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陽偏亢

肝陽偏亢

簡介


● 英文名稱:Ascendant Hyperactivity Of Liver Yang
● 又稱:肝陽上亢、肝陽偏旺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基礎理論—病機

古籍摘選


● 凡沉脈中按強直,澀脈中按細急,皆當弦脈看,非肝陽上亢,即肝陰鬱結。(《通俗傷寒論·六經脈象》)

名詞解釋


● 肝腎陰虛,陰不制陽,肝陽亢逆於上,導致上實下虛的病理變化。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肝陽偏亢實質上是陽亢耗陰,上盛下虛的虛實夾雜的病理變化。

病機析要

● 素體陽盛,性急多怒,肝陽偏旺;或長期惱怒焦慮,陽氣偏亢而暗耗陰液;或平素腎陰虧虛,或房勞太過,年老陰虧所致肝之陰氣不足,不能涵養肝陽,導致肝陽相對有餘,且肝之性升發,就造成了肝陽偏亢。
● ● 肝腎之陰不足,肝陽亢逆無制,氣血上沖,則眩暈耳鳴,頭目脹痛,面紅目赤。
● ● 肝性失柔,故急躁易怒;陰虛心失所養,神不得安,則見心悸健忘,失眠多夢。
● ● 腰為腎府,膝為筋府,肝腎陰虛,筋脈失養,故腰膝酸軟無力。
● ● 肝陽亢於上為上盛,陰液虧於下為下虛,上盛下虛,所以頭部發重,兩足飄浮,步履不穩。
● ● 舌紅,脈弦有力或弦細數,為肝腎陰虛,肝陽亢盛之象。

證候表現

● 肝陽偏亢實質上是陽亢耗陰,上盛下虛的虛實夾雜證,因此表現為兩方面的病理表現:
● ● 陽亢於上:肝陽升發太過,血隨氣逆,沖擾於頭,則頭目脹痛,眩暈耳鳴;氣血上沖,血絡充盈,則面紅目赤;亢陽擾動心神、肝魂,則急躁易怒,失眠多夢。
● ● 陰虧於下:腎陰虧於下,上盛而下虛,木旺耗水,水不涵木,陰不制陽,則頭重腳輕,步履不穩;肝腎陰虧,筋骨失養,則腰膝酸軟無力。舌脈表現為舌紅少津,脈弦有力或弦細數。

常見病症

● 肝陽偏亢,常可致頭痛、眩暈、中風、失眠等病症。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鄭洪新。中醫基礎理論.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3] 鄧鐵濤。中醫診斷學.5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
● [4] 李經緯。中醫大辭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