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級護衛艦

台灣海軍主力導彈護衛艦之一

康定級護衛艦(英文:Kang Ding Class Frigate )是台灣海軍主力導彈護衛艦之一,該護衛艦的原型為法國拉斐特級護衛艦。是台灣海軍根據“光華Ⅱ計劃”,1991年向法國訂購,台灣海軍原計劃購進16艘拉斐特級護衛艦,其中10艘由台灣自己建造,由於康定級艦造價過於昂貴等原因,最後只保留在法國製造6艘艦的合同。

主要用於取代台灣海軍90年代已陳舊落後的“山”字型大小護航炮艦。第一批6艘1992年初在法國建造。這6艘艦分別被命名為:康定號(1202),1996年6月服役;西寧號(1203),1996年9月服役;昆明號(1205),1997年12月服役;迪化號(1206),1997年8月服役;武昌號(1207),1998年8月服役;承德號(1208),1998年1月服役。

發展沿革


康定級護衛艦是台灣海軍根據“光華Ⅱ計劃”,於1991年向法國訂購,總共採購了16艘,主要用於取代台灣海軍目前已陳舊落後的“山”字型大小護航炮艦。首批6艘於1992年初在法國建造,目前已經全部建成服役。

艦名舷號


康定號1202、西寧號1203、昆明號1205、迪化號1206、武昌號1207、成都號1209。

導航通訊


為最大限度地提高艦上動力與損管系統的運行效率和反應速度,減少系操作人員,以適應現代海戰的需要,康定級艦在艦上控制中心內設置了綜管理系統。系統由計算機對全艦動力系統進行自動化的集中管理,並實了機艙無人化。系統能夠把設置在全艦動力、電力系統中各處感測器收集數據資料進行分析,並通過數據數據網路在控制與監視操作台(CMC)顯示出來。操作人員也可以通過CMC對動力、電力系統進行控制與調整。
康定級艦上設有自動化的損管中心,損管中心實現了計算機管理,並有據網路與控制中心連接。康定級全艦分為三個損管區,每一個損管區有一獨立的損管站進行區內的損害管制管理,並由艦上損管中心對三個損管站行統一控制。由於各艙室都配有溫度煙霧探測器,探測器又與損管中心的算機相連接,由此損管人員可以通過設在全艦各處的損管數據介面,用筆本型電腦獲得有關損管數據資料,並調動設在全艦的固定與機動損管裝置進行滅火、抽水、通風等損管作業。為提高艦隻三化防護能力,艦上設有安全區。在安全區的艙室內有較高的空氣壓力,以確保有毒有害氣體不能侵入艙室。
艦上的導航、通訊及推進系統都實現了計算機化管理。艦上通訊系統為數字式通訊系統(DICS),用以進行全艦內部的電話、廣播以及與外部通訊的連接;對外通訊採用了HF、VHF、UHF及衛星通訊等系統;導航系統採用了1台RacalDecca—1226導航雷達、INS慣導系統及2套GPS全球定位系統接收裝置。
康定級護衛艦
康定級護衛艦

總體布局

中國台灣海軍康定級護衛艦,安裝的是奧托·梅萊拉76毫米/62艦炮;高大平整的中央上層建築上裝有金字塔式主桅。該級艦上的主桅較短;獨特的前傾式桅杆/煙囪一體式建築,裝有電子支援系統天線(法國該級艦在前緣塔架上裝有sATCoM衛星天線);
該級艦上桅杆煙囪較短小,裝有醒目的對空/對海搜索雷達。低矮的後桅桿頂部裝有柱式桅杆,在其非常矮小的塔架結構上裝有面朝艦尾方向的對海搜索雷達和火控雷達
中國台灣康定級護衛艦安裝近程防禦系統;較長的的飛行甲板位於艦尾;所有上層建築外側面均有10°傾角以減小雷達反射區域;外部設備如絞盤和系錨柱等都進行了隱藏處理,或儘可能設計安裝在較低的位置;獨特的光滑整潔的艦艇外觀輪廓;中期現代化改進后的“拉斐特”級艦將安裝短小的圓柱狀桅杆,頂部安裝球面形火控雷達天線整流罩。

其它特點

康定級首艦1202號康定艦
康定級首艦1202號康定艦
1.隱身性能好。艦上暴露部位多為傾斜多面體,雷達反射面積相當於500噸級巡邏艇。
2.噸位較大,適於安裝各種武器系統。
3.武器配備水平有限,個別武器性能較差,防空能力較弱,對該艦綜合作戰能力有一定影響。
4.電子偵察先進。艦載對空雷達可發現200公裡外戰鬥機,跟蹤64個目標。對海雷達可自動探索,跟蹤距離為30公里的目標32個。
“康定”級護衛艦裝備有“達蓋”MK2電子戰系統,可根據當時的風向、航速和航向自動計算出應該發射哪種干擾火箭、數量、發射角和方向等。規避顯示器顯示本艦如何改變航向,以利於自衛。

識特特徵

法國拉斐特級護衛艦
法國拉斐特級護衛艦
1.採用V字型截面艦體和倒V字型上層建築,全艦兩舷少有垂直的平面,具備一定的隱身能力。
2.前甲板為1座76毫米單管艦炮和4聯小槲樹導彈發射器,機庫頂部為1座密集陣系統,機庫兩側安裝40毫米艦炮。
台灣海軍裝備的康定級護衛艦的最大強項是其優良的隱身性能,但是該型艦艇的艦體是法國造的,但武器系統則不是法國造的,是台灣自行安裝的,因為武備系統與艦體的不匹配,難免會破壞其隱身性能,而且該型艦艇原來是搭配法國造的防空導彈垂直發射系統,但是法國迫於中國大陸的強大壓力不得不取消,台灣以後雖然屢次要求法國提供配套的設備,但法國始終不敢提供。因為得不到法國配套的防空導彈系統,台灣又無能力研發垂直發射系統,只能裝備“海小槲樹”艦空導彈發射系統,但該型導彈射程、射高等偏低,根本無法抵禦空中打擊,造成了該型艦艇防空能力的嚴重不足。

性能數據


乘員134人(包括15名軍官)
外形尺寸
舷長125米
舷寬15.4米
吃水深度4米
排水量滿載排水量為3500噸
動力裝置
組合式柴油機系統
4台SEMT-Pielstick 12 PA6 V 280渦輪增壓柴油機,輸出功率17.08兆瓦。
航速25節
航程以15節航行時可達7000海里
導彈
艦對艦導彈2座4管“雄風”II導彈發射器
艦對空導彈1座4管“海榭樹”導彈發射器
火炮1門奧托布萊達76毫米Mk 75主炮
2門博福斯40毫米副炮
1門20毫米“密集陣”Mk 15近戰武器系統
魚雷2座3管324毫米Mk 32發射管,裝Mk 36魚雷
直升機1架S-70C
作戰數據系統湯姆遜-CSF TACTICOS
武器控制系統2座CSEE納吉爾Mk 2光電指示器
對抗措施湯姆遜-CSF DR 3000S電子對抗/電子干擾系統
誘餌2座CSEE“達蓋”箔條發射器
雷達
對空/對海搜索雷達湯姆遜-CSF DRBV-26D型D波段雷達
對海搜索雷達湯姆遜-CSF Triton G型G波段雷達
火控雷達2座湯姆遜-CSF Castor IIC型I/J波段雷達
導航/直升機控制雷達2座Racal 2OV90型I波段雷達
聲納湯姆遜-辛特拉Spherion B型艦艏聲納
英國航宇/湯姆遜-辛特拉ATAS (V)2型拖曳陣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