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平遠縣的結果 展開

平遠縣

廣東省梅州市下轄縣

平遠縣,廣東省梅州市下轄縣,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處粵閩贛三省交界處,建縣於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總面積1381平方公里,轄12個鎮、136個村、7個社區,截至2019年年底,有戶籍人口26.35萬人,常住人口23.5萬人。縣城設在大柘鎮,是廣東古八賢之首客家先賢程旼的故鄉,享有“世界客家文化始祖地”“世界客都第一村”的美譽。2011年8月被確認為“原中央蘇區縣”,是中國最佳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中國最佳文化休閑旅遊縣、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船燈舞)、中國綠色名縣、廣東橙鄉、中國油茶之鄉、中國仙草之鄉。 

平遠北臨贛南,東連閩西,南接潮汕揭,是粵閩贛邊客家圈中心區域。206國道南北貫通全縣,濟廣高速、梅平高速和規劃中的瑞梅鐵路途經平遠,與珠三角、海西區、贛南等地區構成“3小時經濟圈”。 

平遠有五指石風景區、長布半島休閑度假區、南台卧佛山文化旅遊產業園、上舉相思谷、熱柘溫泉、曼陀山莊、大河背風景區、金穗生態農莊、黃田水庫、仁居金庫展館、平遠紅軍紀念園、別具洞天景區、南台山國家森林公園等旅遊景點。 

2019年3月,被列入《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名單。2020年6月,入選國家森林康養基地(第一批)名單。

2019年,平遠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51934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1769萬元,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250603萬元,增長1.4%;第三產業增加值469562萬元,增長0.2%。

歷史沿革


平遠縣景觀
平遠縣景觀
平遠縣治始設於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當時以廣東程鄉縣的豪居都(今仁居鎮)為中心,並析福建的武平、上杭,江西的安遠,廣東惠州府的興寧四縣邊地,以原設在豪居都林子管通判府館址為基礎,擴大築城,罷館置縣。因其界於武平、安遠之間,故名"平遠"。初隸江西贛州府。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調整縣域,歸還閩贛兩省武平、上杭,安遠三縣原析之地,增析程鄉的義化、長田、石窟三都及興寧原析之大信一里,仍組成平遠縣,改隸廣東潮州府,縣治仍設在豪居都。
明崇幀七年(1634),析平遠的石窟一圖、二圖,及程鄉部分地域,增置鎮平縣(即今蕉嶺)。
清雍正十一年(1733),程鄉縣升格為嘉應州(今梅州),平遠改隸嘉應州,與程鄉、興寧、長樂,鎮平4縣並稱嘉應五屬。
民國成立后,廢除原有建制,省縣之間另設道。民國3年(1914),設潮循道,平遠為下屬之一縣。民國9年(1920),裁道,平遠直屬於省。
民國25年8月,兩廣還政中央,廣東取消綏靖區,改設9個行政督察區,平遠屬第六區。民國38年(1949),調整改屬第九行政督察區。
1949年5月22日,平遠宣告和平解放。是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省縣之間仍沿襲民國時期的專員公署制,作為省派出機構以領導縣,平遠隸屬興梅專員公署。1952年,興梅專署撤銷,改隸粵東行政公署。1956年,粵東行政公署撤銷,分設惠陽、汕頭兩專區,平遠隸屬汕頭專區。1965年,興梅與潮汕分設專區,平遠隸屬梅縣地區行政專員公署。1988年,梅縣行署改為市一級政權機構,稱梅州市,平遠隸屬梅州市。
1951年5月,大信鄉劃歸興寧縣轄。1956年1月,梅縣石扇鄉黃竹坪村划入平遠熱柘鄉。至此,縣屬地域均為原程鄉縣地。縣治所在地,從1562年建縣至1952年的390年,一直在仁居鎮(明朝稱豪居)。1952乍6月,平遠與蕉嶺合署辦公,領導土地改革。8月,廣東省人民政府行文:"平遠併入蕉嶺縣","保留平遠縣名"。縣治沒在蕉城鎮。1954年3月,平遠與蕉嶺分縣而治,平遠縣治遷往大柘鎮。1958年11月,為適應當時"人民公社"、"大躍迸"的需要,平遠併入興寧縣,縣治設在興城鎮。1961年1月,興平分縣。此後,平遠縣治一直設在大柘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平遠縣位於梅州市西北部,地處粵贛閩三省交界處,面積1381平方公里,人口26萬,轄12個鎮(大柘、仁居、東石、石正、八尺、差干、上舉、泗水、長田、熱柘、中行、河頭),縣城設在大柘鎮(原設在仁居鎮),城區規劃面積11.8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5.04平方公里,有5萬人。東連蕉嶺縣,南接梅州市梅縣區、興寧市,西鄰江西尋烏縣、北與福建武平縣接壤。

