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庫

扎庫

舊徠時農村習俗,富裕人家死了老爺老太太,出殯時要扎庫(土音),即扎紙人,紙馬、紙屋、紙車……生活享受所需什物盡量齊全,彷彿為帝王將相殉葬的俑及器皿。喪禮畢,當場將這些精心製作的五顏六色之“庫”一把火燒掉。

簡介


扎庫就是用紙和竹篾製作成祭品,現在是文化遺產。
徠蘆柴為架,柴管相套連接,扎絲相纏固定,火力微燒彎曲,漿糊將紙與柴架相粘,紙上貼花,彩色描繪,一個個紙箱、洋房、甚至洗衣機、電冰箱,在頃刻之間紮成,儘管購買者不一定“精益求精”,但翹首師傅的產品肯定會讓人產生藝術享受之感。

起源


真正中國民間的行動藝術大展,比西方現代的行動藝術之興起要早得多多吧。無疑,中國的這種“行動藝術”誕生於迷信,則20世紀的行動藝術緣何誕生呢?有人將自己囚禁起來,或自割體膚,說是表現藝術之虔誠,這與和尚“坐關”又十分相似。和尚坐三年關,耐三年寂寞,出關后便成為一項資歷,其地位必高升,苦肉計換取了升遷。藝術家想揚名,其作品又不易獲得共鳴,便以驚世駭俗的行動來欺世盜名。
也不宜全部抹殺行動藝術中包含的某些創意,因為進一步發展遊戲和娛樂也豐富了人間樂趣,但這絕不等於藝術創作,“生活就是藝術”、“小便池就是藝術”、“調侃就是藝術”……西方和東方都有人強姦藝術,因藝術很美,人民愛藝術。
扎庫
扎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