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追溯

藥品追溯

藥品追溯,是通過藥品的電子監管系統,對藥品的生產和流通環節進行全程監管,出現問題就可以進行責任追溯的系統。

2016年5月,阿里健康正式宣布,決定建設開放的、市場的第三方追溯平台。有了開放的追溯平台後,消費者在天貓、淘寶等平台購買食品藥品時就可以方便地查詢商品真偽。在“問題疫苗”等社會事件爆發時,也可以第一時間追溯到源頭。

政策出台


藥品追溯
藥品追溯
藥品追溯 2016年4月28日,國家食葯監總局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完善食品藥品追溯體系的意見(徵求意見稿)》。意見指出,食品藥品追溯體系是食品藥品質量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食品藥品追溯體系是企業的主體責任。
意見還指出,“鼓勵生產經營企業運用信息技術建立食品藥品追溯體系。鼓勵信息技術企業作為第三方,為生產經營企業提供產品追溯專業服務。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不得強制要求食品藥品生產經營企業接受指定的專業信息技術企業的追溯服務”。
國家食葯監總局下發的意見稿被認為是給阿里健康量身而定。因為國內能將這一平台做起來的數據處理企業,也就是阿里健康了。此外,阿里健康這幾年確實在電子監管碼這一塊投入很多。不過,在這一方案中,製藥企業成為藥品追溯體系的主體責任方,並未涉及流通企業、終端(藥店及醫院)。

平台建立


2016年5月,阿里健康宣布將籌建第三方追溯開放平台,新平台將兼容“中國藥品電子監管碼”的技術標準。2016年3月,因國內幾家連鎖藥店狀告,阿里健康被迫將藥品電子監管碼體系移交給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截至2016年5月,移交工作仍處在曖昧期,移交方式和時間仍未明晰,部分連鎖藥店對阿里健康的戒心並未完全消除。廣東一家連鎖藥店的董事長表示,肯定會抵制這個事情。
阿里健康創製了藥品電子監管碼,讓藥品追溯成為現實,眾多連鎖藥房以“數據可能外泄”的名義指責其不公平競爭,食葯監總局無奈喊停,卻眼看其在山東疫苗事件中發揮巨大作用。阿里健康再次以第三方身份回歸,卻又遭遇抵制。

服務機制


藥品追溯
藥品追溯
藥品追溯 阿里巴巴建立第三方追溯平台,併兼容此前的“中國藥品電子監管碼”的技術標準,同時為原中國藥品電子監管網上的醫療機構和藥品企業免費提供入駐新平台的服務。與此前不同之處在於,新的平台作為第三方,不會再強制企業入駐,而此前已經習慣使用舊平台的企業,也可以順利入駐新平台。食葯監總局並未對舊的“中國藥品電子監管平台”的未來作出決定。
在保證新追溯平台自身的技術支撐成本的基礎上,阿里健康還將繼續加大技術投入,逐步對碼制標準、介面開放性和平台安全性等多項技術指標進行升級,使平台的運行成本更低、擴展性更強、功能更豐富。
此外,對企業的疫苗類產品,阿里健康將提供永久免費的追溯服務,此外,阿里健康也會為公眾提供永久免費的藥品流向查詢服務。

程序問題


藥品追溯 建立藥品追溯體系是大勢所趨,因此,要解決的是程序瑕疵問題,而不能因噎廢食——離開了“掃碼”,流通環節的監管就是一句空話。此前,負責藥品零售的多家連鎖藥店聯合聲討藥品電子監管體系,理由之一便是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而這一次,阿里健康也表現出了“誠意”:在未來三年內,阿里健康免去向入駐企業收取發碼、流向查詢等基礎追溯服務的費用,僅會收取數據存儲、介面調用等技術支撐費用。阿里健康副總裁王培宇表示,公司將繼續加大技術投入,逐步對碼制標準、介面開放性和平台安全性等多項技術指標進行升級,降低平台運行成本,豐富功能。
徠建立追溯體系是強制的,選擇哪個平台不強制,看起來把權力和市場分得清楚,但會引發一系列後續問題。最可能出現的局面是,阿里健康因技術優勢佔據半壁江山,抵制者建立各自的追溯平台,但不同平台之間的銜接互通是個大問題,不僅會給監管帶來難度,而且會增加企業成本。
事實上,追溯體系是有效監管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建立統一標準的技術體系顯得尤為重要,如果把監管的核心環節推給市場,讓企業擁有過大的自主權,就很難真正做到“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在某種意義上,唯有“壟斷”的剛性機制,才能確保群眾的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