地質

縣境地質構造比較複雜,由火山岩、侵入岩、變質岩等構成山地、丘陵、盆地等地貌,尤其是突出的南、北兩端形成丹霞地貌——石正南台山至中行大河背一帶丹霞地貌和差干五指石丹霞地貌,呈現秀麗的自然景觀。縣境周圍山地環繞,北部和西部以山地為主,地勢較高,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全縣總面積中,山地佔11.26%,丘陵佔53.44%,盆地佔28%。地帶性的自然土壤為紅壤,有利於發展立體生態農業和多種商品生產基地。 

地貌

地形平面呈四指併攏向上的巴掌狀。因有閩贛邊境的武夷山脈南伸所致,西北部高於東南部,形成北高南低的地勢。海拔高度大多在200米至800米之間。縣境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座;北部與江西省交界的項山甄,海拔1529.5米,為平遠最高峰;西部八尺的角山嶂,海拔1030米;中部東石的尖山,海拔1007米;東部與蕉嶺交界的鐵山幢,海拔1164米。差乾的五指山和石正的南台山,屬丹霞地貌,形成南北對峙的姐妹山,為古今遊人嚮往的風景山,海拔各為460米、645米。
平遠山脈以北部最高峰的項山甑為主,分為兩支,一支從項山向東折南,較高的山峰有雞籠障、五指石、鵝石(又名風石)、梯雲嶺、尖筆山、大和峰、尖山;另一支從項山向西南方向延伸,高山有帽子山、珠寶峰、七娘峰、屏風峰、角山嶂、黃坑樟、河嶺峰、石龍寨等。 

氣候

平遠縣地處南亞熱帶與中亞熱帶過渡的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夏冬長,秋春短,雨熱同季,熱量豐富,雨量充足,風力小,霜期短。年平均氣溫20.7℃,歷年變化範圍在20.1℃~21.7℃之間,變幅1.6℃;年平均日照時數1859.8小時,日照百分率為42%;年平均降水量為1683.6毫米。 

水文

平遠的主要河流有3條,即北部的差干河,中部的柚樹河和南部的石正河,均屬韓江水系。全縣集雨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6條,10平方公里的小溪18條。這些河流,除差干河自西向東流外,其他河流均由西北流向東南。此外,八尺境的排下溪,向西北經江西省尋烏縣到廣東省龍川縣匯入東江。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平遠縣土地資源豐富,且土地肥沃。地帶性的自然土壤為紅壤,有利於發展立體生態農業和多種商品生產基地。全縣土地面積138100公頃。其中,農用地127247.3公頃;建設用地7753.3公頃;未利用地3099.4公頃。人均土地面積0.57公頃。 

水力資源

水力資源豐富,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為5.93萬千瓦,可開發量為4.26萬千瓦,發電量1.7億千瓦時。是全國首批100個電氣化縣之一。 

森林資源

森林資源豐富,是全國造林綠化先進縣、中國綠色名縣、省林業生態縣、省用材林基地縣。2016年,全縣林業用地面積10.8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78.35%,活立木蓄積824萬立方米,是粵東動植物資源保護得最好的縣之一。縣內龍文—黃田自然保護區為省級自然保護區。根據調查,全縣有野生維管植物188科、642屬、1300種,由喬木、灌木、藤木、草本組成種類樹種。有珍稀瀕危植物25種。其中,屬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21種;省級保護植物4種。 

野生動物資源

平遠的野生脊椎動物有78科206屬287種。主要分佈在山高林密的北部山區,主要有:野豬、黃猄、長尾鵲、貓頭鷹、畫眉、黑斑蛙、蛇類、松鼠、黃鼠狼、果子狸、刺蝟、穿山甲、白頭翁、白鷳、鳶、鷓鴣、燕隼、翠鳥、雉雞等。 

礦物資源

平遠縣風光
平遠縣風光
平遠縣地質構造複雜,礦物資源豐富。現有的資源中,計有礦種29個,礦床、礦(化)點159個,其中中型規模的礦床7個:鐵礦、鈮鉭銣礦、高嶺土礦、石灰岩、珍珠岩各1個,離子吸附型稀土礦2個。按礦種分類,黑色金屬礦物有鐵礦和錳礦;有色金屬和貴金屬有鎢、鉬、鈷、銅、錫、鉛、鋅、鉍、金;稀有金屬礦有鉭、鈮、銣、稀土;建築材料和非金屬礦物有石灰岩、高嶺土、螢石、脈石英、珍珠岩、沸石、鉀長石、建築石等;燃料礦物有無煙煤;其他礦物有鈾礦、礦泉水、溫泉等。鐵礦蘊藏量7800餘萬噸,稀土8萬噸,石灰石藏量2億噸以上,花崗岩100萬立方米;其中稀土具有儲量大、配分全、價值高、易開採的特點,經國家地質部門勘查,境內稀土礦屬品位較高、開採條件較好的中型礦藏;鐵礦以藏量大、品位高、低硫磷而著稱;珍珠岩是華南地區的優質礦藏。 

