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坊村

北京市延慶縣康莊鎮所轄村

馬坊村隸屬於北京市延慶縣康莊鎮,位於縣城西南9公里,鎮駐地東北1公里處。村域面積1.54平方公里,海拔512米。地理坐標為北緯40°22′,東經115°54′。全村共有230戶,688人。

簡介


馬坊村位於北京市延慶縣康莊鎮鎮域內,位於延康路以北,南鄰刁千營村一公里,西鄰劉浩營村一公里,北鄰馬營村一公里,東鄰西桑園村0.5公里。
馬坊村共有土地2058畝,其中:水澆地2000畝,旱地58畝。村中土壤為潮土,屬洪積物。經濟以農業、商業、飲食服務業為主。村南有(北)京包(頭)鐵路、延(慶)康(庄)公路通過,村東有刁五路、康張路通過。

自然條件


地貌 位於平川地區,處於延慶盆地西部出口處,屬媯水河沖積平原地帶。地勢平坦,海拔512米。土壤多為潮土,屬於沖積洪積物、河流沖積物。
氣候 馬坊地處延慶西部風口地區,歷史以來大風肆虐,風災嚴重。建村以來,逐步建設田間防風林帶,有效地減少了風災帶來的損失。
馬坊地處北溫帶,屬大陸性氣候,乾旱多風,風向多為西北風。最大風速月均4.1米/秒,最冷1月均零下11℃,最低溫度達零下26℃。
土地資源 馬坊村現在共有土地2058畝,其中:水澆地2000畝,旱地58畝。
水資源 年均降水量353.4毫米,無霜期160天左右,地下水位486.7米。

歷史


康莊明代已有村落,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名為康家新莊,因康姓居多而得名。屬延慶直隸州。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名為康家莊,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屬直隸省延慶縣,名為康莊
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馬坊建村,築起圍牆、門樓、垛口,成為兵馬坊,由戴姓統領,故稱黃兵馬坊堡,后演繹為今名馬坊。
清嘉慶六年(1801年)自春至夏大雨,六月初,大雨連下六七天,街水擁塞不流。馬坊戲樓被沖走,沖走時快如激箭,戲樓將舊懷來縣城通濟橋戳斷,十三孔橋洞僅剩五孔。
1948年12月10日解放軍圍殲國民黨16軍,康莊戰鬥結束,馬坊解放。
馬坊村西有養鵝池。《嘉靖隆慶志》載:“養鵝池在州城西南二十里。周圍二里許,悉用鐵石扣,外開四門,中建殿宇,其中作九曲沿流,俱有石座,台前有白石華表制極工巧。”“其水四時不竭,相傳遼蕭后所建,俗稱‘養鵝’,近得石碣於土中雲‘引娥池’,又名‘影鵝池’”。延慶縣誌和懷來縣誌也均有關於養鵝池的記載。《元史》載:“英宗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5月開始在龍慶州建流杯池行殿。”《懷來縣誌》認為該殿即建於此。據該村老年人回憶:昔年養鵝池為北方名勝,每逢農曆四月初八,廟會盛況空前。其時寺廟內佛象座下有一水泉,池內又有6個水泉,故當地人又稱其寺為奇泉寺。泉流洪大,鐘鳴鵝戲,林泉輝映,成為一方勝景。最後一次廟會是1947年農曆四月初八。後來由於水脈被卡,泉水乾涸,又加連年戰爭,古寺終於荒寂。1967年,寺廟、佛像、觀音、金剛、羅漢均被砸毀,昔日盛景蕩然無存。村亦因歷史上的養鵝池而得名,明代為隆慶衛軍屯。

農業


主要農作物 馬坊村種植業主要以糧食種植為主,蔬菜及其它經濟作物種植甚少,糧食作物面積一直占種植面積的90%左右。現在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是春玉米
主要禽類養殖 馬坊村養殖業主要以家禽和奶牛為主,其它種類的甚少,其中家禽300餘只,奶牛490隻,養殖面積則為20畝。
馬坊村現轄區內的北京德大興旺養殖公司,養殖區面積 70畝(46700平方米),其中生產用房面積10.5畝(7000平方米)。養殖規模:養奶牛300頭。鮮奶產量:每月105噸。詳細地址:康莊鎮馬坊村北500米公路西側。
果品生產 馬坊村進行果品種植的土地分別為:老果樹地158畝,其中有沙果香果海棠、檳子等;新果樹地10畝,其中有蘋果,梨樹等。2014年,引進萬果葡萄園生產基地,大棚里一串串的葡萄十分誘人,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採摘。
土城遺址是明代養馬的地方,城外有古烽火台1處。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建村,築起圍牆、門樓、垛口,成為兵馬坊,由戴姓統領,故稱黃兵馬坊堡,后演繹為今名。2003年12月29日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隸屬康莊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