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變性關節病
退變性關節病
退變性關節病又稱退行性關節炎、增生性關節炎、骨關節病等,是由於關節長年累月磨損而導致的結果。本病多發生在負重關節,如頸椎、腰椎、雙膝關節、髖關節、足後跟等,因此長期或過度的負重是應當避免的。寒冷、潮濕是致病的重要因素。本病可發於全身各關節,但好發於負重較大的膝關節、髖關節,脊柱及手指關節等部位。尤以膝、髖關節病變為多。
1.年齡
人體於20歲左右開始出現退變,不過直到中年之前並不明顯,55~65歲時約85%的人群X線檢查可發現骨關節的改變。
2.性別
患病男、女相等。直到54歲之前,男、女患病表現形式相似。其後,女性退變進程比男性更嚴重更廣泛。
3.遺傳性
精確的遺傳模式尚不清楚。
4.肥胖
退變性關節病在肥胖人群中發病率增加一倍,主要累及負重關節。肥胖男性退變性關節病的全身性改變較女性多見。
5.病變範圍
不同人群,不同關節之間退變表現不同。在54歲之前,關節受累範圍及形式男、女相似。54歲之後,在女性,第一腕掌關節和遠指間關節往往有改變;在男性,髖關節被累及更常見。退變性關節病可累及任何滑膜關節,但承受巨大壓力的關節發生退變最嚴重。由於持續負重而發病的部位有下位脊椎、髖關節和膝關節。由於強大的反覆肌力作用而發病的部位有第一掌指關節、第一腕掌關節(大多角骨腕骨關節)和中位頸椎關節。
幾乎所有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隨病程緩慢進展。主要表現為關節開始活動時疼痛明顯,稍活動后疼痛減輕,然而負重和關節活動過多時,疼痛又會加重,這是骨關節病的特點。有時疼痛可呈放射性,如髖關節疼痛可放射至大腿內側,膝關節附近。早期可見關節僵硬,如膝關節長時間處於某一體位時,自覺活動不便,起動困難,后逐漸出現關節不穩,關節屈伸活動範圍減少及步行能力下降,尤以上下台階、下蹲、跑、跳等能力下降更加明顯。部分骨關節病晚期患者還可出現一些下肢畸形,以膝內翻最常見,即俗稱的“羅圈腿”。
1.體格檢查
非炎性關節可觸摸和聽到關節發出的乾性吱吱聲。在進行期,關節邊緣骨質增生,關節囊肥厚,關節增大。運動受限。關節破壞嚴重,運動明顯受限,關節畸形與關節破壞相一致。關節運動從不發生完全喪失。當關節有炎症時,滑液增多,可於關節間隙引起限局性壓痛。無肌肉痙攣和萎縮。
2.實驗室檢查
血沉、血生化正常,熱凝集試驗陽性。滑液檢查可用於退變性關節病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感染性關節炎的鑒別。需要注意的是當急性炎症反應,關節內蓄積大量液體時,關節液檢查可與正常滑液相同。此時,關節液清亮透明微黃、黏性,不形成凝塊。
3.X線檢查
骨性關節炎早期X線檢查正常。以後逐漸出現關節間隙狹窄,反映覆蓋在皮質上的關節軟骨層變薄。隨著骨性關節病進行性發展,關節間隙明顯變窄,關節緣變銳,於邊緣出現骨刺或骨贅,軟骨下骨增厚和硬化,在軟骨下骨受壓最大的部位發生骨囊腫。需要注意的是X線拍片陰性並不能排除骨性關節炎;X線檢查有典型表現,也不能肯定是原發性骨性關節炎,退變性改變常常也存在於其他疾病,如痛風性關節炎、感染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
少數骨性關節炎患者,為單關節進展性疾病,關節功能因疼痛而嚴重喪失,運動受限,關節畸形和關節內紊亂,須進行手術治療。絕大多數的骨性關節炎患者可通過保守治療而得到緩解。
1.保守治療
(1)休息 受累關節減少壓力和剪力,使滑膜炎症減退。大多用於骨性關節炎癥狀劇烈和退變加重的情況。在個別關節的急性發作過程,最好讓患者卧床休息,以便使關節囊和韌帶鬆弛,從而減少關節面的壓迫。
(2)關節運動 為了防止關節囊攣縮,每天關節進行全運動範圍的運動幾次。大多數劇烈的運動將導致關節面明顯受壓的可能,必須避免。
(3)輔助治療 可由扶拐或人扶避免受累關節持重。可採用受累關節對側使用手杖減少重力來減少持重關節的垂直負荷。骨性關節炎進行期或雙側關節患病則需雙側手杖、架拐或人扶,應教給患者正確的步態。
(4)急性炎症期 尤其對持重關節使用牽引,以防止關節面粘連和關節囊攣縮,一直用到急性炎症消退。
(5)理療 按摩和功能鍛煉(主、被動運動)之後濕熱療法。避免強力恢復已喪失的關節運動。對痛性Heberden's結節使用普通熱水或臘療法是有幫助的。
(6)力學體位 保持良好的力學體位,避免不利的體位力學關節,使用鞋墊和進行全關節的分期功能鍛煉。
(7)骨科矯形器 可拆卸的石膏夾板以確保休息和每天理療。對於下腰椎的骨關節病,單純的塑料或紡織品圍腰即可達到治療作用。支架是制動的較有效的形式。雖然不太提倡使用,但必要時可用普通彈力繃帶限制病患關節過度運動。整個下肢坐骨結節半環支架減少持重的壓力,膝關節另用皮革套制動。
(8)電離子透入療法(離子電滲療法)一般使用乙醯甲膽鹼或組胺。但療效不可靠。
(9)X線治療 其作用推測為減輕炎症和減少瘢痕形成。雖然有些作用主張使用,但減輕癥狀不持久,治療價值不大。
(10)皮質類固醇 皮質類固醇混懸液有時為溶液,行關節內注射,在數小時和數天之內即可減輕疼痛和腫脹,並能改進運動。沒有發現全身反應。類固醇是通過抗炎產生作用,癥狀減輕時間長短不定,從幾周到幾個月。注射時間(schedule)指定為固定的間隔,由治療作用的時間長短作為間隔多長時間的依據,要保持患者不痛和能繼續治療,不過並未使疾病不再進展。
(11)氣候 熱、乾的氣候,有益於康復。
(12)逐級的功能鍛煉 肌肉不平衡可引異常大的應力集中於關節的一側,大大地加重了關節的退變過程。制定分級的功能鍛煉,以改善和平衡肌肉在關節上的作用力。
(13)藥物治療 使用藥物可止痛和抗炎,但並不能制止病理過程發展。水楊酸鹽是止痛、抗炎的最好藥物,可明顯改善患者癥狀。
2.手術治療
手術療法的目的是減輕疼痛,改善關節功能,矯正畸形和對線不良,減小垂直負荷和剪力,消除侵襲關節面的關節內因素。可以採用各種截骨術以恢復膝關節的力線的平衡和關節的穩定。對於疾病呈明顯地進行性發展,關節破壞明顯,癥狀嚴重者,可考慮行人工關節置換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