行政區劃


平遠縣
平遠縣
平遠明朝建縣后,設4都2圖,即義田都、義化都、長田都、石窟都,石窟一圖、二圖。明祟禎年間割石窟一圖二圖與鎮平,仍有四都,后改劃為15鄉。民國26年(1937)調整為13鄉,全縣劃為160保,1758甲。民國30年(1941),實行新縣制,按《縣各級組織綱要》規定,全縣調整為142保,1676甲。
建國初,全縣設7個區,3個市,56個行政村。1950年調整為4個區,2個鎮,13個鄉。1954年,劃為4個區,71個小鄉,2個鎮。1956年撤區並鄉,成立13個鄉,1個鎮,71個村。1958年"政社合一",全縣成立4個人民公社,1個鎮。1961年與興寧分縣后,平遠縣調整為14個公社,3個農場,1個鎮。70年代中期,劃為16個公禮,1個鎮。1983年11月,恢復區、鄉建制,取消政社合一的隊制。全縣設14個區(差干、仁居、黃畲、八尺、中行、河頭、上舉、泗水、東石、壩頭、大柘、石正、長田、熱柘),1個區級鎮(大柘鎮),95個鄉,3個城鎮管理區,4個縣屬國營農林場。
1986年11月撤區建鄉設鎮。全縣設立5個鎮(大柘、仁居、東石、石正、八尺),11個鄉(差干、黃畲、河頭、中行、上舉、泗水、壩頭、茅坪、超竹、長田、熱柘),149個村,7個城鎮居委會。1994年,11個鄉改鎮建制,全縣設16個鎮(大柘鎮、差干鎮、仁居鎮、黃畲鎮、八尺鎮、中行鎮、河頭鎮、上舉鎮、泗水鎮、東石鎮、茅坪鎮、壩頭鎮、超竹鎮、石正鎮、長田鎮、熱柘鎮)。2003年9月,撤銷超竹鎮、黃畲鎮和茅坪鎮的鎮級行政區劃建制。原超竹鎮併入大柘鎮,原黃畲鎮併入仁居鎮,原茅坪鎮併入東石鎮。2004年11月,撤銷壩頭鎮的鎮級行政區劃將其併入大柘鎮行政區劃。行政區劃調整后,全縣設12個鎮:即差干、仁居、八尺、河頭、中行、上舉、泗水、東石、大柘、石正、長田、熱柘鎮。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平遠縣轄大柘鎮、仁居鎮、東石鎮、石正鎮、八尺鎮、差干鎮、上舉鎮、泗水鎮、長田鎮、熱柘鎮、中行鎮、河頭鎮等12個鎮,共有7個居委會、153個村委會,1439個村民小組。省級生態示範鎮1個(長田鎮),市級生態示範村8個。 
大柘鎮仁居鎮東石鎮石正鎮
八尺鎮差干鎮上舉鎮泗水鎮
長田鎮熱柘鎮中行鎮河頭鎮

人口民族


平遠縣2007年末戶籍人口256288人,其中,農業人口172546人。據計生年報,全縣人口出生2634人,出生率為10.29‰,死亡率為5.73‰,自然增長率為4.56‰。計劃生育率93.89%,比2006年提高了0.61個百分點。 
2015年末戶籍人口264256人,其中,農業人口180815人。據計生年報,全縣人口出生3116人,出生率為11.35‰,死亡率為5.43‰,自然增長率為5.92‰。 
2017年末全縣戶籍人口266595人,其中鄉村人口172379人。據衛計部門年報統計,全縣人口出生3720人,出生率13.22‰,死亡率6.49‰,人口自然增長率6.74‰。 
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平遠縣常住人口為190482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30045人相比,十年共減少39563人,下降17.20%。全縣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95296人,佔50.03%;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95186人,佔49.97%。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比重提高3.84個百分點。在平遠的流動人口中,外省流入人口為4428人,省內流動人口為38196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流動人口增加17744人,增長71.32%。

政治


平遠縣委書記:宋才華 
平遠縣委副書記、縣長:周小勇 
常務副縣長:陳瓊宏 
副縣長:王俊輝、張善波、劉蘭嬌、韓旭、李萬年、張錫洪

經濟


綜述

2019年,平遠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851934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1.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1769萬元,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250603萬元,增長1.4%,其中工業增加值213542萬元,增長1.2%;第三產業增加值469562萬元,增長0.2%。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同期增長2.0%。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同期下降47.5%;工業投資比上年同期增長0.6%,其中技改投資比上年同期增長16.7%。商品房施工面積460632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6.0%;商品房屋銷售面積161276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18.5%。 
工農業產業園:廣州南沙(平遠)產業轉移工業園、東莞塘廈(平遠)產業轉移工業園、梅州平遠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平遠縣工業長廊、三一綠色建築產業園、東台生態園、梅州遠嶺科技工業園、廣東恆寶緣稀土複合材料產業園、磁性材料產業園、平遠縣臍橙產業園、平遠縣南葯產業園、廣東省白玉蝸牛標準化示範區、梅州平遠酒香小鎮等。 
城市商貿綜合體:平遠奧園廣場、城南財富廣場、平遠商業城、城南商業城、百川商業中心、凱旋商業中心等。

