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評說

今日評說

《今日評說》,浙江衛視推出的新聞評論欄目,首播時間為2015年9月7日,播出時間為每周一至周四晚21:30,主持人為付琳。

《今日評說》通過新聞報道,嘉賓訪談,評論員連線等手段,結合全媒體互動,數據可視化等方式,圍繞重大政策,公眾話題和社會熱點展開評論,發出主流聲音,引領輿論。

節目簡介


浙江衛視《今日評說》開播於2015年9月7日,是全國衛視在晚間“930”黃金時間推出的唯一一檔純新聞評論節目,開播剛滿兩年就獲得中國新聞獎新聞名專欄。
《今日評說》每天10分鐘,梳理浙江發展,讀懂大眾情緒,用理性的聲音、理論的力量為改革發展注入正能量。按照“圍繞中心、引領輿情、主流陣地、權威發聲”四原則,在節目定位上“讓重大決策部署家喻戶曉,讓群眾關注的話題得到及時回應,讓紛繁複雜的社會輿情得到有效引導”成為總體目標,在評論品質上追求“有意義、有意思、有意境”,在節目選題上突出區域特色、全國視野。
《今日評說》節目立足新聞事件、堅持百姓視角,注重從社會關注點入手、從社會傳播效果出發讀懂社會情緒。節目選題方向之一就是浙江的重大決策政策評析,如治水、農合聯創新、義甬舟開放大通道、美麗鄉村建設等,通過展示政策醞釀過程、出爐背景,找准中心工作和百姓訴求的契合點,揭示其對未來發展的重要意義。大事要事的精神解讀,是《今日評說》節目關注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十九大,全國兩會,G20杭州峰會,世界網際網路大會,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節目緊扣這些大事要事,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走進演播室,權威解讀、準確發聲、客觀評論。在轉型阻力、改革堵點、幹部作風這樣的問題上,《今日評說》節目突出問題導向和效果導向,找“堵點”,抓“痛點”,論“盲點”,點准穴位,精準發力,推出了《該拆不拆難在哪兒?》《河長去哪兒了你的河道請管好》《整治河道拒絕反彈》《好會風怎樣蔚然成風》等一大批輿論監督類選題的新聞評論。
節目創新形態:
戶外評論,現場說現場評
2016年4月18日至20日,全國水環境綜合整治現場會在浦江縣召開,《今日評說》首次推出戶外評論《浦陽江之變·背後的故事》,主持人和評論員走出演播室走進浦江縣的城鎮與鄉村,尋訪評說治水3年給浦江帶來的“水之變”“業之變”“人之變”。節目中,主持人深入浦江的河道園區、社區鄉村,訪群眾看變化,評論員對話治水關鍵人物,現場提問現場評說。
訪談評論,對話新聞人物
欄目始終把新聞性作為保持選題熱度的基本要求,鼓勵記者走基層做調查抓熱點,聚焦新聞事件背後的新聞人物,在訪談中自然得出評論觀點。先後推出了“麗水官員喝水照”中治水成功的開發區主任、富陽最美回遷房的建築設計師、網路直播微積分的浙大教授等新聞當事人,第一時間與他們面對面對話,融觀點於講述中。
評論公開課,講述中的評論
2016年5月,《今日評說》聯合財經作家吳曉波推出4集特別節目《吳曉波公開課:轉型之戰!》,從中國製造迎來黃金5年、新消費行為與新工匠精神、“網際網路+”如何重新定義技術創新、本土馬桶蓋如何“蓋”過洋品牌等4個層面,解讀關注轉型已經到深度期中國製造業的方法論問題。今年8月,《今日評說》邀請阿里雲創始人王堅海康威視董事長陳宗年之江實驗室主任朱世強、經濟學者蘭建平,共同“講數”。4集公開課,內容鮮活、形態活潑,圍繞數字經濟是什麼、怎麼發展等,以現場講課、觀眾問答的方式,講深說透,評析數字經濟。
電視理論節目,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從2017年11月到2018年3月,在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過程中,欄目推出了電視理論對話節目“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第一季《十九大精神面對面》、“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第二季《紅船》、6集通俗理論節目“厲害了我們的新時代”第二季《鄉村振興戰略大家談》,邀請國內權威專家走進企業、機關、鄉村、校園、科創基地等,與老百姓面對面,講政策、講故事,說說國家政策和每一個人的關係,現場互動、現場問答,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紅船精神、鄉村振興戰略真正走近群眾、深入人心。節目不僅被央視《新聞聯播》《焦點訪談》所報道,通俗理論節目《鄉村振興戰略大家談》還在央視新聞頻道晚間黃金時間全集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