長,並任鄂東“清剿”指揮官、湖北省保安副司令等職,參加“圍剿”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工農紅軍。

獲得榮譽


2016年,雲夢縣入選第一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2019年03月,入選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湘鄂西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6月,入選第二批“湖北省食品安全示範縣(市、區)”名單。
2020年7月,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7月,入選2020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名單(第一批)。
2020年12月1日,《華夏時報》受權發布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排名,雲夢縣排名第338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