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甘蔗條螟的結果 展開

甘蔗條螟

甘蔗條螟

甘蔗條螟所屬節肢動物門,分佈於南方各省。

正文


甘蔗條螟在我國南方各省蔗區均有發生,除甘蔗外還可為害高梁、玉米等。條螟以幼蟲蛀食蔗莖和幼苗基部。苗期被幼蟲入侵為害生長點后,心葉枯死,形成枯心苗。在萌芽期或分櫱初期被害,可造成缺株,減少有效莖數。在生長中、後期蔗莖被害,造成螟害節,破壞莖內組織,影響甘蔗生長,降低糖分,遇到大風常在蟲口處折斷,而且蟲傷部分常引起赤腐病菌侵入,使甘蔗產量和品質受到損失。

形態特徵


甘蔗條螟屬鱗翅目,螟蛾科。
成蟲:體長9-17.5毫米,下唇須向前伸出;體及前翅灰黃色。翅面有許多黑褐色縱條,頂角特別尖銳,中室有1小黑點,外緣有多個小黑點排成1列;后翅白色。
卵:卵產成塊狀,雙行“人”字形排列,淡黃白色,1個卵塊平均有卵14粒,卵粒扁平橢圓。
幼蟲:老熟幼蟲體長30毫米,黃白色,背面有4條紫色縱線(亞背線及氣門上線各2條);各節有黑色毛瘤,腹節背面中央有排列成正方形暗褐色的大型毛瘤。
蛹:體長11-19毫米,紅褐色,腹部背面第5-7節前緣有明顯的彎月形小隆起紋,尾節末端有2個小突起。

生活史


甘蔗條螟在廣州地區一年發生4代,第1代4-6月,第2代7-8月,第3代8-9月,第4代9月至翌年4月。田間出現各世代蟲期比較齊一。老熟幼蟲多數在葉鞘內側、少數在蔗莖內越冬。成蟲在蔗葉正面產卵。初孵幼蟲有群集心葉為害的習性,被害心葉展開后見有橫列小孔和一層半透明不規則的小斑點,這時期稱為“花葉期”。幼蟲在心葉為害10-14天,三齡以後才由葉鞘間隙侵入蔗莖蛀食,往往數頭幼蟲同時侵入一莖,附近留有蟲糞,易於發現。如幼苗生長點受害,經3-5天出現枯心;成長蔗受害,造成枯梢或螟害節,蛀莖遂道多分支而通過蔗節。

綜合防治措施


1、農業防治:
(1)低斬收蔗。留宿根的蔗田,用小鋤低斬,可消除在蔗莖地下部越冬的條螟。
(2)及時處理蔗頭及枯葉殘莖。收穫后,於二月底前,收集殘莖、枯葉、枯苗,鋪在蔗地就地燒毀。不留宿根的蔗田,將蔗頭犁起后燒毀。
(3)灌水淹蟲:水源方便的地區,1-4月發現枯心苗多時,引淡水浸沒蔗苗1-3天,淹死幼蟲。
(4)精選無蟲健苗,下種前用2%石灰水浸種1天,殺死種苗內的螟蟲。
(5)合理的種植布局和輪作。避免把冬、春植和秋植蔗鄰近種植或蔗地插花種植,以減少螟蟲碾轉擴大為害。提倡甘蔗與豆、菜、薯輪作,以減輕螟害。
(6)在條螟“花葉期”用人工將“花葉”中的蟻螟殺死。
2、藥劑防治:應掌握在“花葉期”用藥噴心葉。可選用25%亞胺硫磷,或25%殺螟腈500倍液或90%敵百蟲1000倍液,或40%樂果乳劑1000倍液噴霧。
3、生物防治:掌握在螟蛾開始產卵時,釋放赤眼蜂,每次每畝放蜂1萬頭以上,全年放蜂8-9次,可顯著減輕條螟為害。

相關詞條


昆蟲植物蠅蚊

參考資料


http://www.boluoagri.com/Azzy/ShowArticle.asp?ArticleID=11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