第一產業

農作物
農作物
平遠縣農業已建成以生產優質米、平遠臍橙、梅州金柚、椪柑、李果、茶葉、西瓜、烤煙、花生、甜玉米、反季節蔬菜、生豬、甲魚等農副產品商品生產基地 。
油茶
油茶
平遠縣大力發展了臍橙、油茶、南葯、優質稻等四大農業主導產業,種植面積分別達10萬畝、17.1萬畝、4.8萬畝、6萬畝,是“廣東臍橙之鄉”、“中國油茶之鄉”、“中國仙草之鄉”和“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縣有各級農業龍頭企業30家(如國家級農業扶貧龍頭企業廣東新大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股份改造;廣東南台葯業有限公司升格為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引進了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廣東溫氏集團公司投資建設飼料廠和良種豬場等項目。),其中3家企業進入廣東現代農業100強和現代企業500強,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2個,縣級農業產業園10個,農業基地29個,組建了68個專業合作社。培育了廣東新大地、南台葯業、金穗生態農業、飛龍果業、永樺果業等一批骨幹農業龍頭企業,成為“全國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全省最大的南葯種子種苗繁育種植基地”、“油茶豐產林國家標準化示範區”。 
平遠引種慈橙始於1996年,至2011年底,平遠臍橙總面積10.2萬畝,總產量7.11萬噸,僅鮮果一項實現產值1.5642億元,平遠已成為廣東省最大的優質慈橙生產基地。 
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積極發展超甜玉米、無籽西瓜、烤煙、生薑等高產、優質、高效特色農產品,“一鎮一品一加工”的產業體系逐步形成。全縣已建成農業專業鎮5個、專業村28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23個。
2017年全縣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14050萬元,比上年增長2.4%。其中,農業增加值79890萬元,下降0.2%;林業增加值11520萬元,增長37.8%;畜牧業增加值16286萬元,下降1.1%;漁業增加值6354萬元,增長0.9%。當年造林面積2340公頃,全民義務植樹70萬株,木材採伐量32498立方米,木材收購量9870立方米。 

第二產業

平遠縣工業已形成以建材、電力、輕化、礦冶、機械、稀土、食品、木材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主要產品有300多種 。
平遠縣依託豐富的礦產資源,規劃建設了21平方公里的生態工業園區,一、二期已建成2000畝,三期已完成1500畝前期示範地土地平整。園區進園企業28家,計劃投資23.6億元,投產企業20家,2011年實現工業總產值9.9億元。園區重點引進稀土深加工項目,計劃建設成稀土產業園或深加工基地。2011年被選為廣東省第二批小企業創業基地。工業園引進了廣晟、廣柴、宜華、寧江等大集團,加快推動鑄造、建材、木業等傳統工業“綠色轉型升級”,全力發展稀土新材料、電子等新興產業,培育壯大了稀土新材料、機械鑄造、優質建材等三大特色工業。
2019年,全縣工業總產值724736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15236萬元,增長0.2%。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按行業分,採礦業28011萬元,增長27.4%;製造業382190萬元,下降1.2%;電力生產業5035萬元,下降7.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計算,下降2.2%。工業銷售產值659103萬元,增長0.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380553萬元,下降2.2%。規上工業產品銷售率91.65%。全社會用電量48445萬千瓦時,增長0.7%。其中,工業用電量25060萬千瓦時,下降2.8%。 

