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7條詞條名為獨立日的結果 展開
獨立日
1996年羅蘭·艾默里奇執導美國電影
《獨立日》是由20世紀福克斯公司出品,羅蘭·艾默里奇執導,威爾·史密斯、比爾·普爾曼和傑夫·高布倫等聯袂出演的一部科幻片。
影片主要講述一艘巨型的外星人母船進入地球軌道,並釋放了三十多個小型飛船進入地球大氣層,停留在世界幾大城市上空,造成人們的恐慌。
影片於1996年7月3日在美國上映徠。
![電影劇照](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d/m8db53e6fec7483896f04e19e8f9e6bf0.jpg)
電影劇照
演員表
角色名 | 演員名 | 配音 | 備註 |
---|---|---|---|
總統托馬斯 | 比爾·普爾曼 | ||
史蒂夫 | 威爾·史密斯 | ||
戴維 | 傑夫·高布倫 | ||
康斯坦斯 | 瑪格麗特·柯林 | ||
賈斯敏 | 薇薇卡·福克斯 | ||
羅素 | 蘭迪·奎德 | ||
威廉將軍 | 羅伯特·勞吉亞 | ||
米切爾少校 | 亞當·鮑德溫 | ||
米格爾 | 詹姆斯·杜瓦爾 | ||
特洛伊 | 傑賽普·安德魯斯 | ||
吉米·懷爾德 | 小哈里·康尼克 | ||
醫療助理 | 勒蘭德·奧瑟 | ||
技術員 | 湯姆·巴瑞 | ||
格倫 | 羅伯特·派恩 | ||
埃德 | 小理察·斯貝特 | ||
尤利烏斯 | 賈德·赫希 | ||
艾伯特 | 詹姆斯·瑞布霍恩 | ||
馬蒂·吉爾伯特 | 哈維·費斯特恩 | ||
帕特麗夏 | 梅·惠特曼 | ||
蒂芙尼 | 綺爾斯騰·瓦倫 |
職員表
總導演 | |
---|---|
製作人 | 羅蘭·艾默里奇,迪安·德夫林,尤特·艾默里克,威廉·費,彼得·溫瑟 |
藝術指導 | 奧利弗·斯考爾,帕特里克·塔特普洛斯 |
美術設計 | 威廉·詹姆士·緹加登 |
編劇 | 羅蘭·艾默里奇,迪安·德夫林 |
服裝設計 | 約瑟夫·A·波羅 |
視覺特效 | 沃克·恩格爾,雷·麥金泰爾,道格拉斯·史密斯,克雷格·巴倫,彼得·克羅斯曼 |
配樂 | 大衛·阿諾德 |
演職員表參考來源
角色介紹
康斯坦斯
演員瑪格麗特·柯林
戴維的前妻,也是美國總統的助理。
角色介紹參考來源
曲目 | 專輯資料 | |
1969: We Came In Peace | S.E.T.I. Radio Signal | ![]() 獨立日[1996年羅蘭·艾默里奇執導美國電影] |
The Darkest Day | Canceled Leave | |
Evacuation | Fire Storm | |
Aftermath | Base Attack | |
El Toro Destroyed | International Code | |
The President's Speech | The Day We Fight Back | 作曲者:大衛·阿諾德 |
Jolly Roger | End Titles | 發行日期:1996年07月02日 |
• 比爾·柯林頓及其家人曾在白宮搶先觀看影片。
• 影片以8億1740萬美元的全球票房成為年度票房冠軍。
• 福克斯公司起初想將上映日期定在陣亡將士紀念日,並將片名改為"世界末日"。
徠• 影片宣傳費用高達2400萬美元。
• 特效部門為影片製作了3978架F-18戰機、52278塊碎片、3931架外星戰機、1549枚導彈和22014個光球。
• 片中固定翼飛機的飛行畫面全部出自特效。
影片在拍攝時,美國軍方曾有意 為影片提供人員、車輛和服裝,可製片方不願去掉劇本中有關51區的內容,軍方隨即退出拍攝。作為一部場面壯觀的科幻動作大片,影片需要3000多個特效鏡頭,為了降低拍攝成本並打造出更為真實的爆炸場景,劇組並沒過多的依賴於電腦特效,而是大量採用布景特效和鏡頭內特效。其中部分鏡頭在加州卡爾弗城的休斯飛機公司攝製完成,劇組的藝術部門、動作控制攝影小組、煙火小組和模型部門總部就設在那裡,而且模型部門製作出的建築、街道、飛機、地標和紀念碑等各種微縮模型總數足有之前任何電影的兩倍。模型技師們還打造出多個外星飛船微縮模型,其中包括30英尺長的攻擊飛船模型和12英尺長的母船模型。
早在影片後期製作階段,20世紀福克斯公司便展開了大規模的商業運作,為了在美國職業橄欖球聯盟超級碗決賽期間插播影片的廣告,福克斯公司不惜支付130萬美元。因為影片後來席捲了全球票房,所以很多影片都競相效仿,紛紛爭取在超級碗賽季期間播放廣告。除此之外,製片方還與Trendmasters玩具公司、莫爾森庫爾斯釀酒公司和可口可樂建立了合作關係。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加拿大Canada | 1996年7月2日 | 中國香港Hong Kong | 1996年7月11日 |
巴西Brazil | 1996年8月20日 | 澳大利亞Australia | 1996年8月29日 |
德國Germany | 1996年9月19日 | 法國 France | 1996年10月2日 |
義大利Italy | 1996年9月27日 | 日本Japan | 1996年12月7日 |
影片在美國的首映票房為5023萬美元,累計票房為3.06億美元,而影片在美國海外的累計票房為5.07億美元。
參考
時間 | 名稱 | 獎項 | 種類 | 得獎者 |
1997年 | 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視覺效果 | 獲獎 | 沃克·恩格爾 |
最佳音響 | 提名 | 克里斯·卡本特 | ||
1997年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最佳音效 | 提名 | 鮑勃·比默 |
最佳特效成就獎 | 沃克·恩格爾 | |||
1997年 | 土星獎 | 最佳科幻電影 | 獲獎 | 全體劇組 |
最佳導演 | 羅蘭·艾默里奇 | |||
最佳特效 | 沃克·恩格爾 | |||
最佳年輕演員 | 提名 | 詹姆斯·杜瓦爾 | ||
最佳男主角 | 傑夫·高布倫 | |||
最佳男主角 | 威爾·史密斯 | |||
最佳男配角 | 布倫特·斯派爾 | |||
最佳女配角 | 薇薇卡·福克斯 | |||
最佳服裝 | 約瑟夫·A·波羅 | |||
最佳配樂 | 大衛·阿諾德 | |||
最佳編劇 | 迪安·德夫林、羅蘭·艾默里奇 |
參考
![電影《獨立日》拍攝花絮](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5/f/m5fa5b74365ad774934449b60fd99cff9.jpg)
電影《獨立日》拍攝花絮
這部影片真正有意義的並不是高成本特技,也不是威爾·史密斯或者傑夫·高布倫平平的演技;這部電影的真正意義在於:外星人和人類終於公開對峙,而不是欲蓋彌彰地傳播恐怖了,這就好比將攻擊目標對準白宮與開始轟炸白宮有著天壤之別一樣:影片《獨立日》選擇了後者。(騰訊科技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