第三產業

五指石旅遊區
五指石旅遊區
平遠文化旅遊資源豐富,國家3A級旅遊景區五指石以“中國丹霞地貌盆景”著稱,是第二屆廣東自駕游最優景點;粵東名勝南台山,狀似仰天卧佛,號稱“世界第一天然大佛”,2009年被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境內還有龍文—黃田省級自然保護區、省級地質公園、廣東省旅遊特色村、熱柘溫泉等旅遊資源,形成了“賞茶花—拜大佛—品臍橙—游五指—泡溫泉”生態旅遊線路。連續舉辦七屆臍橙旅遊節、兩屆茶花節,成功申報了兩個吉尼斯世界紀錄。平遠縣被亞大旅遊聯合會授予“中國最佳文化生態旅遊目的地”,入選“中國最佳文化休閑旅遊縣”。此外,還有平遠公園、熱水溫泉、紫林山等旅遊景點。
2017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848196萬元,比上年末增長8.3%,其中住戶存款餘額585599萬元,比上年末增長10.7%。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為411061萬元,比上年末增長15.7%。全年人財、人壽保險業保費收入合計13833萬元,比上年增長36.2%。全年人財、人壽保險業賠付支出合計7030萬元,比上年增長49.2%。 
2019年,平遠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6311.7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7%。按行業分,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292733.7萬元,增長8.4%;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33578萬元,增長21.7%。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32192.6萬元,增長8.1%;鄉村消費品零售額94119.1萬元,增長13.7%。 
2019年12月末,平遠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98.3億元,同比增長2.4%,其中住戶存款餘額69.1億元,同比增長11.3%。全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49.5億元,同比增長9.1%。

文化


平遠客家人,是古代中原漢族的後裔,在長期手產生活中形成了客家人獨特的風俗習慣和傳統意識。 

生產習俗

以耕田為主業,禾分早晚兩季。農忙時村人互幫互助,不計報酬。男人多外出謀生。理家與耕作由婦女擔任。傳統農具有犁耙、轆軸、腳頭、鐵扎、禾鐮、盪耙、木製龍骨水車等。 
婦女上山割草代名叫割魯萁,客家婦女魯萁擔最有特色,一擔魯萁二頭共八捆,用竹杠勾索綁擔,四平八穩,舊時,園中種薴,婦女用其織為夏布,名曰家機布。另種黃麻以編繩,作蘿索、牛索等。 

生活習俗

• 服飾:舊時用自織的織家機布制被和衣著,今已淘汰,清至民國初期,官吏豪紳及儒生穿長袍馬掛,平民男女服裝為開襟式,女的為在則開襟上衣,稱大襟衫,衣長齊膝,服飾多樣中西服盛行。
• 鞋帽:舊時有布鞋,俗名阿姆鞋。草鞋和粵俗傳統木履,現時的品種多,式樣日趨新穎,舊時冬天男人戴氈帽、禮帽和棉帽。婦女冬日戴帽(頭裙)藍布所做。
• 飲食:一日三餐,米飯為主。舊時早上用鍋煮飯,用罩撈把飯撈起,盛於飯甑中,供一天吃,傳統名菜、名吃有“蒜頭燜豬肉”、“燜狗肉”、“炒雞酒”、“鹽焗雞”、“梅菜扣肉”、“蘸仔鴨”、“釀豆腐”、“魚生”、“仙人板”、“豬油粄”、“鍋篤粄”、“黃粄”,紅菌豆腐頭、福菜、梅乾菜、菜脯、荀干、醬瓜、咸冬瓜、福菜肉片湯、菜脯雞湯、鹹菜鴨肉湯等。(詳見:客家菜、客家美食、客家小吃、梅州美食等詞條)
• 民居:最具特色和代表性客家民居是“圍龍屋”,它多建在丘陵、斜坡地面或田疇交錯的小丘前。其所採用的建築工藝,是中原漢族建築藝術中最先進的“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結合的形式,其結構一般是“一進三廳兩廂一圍”。屋前有一曬禾坪,大門之內,分上、中、下3個大廳;左右分兩廂或四廂,以兩廂向後延伸,形成馬蹄形的后圍,其特點是以南北子午為半軸,左右對稱,以屋前面的半月形池塘和正堂后的圍龍屋結合成一個大極形整體。

婚姻習俗

解放前,平遠人的嫁娶分為“大行嫁”、“童養媳”、“等郎妹”、“二婚親”。大行嫁,多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婚姻。程序有定親、納彩、迎親、拜堂鬧洞房、做三朝等禮節。迎親之日,女子穿旗袍、戴鳳冠、乘花轎,出嫁時,先行一童桃枝或榕枝開路,謂拖青,男家鼓樂迎親,花轎到男家后,新郎要踢轎門扶新娘入屋拜堂成親,舊時小戶人家生有男孩后,就向鄰近外姓人撿(收)一女孩,俗謂“細心舅”。待成年後於除夕晚成親,稱圓房,此為童養媳。等郎妹即舊時有些貧苦人家當時自己沒有兒子,先買個女孩來撫養,等自己生有男孩后,即配為偶,長大后即行婚配。有的媳婦長到十八歲,“小丈夫”才幾歲,故有“十八嬌妻三歲郎”的說法。二婚親即婦女再嫁,舊時多受歧視,新中國成立后,婚事新辦,大興文明之風,有集體婚禮、男到女家、旅行結婚、開茶話會等形式,婚禮簡樸而熱烈 。

祭祀習俗

舊時,老人逝世,俗稱“過身”;安葬,俗稱“還山”。葬禮亦有許多繁文縟節,有錢人家還要延僧誦經(俗稱做齋)。平遠縣用棺木土葬為尚,今已除舊習實行火葬,祭祀,平遠各姓均有祖祠,設於縣城者為宗祠,設族中曰家襟祠亦稱祠堂。祭祀祖先分春祭與秋祭,春祭主要為掃墓形式,秋祭在八月,每姓各有祭日,從八月初一至秋分為止。但也有部分地區祭祀祖先日期七月半或其他時間。

紅色文化

平遠是一片由紅色精神映紅的革命寶地。在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的紅四軍曾三次進駐平遠,在平遠宣傳革命思想,發動群眾開展土地革命,直接指導幫助平遠建立縣級紅色政權;1931年1月合併尋烏、平遠、蕉嶺成立了蕉平尋縣委、縣蘇維埃政府,成為中央蘇區的組成部分。由於它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處,因而蕉平尋蘇區不僅成為中央蘇區溝通粵省聯繫的重要通道,而且成為中央蘇區的南大門,擔負拱衛中央蘇區南部邊界安全的重任。1932年春,蕉平尋蘇區鬥爭逐步走向低潮后,蕉平尋黨政幹部和軍事骨幹仍然在中央蘇區任職,為建設和保衛中央蘇區繼續奮鬥。期間,平遠先後為中央蘇區地方黨政機關和紅軍部隊輸送了260多名革命骨幹,這些人大多數為革命犧牲,成為烈士。2011年8月23日,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正式發文確認平遠縣屬於中央蘇區範圍。 

僑鄉文化

平遠籍人遷徙到海外定居,始於何時,現無確切的資料可查考。據有關史料記載,以1840年鴉片戰爭前後和清末民初為最盛,迄今已有140多年的歷史。大多數人是由韓江而下,經潮州、汕頭出海;少數人經東江抵廣州,從香港坐船,漂洋過海。初到東南亞各國,繼而散居世界各地。新中國成立后出國的是經廣州出香港轉往目的地。華僑遷居國外,多數已加入了所在國的國籍,成為外籍華人,在當地從事商業、工業、礦業、教育、衛生、耕作或其他行業。他們的祖籍比較集中於熱柘、長田、石正、大柘等鄉鎮。1988年統計,平遠的華僑、華人分佈在20個國家,其中僑居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緬甸、新加坡、越南等7個國家的占海外華僑總戶數的92%,總人數的92%。熱水是平遠的僑鄉,屬熱柘鄉,毗鄰梅縣,是最早有人遷出南洋定居的鄉(村)之一。1988年統計,熱水的旅外華僑、華人已達90戶、879人,比國內的親屬多204人。他們分別居住在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荷蘭、緬甸、泰國等7個國家。雖然經歷五、六代人,但是他們不忘故國家園,關心桑梓建設。1930年以後,僑匯源源匯回家鄉,並捐款資助家鄉的文化教育、交通建設和社會公益事業。

民間藝術

平遠有落地花鼓、落地金錢、船燈舞、馬燈舞、竹編工藝等民間文化藝術遺產。 

文物古迹

截止2019年,平遠縣有鄒坊文祠、凌風塔、小樹廬、井下吳屋、廣東省四大銀行金庫舊址、駕虹橋、仁居紅四軍第一縱隊革命舊址、松溪橋與古道、寶善居、蕙樓、黃梅興故居、姚子青故居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見:梅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梅州市歷史建築名錄、梅州市宗教活動場所名錄等詞條)。 

本地方言

客家方言是漢語八大方言(北方、吳、湘、贛、客家、閩南、閩北、粵)之一。客家方言以梅縣話為代表,即今梅州市城區所講的話為代表。梅州市轄的梅縣、興寧、蕉嶺、平遠、五華、大埔、豐順等縣,說的同是客家話,語言交流不存在障礙,但在語音上卻有些差別。

特產美食

平遠客家人是古代中原漢族的後裔,他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形成了客家人獨特又風味多樣的美食。 
平遠縣傳統名菜、名吃有“蒜頭燜豬肉”、“燜狗肉”、“炒雞酒”、“鹽焗雞”、“梅菜扣肉”、“糖鹵豬肉”、“蘸仔鴨”、“釀豆腐”、“魚生”、“仙人板”、“豬油粄”、“鍋篤粄”、番薯粄、“黃粄”、香煎灰水粄、油餜子、炸雲片、炸角子、紅菌豆腐頭、福菜、梅乾菜、菜脯、荀干、醬瓜、咸冬瓜、福菜肉片湯、全豬湯、菜脯雞湯、鹹菜鴨肉湯等,平遠土特產有客都草魚、梅州金柚、客都稻米、平遠臍橙、梅州柚、客都米、嘉應茶、平遠橙、平遠東石花生、有機茶葉、有機山茶油、高山茶籽油等(其他詳見:客家菜、客家飲食、客家小吃、梅州美食等詞條)。
2018年12月,紅菌豆腐頭、糖鹵豬肉、炒黃粄、平遠肉丸、雞子酒、瓦缸肉、炒三絲、鹽焗雞、釀炸豆腐、全豬湯等菜肴被評為“平遠十大特色客家菜”。

交通


平遠北臨贛南,東連閩西,南接潮汕揭,是粵閩贛邊客家圈中心區域。206國道南北貫通全縣,濟廣高速、梅平高速和規劃中的瑞梅鐵路途經平遠,與珠三角、海西區、贛南等地區構成“3小時經濟圈”。 
2017年,平遠縣全年投入8.5億元推進高速公路、國省幹線和縣鄉公路建設,梅平高速平遠段實現無障礙施工,完成建設總工程量的52%;平武高速列入省中長期發展規劃;平蕉大高速列入市“十三五”路網規劃;積極配合做好瑞梅鐵路前期工作;國道206線繞城段各項工作全面啟動;國道358線湍溪至八尺段完成立項審批;省道225線大柘至熱柘段路面改造工程即將完工通車;省道239線、334線等4條總長87.67公里的新升級省道改建項目列入市未來三年行動計劃,前期工作有序開展;新農村公路建設指標向貧困村傾斜,全年新建新農村公路60.48公里,完成安保工程64公里、國道示範工程29.78公里,全縣道路技術等級和通行能力不斷提高。 

社會


文化事業

2017年末全縣共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廣播電台1座、電視台1座,公共圖書館藏書14.0萬冊。 
主要場館:平遠縣文化館、平遠縣圖書館、平遠縣博物館、程旼紀念館等 

科學技術

2017年末全縣共有科研機構2個。年末國有企事業單位擁有自然和社會科學專業技術人員8863人。全年全縣獲市級科技成果獎6項。全年全縣專利申請量150件(其中發明13件、實用新型107件、外觀設計30件),比上年增長6.4%;專利授權量123件(其中發明7件、實用新型83件、外觀設計33件),比上年增長98.4%。 

教育事業

2017年末全縣共有各類學校77所。其中,普通高中3所,招生919人,在校學生3574人,畢業生1856人,參加高考1473人,考入大專及以上1387人,其中考入本科713人、專科674人,高中專本升學率94.1%;中職學校1所,招生361人,在校學生836人,畢業生275人;普通初中14所,招生2041人,在校學生5937人,畢業生1748人,初中畢業升學率98.3%;普通小學19所,招生1618人,在校學生14850人,畢業生2018人;幼兒園39所,招生4865人,在園幼兒7943人。全縣各類學校教職工人數2972人,其中專任教師人數2623人。專任教師人數中,任教高中447人、任教職中60人、任教初中706人、任教小學941人、任教幼兒園446人。 
高等院校:平遠縣廣播電視大學(平遠開放大學)。 
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平遠縣職業技術學校、平遠縣教師進修學校等。 
主要學校有:平遠中學、田家炳中學、梅青中學、熱柘華僑中學、仁居中學、石正中學、河頭中學、鐵民中學、平遠縣冬青實驗中學、平遠縣城南中學、平遠縣八尺中學、平遠縣中行中學、平遠縣長田中學、平遠縣壩頭中學、平遠縣泗水學校、平遠縣長田學校、平遠縣實驗小學等

醫療衛生

2017年末全縣衛生機構17個,其中縣級醫院2個、專科防治站1個。醫療衛生機構共有病床674張,比上年增長5.0%。每萬人擁有病床25.3張,每萬人擁有病床比上年增加1.2張。衛生從業人員1335人,其中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159人;每萬人擁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43.5人,比上年增加4.6人。 
主要醫院有:平遠縣人民醫院、平遠縣中醫醫院、平遠縣慢性病防治站、平遠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等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體育事業

2017年,平遠組隊參加梅州市“鐵漢生態”杯第八屆運動會,獲得4金4銀11銅的好成績。其中,男子乙組足球獲得第五名;男子甲組羽毛球團體賽獲得第二名;女子丙組羽毛球團體賽獲得第二名;男子乙組乒乓球團體賽獲得第三名;女子丙組乒乓球團體賽獲得第三名;獲乒乓球男子甲組冠軍,獲60公斤級拳擊冠軍。
2017年,平遠組隊參加梅州市2017年第三屆“體彩大樂透”跆拳道錦標賽暨第十六屆省運會跆拳道運動員選拔賽,榮獲團體總分第一名,獲得14金、9銀、2銅的優異成績。 
主要場館:平遠縣文體中心、平遠體育場、平遠縣體育館等 

社會保障

2017年末全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42017人,其中機關事業個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5504人;城鄉居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101157人,參加工傷保險15086人,參加失業保險18198人,城鎮職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24306人,城鄉居民參加基本醫療保險211130人。全年各項社會保險費收入33981萬元,比上年下降15.0%。年末全縣敬老院12個,床位數358張,入院人數147人,外保人數464人;年末全縣各類社會福利單位收養人數625人。全縣城鄉社會保障網路體系不斷完善,各類社會保險覆蓋率逐年提高。 

旅遊


平遠旅遊資源獨具特色,省風景名勝區五指石以"森林生態、·丹霞地貌、人文古迹"三大景觀著稱;粵東名勝南台山,雙峰並峙,形如醒獅高踞,狀似仰天卧佛,山下蘊藏豐富的偏硅酸鹽質礦泉水。溫泉開發潛力大,距離縣城T4公里的熱溫泉和南台溫泉,是理療休養的理想勝地。 
平遠是“中國最佳文化休閑旅遊縣”“全國森林旅遊示範縣”。旅遊資源按國家旅遊分類系統標準,主要涉及有自然旅遊資源、人文旅遊資源和服務資源3大景系,共有7個景類、37個景型。 
主要景點有:五指石風景區、曼陀山莊、上舉相思谷、相思河風景區、金穗生態農莊、廣東南台山國家森林公園、大佛寺、石龍寨景區、龍湖景區、別具洞天景區、平遠紅軍紀念園、熱柘溫泉度假區、長布半島休閑度假區、心樂園休閑山莊、鴻泰生態農莊、長安圍屋農莊、紅豆娘山莊、古鎮仁居、龍文—黃田自然保護區、項山甑、程旼紀念館、大河背風景區、毓秀書院、松溪紅軍路、平遠縣烈士陵園、仁居金庫展館、品果樓、平遠五指石地質公園、五指石生態旅遊產業園、熱水溫泉度假山莊、南台卧佛山文化旅遊產業園、南泗水普灘水上人家休閑度假區等。 
2017年接待遊客876.05萬人次,比增11.4%,旅遊綜合收入82.08億元,比增12.97%。 

代表人物


古代有韓元勛、姚璋、劉述元、謝升庸、肖漢申等進士及明代山西太原府總兵謝志良、謝上逵父子,清代蘇州府同知林良銓等;近代有姚雨平、黃梅興、姚子青、姚中英、陳成龍、林震、黎海如、陳志堅、黃明、黃思宗、黃雪春、劉茂文、劉時亮、劉時榮、劉雄章、丘定侯、丘河清、王瑞獻、王尚武、溫蒲香、謝義、嚴若寰、嚴應魚、楊傑興、楊政民、張達權、張大華、張偉漢、張光全、凌坤泉、凌發泉、凌冬青、林鋒、林偉宏、林秉良、陳方綏、楊運洪、黃崇武等民國將領以及中國婦女解放運動先驅林演存、國民黨中央組織部代理部長吳倚滄、民國中央信託局局長吳任滄、中華民國監察院院長余俊賢、國民政府交通部長曾養甫、外交官姚定塵、革命家姚海珊、詩人張公略等;新中國有原國家文化部副部長、駐朝大使呂志先,中國航空自動控制學科和陀螺慣導學科的奠基人林士諤 ,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副主任邱舉良,中科院城市規劃專家姚士謀,電子專家丘水生,化學專家劉熾章,教育家吳康、吳三立、林公頓、林瑋,畫家韓實根,導演韓榮聲,植物學家吳應祥,醫學家姚碧澄,企業家姚良松 、張學政、黃仕坤、姚良柏、李建華、李曉奇、賴國傳等,解放軍少將姚史燃等;海外僑領有馬來西亞怡保開埠功臣姚德勝,著名音樂人鍾國松,太平紳士何冬青以及韓春錦、丘義和、朱浩懷、客家小童星賴梓傑等。

獲得榮譽


“中央蘇區縣”、“世界客都文化始祖地”、“世界客都第一村”、“中國最佳文化休閑旅遊縣”、“中國最佳文化生態旅遊目的地”、“中國最美生態休閑旅遊名縣”、“中國百佳深呼吸小城”、“全國十佳生態休閑旅遊城市”、“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全國森林旅遊示範縣”、“中國仙草之鄉”、“中國油茶之鄉”、“廣東臍橙之鄉”、“中國綠色名縣”、“全國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造林綠化先進縣”、“廣東省中醫藥文化養生旅遊示範基地”、“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019年2月2日,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2019年5月18日,入選“2019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2020年5月,入選2020中國百佳富氧縣市。
2020年6月,入選國家森林康養基地(第一批)名單。
2020年7月,獲得中國交通安全百佳縣市稱號。
2020年7月29日,被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21年1月28日,入圍2021-2023年創建周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單。
2021年1月1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決定授予平遠縣等426個縣(市、區)“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2021年2月,入選2020年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名單。